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盆景艺术中的“中和”美学(二)

作者:沈晓阳

盆景艺术是由景、盆、架构的有机体,缺一不可。其中景是盆景艺术的灵魂,是创作者的感情流露,是艺术修养与造型技艺的结合体。优秀的盆景艺术作品“真义在表现摄情,得其性情为妙',能达到以形传神、以神动情的视觉美感。

同时也要达到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作品内容、思想旨在表现中传统的人文旨趣和哲学意蕴。因而作者不仅需要有熟练的创作技法,更要具备儒家传统的“和”美学的理论和审美法则。

近观当今某些松、柏盆景品中的'神枝”、“舍利',笔者如在喉,但又不能不说点自己对于盆景创作的理论和实践想法。

盆景作品中,适当“神枝”在“舍“神枝”、“舍利“利”未尝不可。是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的,是植物在野外接受自然界风雨雷电洗礼而留下的印记。因而是纯自然的,画面是和谐的,当然也是符合“中和”美学的。

但任何事物不能过而违之,更不能盲目跟风,东施效颦。 有些柏树盆景作品过多的大面积剥皮抽筋,画面给人以一种白骨阴森的感觉,美其名曰“枯荣共济”。

如果我们依据传统的“中和'美学“执两用中'的理论原则,是不是可以认为“枯”得过度了呢!开始走向事物“中'的另一端,越走越远。此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引起盆景界的深思。

又如“文人型体树传统的黛羅树” 盆景是中国传统的盆景造型之一,整体树形是文人墨客、清雅人士所喜欢的,表现出士人追求的清秀、高雅之逸趣。古代“文人树”实物盆景并未留下,但是同样作为文人感情和美学寄托的绘画中却多有表现,提倡树形简洁,表现文人人品之清高孤傲。

但近观盆景界有的“文人树'式作品,画面中的枝条少之又减,寥寥根细枝上点缀着几片小叶,孤零零地簇生在枝梢顶部。这种“简”已经使得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碍,影响了植物正常的生长机能。植物似乎已到了奄奄一息之生命绝境的状态。

简直是对生命的,试想何来美感?如果从“中和”美学的角度来看,创作者在“执两用中'的正确点上产生了偏执,走向了事物发展的一个极端。如此,这样的作品只是单方面满足了者的猎奇心,但却没有体现中华传统之“中和”美学思想。

“中和”美学思想不但体现在盆景的立意主题中,还贯穿创作的整个过程,如选材、整形、蟠扎、组合、配盆、配架、景名等,试以配盆、配架、景名三方面略谈一二盆景之盆钵和几架是盆景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一景二盆三架'之说,优秀之作无不体现三者和谐共存之美。

首先,要注意盆的大小和深浅是否恰当。如果树大盆小,不但视觉上有头重脚轻之感,给人倾倒的趋势,而且因盆小容土量少,也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反之亦然,如果树小盆大,会显得比例失调,画面过多的空白。一般而言,树木盆景用盆的直径要比树冠略小。悬崖式盆景宜用签筒盆,以表现高山之巅松姿下探之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观中的诗情画意
哀而不伤,似清风弄月,盆景艺术中的“奇葩”--素仁格
文人式盆景(清新脱俗)穿越与古代文人对话
案上四季:盘点古今盆景
盆景,以石为器,山野之美
“魏晋流韵”第一话│徐昊:“文人树与文人盆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