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期不容错过的6大新精品项目


【一】

嘉兴华润·鹭栖湖

来源 上海日清景观(ID:Lacime-design)欢迎关注



工程档案

项目名称丨嘉兴华润·鹭栖湖

建设地点丨浙江省嘉兴市 灵湖北路以南

项目功能丨住宅

景观设计丨上海日清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团队丨章翼 王静 侯建邦 黄雪龙 王东皓 李亚栩 汪顺新 李纲明 吴蓓莉 

景观面积丨1.1公顷

竣工时间丨2018

建筑摄影丨张虔希



 前  言 

        

       项目地处浙江嘉兴,靠近湘家荡湖近郊,与自然农田相间。嘉兴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自古为繁华富庶之地,也孕育出了极具当地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团队设计师在设计始终就一直坚持在应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技术和提高生活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化的满足传统中国人的精神需求,使其整体实用性和观赏性兼得。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住宅区的建设无形中以“隐”字展开,可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且不失两者各自的韵味?这一直就是推进项目的关键所在。



 引人入胜 

        

        入口消隐、经由一片蜿蜒曲折的竹林夹道视线豁然开朗。入口门楼线条简约硬朗,通透的门楼将中式韵味的景墙引入视线,景墙由艺术玻璃与石墙相结合,半遮半透中将空间分为三个层次,但三个层次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关联。




 至静之地 


        由门楼进入,硬朗的线条与建筑融为一体,大尺度的静水面结合组团雕塑与半虚半实的风雨连廊形成一个干净纯粹的半围合空间,与周遭喧嚣隔离打造静谧安逸的舒适体验,镜面水上点缀圆形下沉会客作为前场的中心景观,无论于何地都是视线的聚焦点。柔和的灯光直射在景墙之上,倒映在水面之中使空间更加幽静。



 轻举远游 

 

        通过景观桥,行至风雨连廊,通透的建筑隐退在连廊之后,使人无法一眼忘穿,建筑与景观附着在两侧,穿行其中,在收放之间透过连廊,整个前场空间尽收眼底。




        廊尽头的会客空间与下沉会客形成一个整体,将洽谈融汇在同一空间。带有肌理的格栅将景墙后的自然景观渗透至前场空间。




        坐在下沉会客中宛如坐在水面之上,整个水面与视线平齐,使人内心平静,是一个现代化的禅意空间。



    

        秉承美观与实用的设计原则,利用先天的自然优势与简洁的设计手法将古典与现代、自然与文化相糅合打造一个适于现代人的理想栖居。



 JING GUANG BANG



 重庆千江凌云 

来源 山水比德(ID:gz-spi)欢迎关注



项目名称:千江凌云

开发商:金科、碧桂园、旭辉

景观设计单位:山水比德

项目地址:重庆

设计时间:2017年



看见山时,

你在山之外;

看见河流时,

你在河之外。




对重庆而言,“山城”是这座城市不朽的特点,整个城市被群山环绕,郁郁葱葱,而在群山间奔腾的“两江”更是这座城市名片。正所谓“近水而起,依山而建”,对于被两江润泽的重庆人而言,真正渗透进城市肌理、刻印在脑海心间的,还是那条极富特色的滨水地带:南滨江路。



| 见与未见之间


对于设计而言,我们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是新的空间建造应以什么样的态度介入到原始地貌之中。非同于“摧毁即重建”的通常做法,我们希望塑造一个景观整体趋势和山体相融合的景观意象,打造从看见建筑到看不见建筑的隐匿。因此,新的空间形体依顺着山势而规划,它们的轮廓线和原来的山形融汇相映。


©设计推敲

©设计草图


顺着空间的轮廓,我们把建筑轻轻挑起,吸收附近山峦的动态和起伏的风景。在白色空间中,我们注入金属雕塑,纯白中带有高贵气质,而自然面石材贴面,纯净中带有肌理变化。这个能够观赏江景的动态轴线,人们在空间序列中能够不断地感受到多样化的风景,在里面游走和生活都能够感受到各种戏剧性的变化并且不会觉得兴味索然。






| 看江


“山”的意向还体现在不规则的体块的运用,入口处的实体体块,水景的景墙是有机排列的体块,架空层的隔断则是更为轻巧灵动的“虚”的体块,体块的穿插运用贯穿整个建筑,使得原有大开大合的建筑空间多了很多变化。


同时,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将建筑的调性保留升华,我们认为将前场完全放空,将建筑轻轻托起,就是最好的展示。大面积水景作为建筑的倒影,水中点缀乔木作为建筑的辅景。上下空间形成一个串联的整体,增强了空间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让设计从开始处开始,从容呵护前行的步履,在山脚的自然消隐融入。为了实现这个策略,我们釆用长镜头方式,不间断地营造出动态场景:一片纯粹树林,完整履盖现状下凹绿地,重塑绿色空间秩序;一道连续的白色石材线索,如展开素色长卷,柔和导引空间的转换,并轻盈掠过呆板的地下通道;一条因势起伏的路径,将人们从城市导入,隐于草坪,迎进泊车庭院,穿行弧屏夹映的通道,婉转无碍地到达视线遂渐抬高的镜水面。





| 看山


流线型下沉坡道的想法并不仅是单纯从高度上表达对自然的尊重。我们期望通过这种不断下沉的方式,让人们沿着建筑的墙壁,围绕建筑的庭院走上一圈方到达建筑入口,这段路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给来者进行情感的转换。而这和人行走在山林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 看天光云影


一块汀步、一条河、一线景色、一棵树、一条路......它们几何形间隔分布在白色的画面上,用最简洁的图形语言概括了整个项目的性格,没有更多的修饰和色彩,极其干净利落。




设计,

可以告诉人们

该走向哪里,

然而

出于对山与历史的敬畏,

人又该绕过哪里呢?


此项目为景观邦重庆考察项目,详情请点击此处传送报名



 JING GUANG BANG



【三】

成都中铁建·西派国樾

来源 贝尔高林国际(ID:Belt_Collins)欢迎关注


项目介紹

项目地点:四川 成都
项目面积:1.7公顷
项目类型:展示区
项目风格:现代风格
开  发  商:中国铁建
景观设计:贝尔高林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摄        影:河狸Holi景观摄影/贝尔高林



成都西派国樾位于“带二江之双流”的成都双流区,在这个历史文化重镇,从来不缺关于艺术的流传,而这座城市的居住则无时无刻不和水发生关联,从诗词歌赋到锦绣画卷,从古至今,“水”依然是美好生活的象征,亦是“高端”代名词。


▲项目区位示意图


从成都高端豪宅的价值标杆西派国际、西派澜岸开始,到去年红透半边天的山水之居重庆西派城,反映出中国铁建对于川渝人民水居的不断探索与演绎。


立意 | 设计由來



西派国樾展示区的景观设计融入了“桥·水·山·田·云”的设计理念,以浮桥的曲折变换为媒介,以水之流动为基底,表达时间的流逝。将河川千百年形成的过程及形态抽象、浓缩到场地之中,让居者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与流逝,在水的静谧流淌中体会生活的诗情画意。


▲项目总平图


▲展示区动画(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展示区不仅仅是未来住户看房和商务洽谈的空间,更应该是整个大区设计意识的缩影,让人们在身处展示区时就已经开始憧憬入住后的幸福生活。

流線分析圖


流线规划是展示区设计的重点,在空间节点与高差的考量之余,合理的流线将实现人车分流以及各处功能空间的衔接与串联,以最舒适的线条为人们带来步移景异的视觉享受。


展示区鸟瞰实景


遇水 | 前场空间



行至主入口,涌泉在镜面水景中鳞次分布,一起一落的节奏之间,欢迎你的莅临。涌泉突破了水面的单调,水的跳跃带来的不仅是观赏前期待的心情,更让一种尊崇感亦油然心头。


主入口镜面水景呈现的涌泉景观


若水景仅仅以水的形式呈现,不免单调乏味而失去了灵动的魅力。设计师在水面上点缀以纸鹤的装置艺术,鹤群映着南天曼舞纷飞,跟随参观的步伐与视野的移动,逐渐幻化为一叶扁舟,向宁静的水面飘去。整个幻化过程为水景注入了充满生命力的灵光,当小舟触碰水面,心也像乘着小舟一样惬意沉静下来。


群鹤幻化过程

▲水面建筑倒影与装置艺术的柔美相映


田园生活追求栖水而居,本案的设计让人不止栖水,而能够自然地与水亲近。水景从前场空间一直向内延伸,观光动线跟随浮桥,串联起内外水系。穿过销售中心步入室外滨水平台,一条栈桥连延伸出下沉式室外洽谈区。通过汀步的连接,下沉式洽谈区仿佛两艘静静停泊的小船,围坐其中,仿佛身在一处风景甲板,轻盈漂浮,感受与水面最亲密的接触。


▲下沉式室外洽谈区呈现的亲水平台

▲下沉式室外洽谈区夜景


近水 | 跌水流瀑



从艺术中心到滨水空间再到样板房区域,地势逐渐升高,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达5米左右。


高差分析图


设计师将高差地势特色及跌水流瀑的意境赋予项目,利用跌级水景做出三级高差,两级跌水流瀑之间以人行步道过渡衔接,打造层层递进的景观空间。


同时因场地空间较小,而建筑体量大,为了让景观不被建筑气势压下去,景观采用立体作法:第一层界面与建筑相平,形成建筑与水面相映成趣的镜面效果; 第二层界面用跌水抬高人的视线,形成有气势的跌水效果;第三层界面,则将样板房抬高,形成漂浮在水面的效果。以此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小中间大的效果。


利用跌级水景做出三级高差

▲行人漫步于跌水流瀑间

▲而跌水控制在1.2高度,人的视线刚好可以观赏到第三个平台上漂浮的样板房

▲无边际镜面水景细节


与水的亲近贯穿在整个跌水流瀑之中,例如对汀步的运用。《中国园林建筑》认为汀步比桥更接近水面,也更有凌波之意。本案利用汀步作为高低两层水面的过度,梯形拼接的步石错落而富于节奏感,一层薄薄的水流从上一级水池中试探出来,轻抚着光洁的不锈钢镜面顺流而下,流经足下,悄然入境。至此,汀步摆脱了作为通道的本质,柔化了水与路的边际。

▲汀步与晶石构成的跌级水景鸟瞰

▲跌水流瀑夜景


水上是陶醉于景色的人,而水下则是一片逐渐成型的森林。 为了呈现出更加生态自然的水景,设计师构想出水下森林的理念,构建出“食藻虫—水下森林”共生系统,发挥沉水植物对营养质的吸收净化功能,改善水体水质营建和谐、优美的水生态景观。


▲水下森林意境图

▲图中可见自然生长的水下森林


从售楼处出来进入样板房区的第一个亲水平台,往前可以临水而憩,往右则是通往样板房区的浮桥。


样板房之间伸入水中的邻里亲水平台空间

跌水之间与大水面契合的交流空间提供不同角度的景观观赏区


动线 | 浮桥之上



桥在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地理隔绝的途径,而在中国文化中,常把到达彼岸的愿景具象为桥。


设计师结合项目“浮桥之上”的设计理念,通透的玻璃廊桥,与跌水流瀑的汀步设计,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路径,样板房所处的小岛围绕其中,在通往样板房的路径中通过廊桥 水景的处理方式,引导客户心理。


▲景观亭鸟瞰实景

通透的玻璃廊桥


由于后场标高抬升,为避免出现台阶,设计师利用浮桥设计来消化高差。结合浮桥标高的变化,运用三处节点来衔接浮桥并消化高差,节点赋予景观亭的形式来呈现,既作为浮桥上短暂休息的观赏空间,也巧妙地将不同标高的交接自然处理。


山丘 | 立体草坡



最美的邂逅,犹如越过山丘。设计师结合山丘的设计概念,利用环境中自然的高差呈现出立体草坡的景观。舒缓的起伏不仅从视觉上让随处可见的草地更为立体,也与跌水流瀑相互辉映,形成水与陆的自然衔接。


▲立体草坡景观

▲立体草坡夜景

▲灯带为立体草坡带来几何美感


田园 | 植物优化



西派国樾示范区定位为现代风格,设计以浮桥的曲折变换为媒介,以水的流动为基底,表达时间的流逝。种植设计是通过灵动的平面布局方式,开和变化的空间关系来体现,提升植物景观品质感。

植物设计分区图


西派国樾植物设计愿景是呈现唯美浪漫意境的英式花境,但因现场施工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局限,后决定花镜和极简设计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后场采用将局部片植花草或观赏花。而种植设计沿着灵动的平面布局方式,开合变化的空间关系来体现,从而提升植物景观的品质感。



由于地形原因,样板房与围墙之间空间较为局从,对于视野有一定的压迫。为舒缓空间紧张感,设计师决定在围墙边增加12米种植区,片植水杉,以舒缓从样板房看出来的视觉效果。


12米植物林区种植效果手绘图

部份深化设计稿


水杉是个性非常强的乔木,有独特的个体美而形成片植的群体美效果,数量太少,没有气势及足够的力度,压不住我们的大空间。这一区域的设计理念强调“量”: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各层植物均成片栽植,气势大,符合了大园林中没有量就没有美的规律。


模型推敲


一般情况设计师会从植物平面布置着手,再到立面等效果推敲,基于现状复杂,再三考虑下决定先把空间关系、绿篱高度差等做细致的内容梳理,再落实到平面做施工参考。


手稿—PS—建模型推敲,每一个环节都会考虑现场实施可行性做细节调整,保证项目的最终落地效果。

▲样板房周围设计推敲

▲绿化种植前放线施工


通过准确的施工放线来体现设计意图,达到绿化工程所要求的效果。在整个设计及施工周期内,设计师始终驻场监管项目,保证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时花选苗-备选植物

▲最终选择:美女樱


植物选苗在植物设计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选苗时需考虑季节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土壤对植物的影响、与周围植物的形态与色彩搭配、优质完好的植株等,选苗的质量会直接决定项目完成之后所呈现的最终效果。


▲一栋样板区优化过程


景观初步优化,第一栋样板区的植物已经初见模样,色块鲜明的地被植物与灌木与点景乔木形成横向与纵向上的空间拉伸。


▲二、三栋样板区优化平面图


一栋样版房呈现效果后,二、三栋整改区域则参考其手法,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设计细节,以求达到最佳展示效果。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由于空间关系,这次植物设计采用极简的设计手法。前不久,我们已经分享过贝尔高林的植物哲学(详情请戳:专题 | 贝尔高林的植物哲学  一),文中阐述了贝尔高林对植物设计与空间氛围营造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设计师利用颜色对比及叶片对比的方式来丰富植物层次。这种丰富的层次同样也体现在四季更替的变幻中:春天,桃花杏花樱花曼妙纷飞;炎夏,百子莲与美女樱沁人心魂;深秋,红枫与银杏随风摇曳;寒冬,则有红梅傲立枝头。



为了避免单一色相灌木带来的审美疲劳。设计师还从植物叶片的对比、颜色搭配和时序性进行考量,优化观赏效果。在BCI的植物设计中,颜色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在西派国樾的设计中用到颜色设计为协调色(接近色),基本色,柔和色。 


在叶片对比上,采用不同叶质的叶片形态,利用不同生长方向营造出不同的视觉体验

完成后植物与建筑的景深关系

完成后围墙与样板房之间的局促空间获得拉伸


綻放 | 項目欣賞






展示区通过水景呈现建筑的立体感

从立体草坡俯瞰水景与建筑

建筑、水面、浮桥、树影

感受跌水流瀑设计对地形高差的运用

▲山水意境中的跌水流瀑

完成后的廊桥周边植物



 JING GUANG BANG



【四】

武汉万科·御玺滨江

来源 朗道国际设计(ID:landau-design)欢迎关注



项目名称:武汉万科·御玺滨江

项目地点: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大道1572号

设计单位:LANDAU朗道国际设计



武汉万科御玺滨江做为江岸区二七板块高端住宅产品的地标性项目,在繁华的城市中心,打造一处大隐于市,别具一格的住宅类产品,力求给客户提供一种奢华不俗,独特不喧的生活态度。强调现代硬景及柔性软景之间的比例配合,既表达了生活时尚的艺术感受也体现了生活意境的惬意感受。


景观概念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出自《庄子·知北游》-是指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由于本根——自然的伟力所致,天地大美是一种无是非、无差异的醇和之美,乃真正的大美之境。御玺滨江项目意在打造一场寻美之旅,婉转如曲,蝶落蹁跹,美不胜收的生活际遇。



穿过银杏大道以奢而不喧的哲思理念来营造住区静谧雅致的生活氛围,林荫树阵序列丰富了视觉层次及归家仪式感。主入口色调典雅沉稳,石材与金属的材质搭配都体现了项目简约轻奢、宁静内敛的项目定位。



入口礼仪前场运用水的元素在建筑挑檐前端形成一轮“明月”,借“月印万川,处处皆圆”之寓意,表“四水归堂,水聚天心”之核心。建筑内外视线通透无缝延续,借景观融然予室内,优化了建筑空间感受,丰富了视觉空间层次。



风雨连廊的构建,为归家、休憩之用。光影交叠,细质圆润,让建筑与景观在视觉上写意交融,树影婆娑,风声飘渺都成为景观表达的一部分。于此静享“和风细雨不须归”的悠然之美。



“大美”藏于后院。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舒云卷。核心花园内遍植绿植,棵棵有风茂。后场远端主视面景观墙体,切分归家及游园两大景观空间,一半城市一半自然,远山、近林、悦天、瞰景,完美诠释了自然与建筑之间的“藏”与“露”。



大美有浮影,庭光纳万物。地下会所内核心下沉庭院,利用艺术装置景墙的形式,营造出春庭喧世,抱水听涛的调性。地下水为天,构建一个大尺度的静谧的“结界”,静归禅河,涉水而坐,品茗对弈,三面观景无死角,空间和情境的塑造,再现了美学行居文化。无论是居庙堂之高,入世偶惹尘埃,问礼俗世凡尘。还是处江湖之远,淡看云卷云舒,尽收天光胜景。一收一放的“大美”空间,于眼中绽放。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万物天地有大美,御玺滨江成佳作。


感谢下列相关单位在项目中的参与与帮助:

视觉体系设计(羽毛墙与景墙装置):北京图石空间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顾问管理服务:重庆三研堂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图设计: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室外夜景艺术灯光设计:上海城市之光灯光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软装设计:上海春耕实业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单位:上海园林绿化科技有限公司



 JING GUANG BANG



【五】

 昆明中南碧桂园樾府 

来源 水石设计(ID:shuishisheji)欢迎关注


项目名称:昆明中南碧桂园樾府

项目地点:昆明市官渡区

项目规模:61000㎡(示范区景观面积:7420

工作内容:景观设计

设计单位:水石设计

设计团队:景观二室

编辑排版:品牌推广




樾府一瞥(视频)




一颗印

建筑与景观的互成

项目地处云南,在一个充满特色风情的美丽城市里,自然要造一个与她相称的东西。挖掘云南文化,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项目,也是业主一直的坚持和追求。

“一颗印”,作为云南特色建筑形式,对其形式和空间内涵的挖掘,成为本次项目团队的灵感来源。

以“一颗印”为原型,建筑取其方正之姿,定项目之态,景观则从“天井”开拓延展,从天井到外院,保建筑方正之姿,又破其闭塞之感。

建筑和景观在一种“互成”的状态中,将场地活络开来,形成一座房子和两个院子的场地基本布局。 




梯田与山门

场地记忆中的属性

该以何种方式进入场地?可以说是设计师最为头疼和最需拿捏的事情。它影响着怎样起始一个有度的空间序列,怎样开启一段有趣的空间体验。

项目场地内部高出市政道路约2m,且南侧和东侧为小区公共绿化带。设计灵感来源于云南的多彩梯田,用花海梯田的方式化解高差,形成项目场地的第一道城市界面,围而不障,用带有田园记忆的方式勾勒场地边界。

飞檐、木构,用现代方式重构传统元素,成为院门最大的特色。右侧的伞骨半开,支撑起飞檐,山形折叠的推向左侧。

利用飞檐的形式动感,巧妙的搭建出入口的转换空间,将西侧停车场的入口自然的纳入其中。这片搭着那片,如瓦帘顺着檐口而下,结合水景,形成独特的景观空间体验。




瓦构筑的天地

纯粹之下的场地意境

拾几级台阶,则进入第一个大开空间,即第一个院子。瓦不仅带有强烈的文化属性,同时还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建筑材料,因此成为主要的设计材料。

设计以一种纯粹的方式,用瓦铺就出一片天地。

叠叠墨瓦配着薄水一片,红鱼三两结群在水云间掠过。意境的营造成为前院最大的设计亮点。




石桥边有亭

传统和现代的光影回应

水景是脚下的波动,而好的景观则是眼之所及,需有回应的。亭子作为水景和建筑之间一个体量和空间的过渡,也是景观在空间上立体的回应

石桥,微拱,一条自然的弧线将视线引向另一处。纯粹的几何形体,现代的金属线条,这是与瓦截然相反的气质。而设计的巧妙是将亭子的体量虚化,将形式简化,在光影间加入现代的气息。




飞檐顾影

低调之中的包罗万象

在水面上行走,一折,两折,最终迎着一棵虬枝黄杨桩,在三折之后,进入建筑区域。在这段行进中,建筑和景观处在一种默契的平衡之中。

建筑体块变化,白墙黛瓦,屋檐延伸舒阔,景观以水为布,以恰当的姿态展示建筑的不同风情。水光潋滟,潜行云间 。




内庭天井

点睛之笔下的天地

这是一个约18x26的内庭,则是由“一颗印”的天井演变而来,但尺度依据建筑和前场院子做了适当调整和放大,约是建筑的四分之一,前场的三分之一。

内庭延续外院的设计手法,瓦、石汀、砂石、置石、水、景树为主要的设计元素,用比较克制的方式去展现建筑、天空和云朵的关系。

内庭主景是石汀旁一块架于水面,与落水结合的大型置石,旁边植立一棵虬松。跨水景的石汀联系南北,推敲过的尺度保证最宽处至少1米,避免细碎的布置形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近一波好设计......
园林的水景设计研究
【经验分享】佳兆业金沙湾万豪酒店景观设计实施经验分享
5个设计案例,看完神清气爽!
【展示区-现代】绿城·留香园
生活在先,奢华在后 | 金地壹阅府示范区景观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