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候静波:OCT指导冠脉钙化病变优化处理

 侯静波教授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冠脉介入治疗的“拦路石”,常伴随球囊扩张不足、器械输送困难、支架脱载、冠状动脉穿孔以及支架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等难点问题。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在40-49岁人群中检出率约为50%,在60-69岁人群中检出率约为80%,常伴病变部位迂曲和成角。冠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意识,应用腔内影像学评估钙化病变严重程度:二是要充分预处理病变,保证钙化环裂隙的出现和钙化结节的充分处理;三是达到支架良好膨胀的优化效果。
冠脉钙化病变的识别

冠脉造影识别冠脉钙化:

       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钙化的诊断准确率为59%。根据冠状动脉钙化影的分布及程度,可以分轻中重度,轻度钙化只有在心脏跳动时看到较淡、较模糊的跳动钙化影,心脏不动时完全看不到钙化影的存在;中度钙化在心脏跳动时看到较清楚、较容易看到的钙化影,心脏不动时看不到钙化影的存在。严重钙化在心脏跳动和不动时均可清楚看到钙化影,通常管壁两侧都可见到。从13项药物洗脱支架研究荟萃数据可以看到,造影评估中到重度钙化比率为29%。但冠状动脉造影对薄层的内膜钙化、钙化弧度180°以内的短内膜钙化识别能力欠佳。钙化结节有时在造影影像中与血栓不易鉴别,也无法指导钙化病变的治疗策略。

CTA识别冠脉钙化:

        CCTA是钙化程度无创的评估和评分方法。在Agatston钙化评分>100(狭窄程度>50%)敏感性为95%,特异度为79%;在Agatston钙化评分=0(狭窄程度>50%)中阴性预测值为96%~100%。冠脉CTA看钙化常伴有开花状伪影(Bloomingartifact),可将密度非常高的钙化斑块成分放大,而掩盖了病变的真实大小。可能将造成对管腔狭窄程度的误判。所以CTA仍无法指导钙化病变的治疗策略。

腔内影像学评估钙化病变:

        血管内超声IVUS)是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断的金标准,敏感性90%,特异性100%,可将IVUS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弧度分为I-V级,0度钙化,无钙化;Ⅰ度钙化:在90°弧度范围内;Ⅱ:在91°~180°弧度范围内;Ⅲ:在181°~270°弧度范围内;Ⅳ:在271°~360°弧度范围内。IVUS发现钙化病变弧度超过270°,无法通过球囊扩张来达到足够的管腔,应首选旋磨;表面散状钙化和偏心型钙化,可导致支架通过困难、支架无法贴壁、支架释放后膨胀不全或呈不规则形,可选择旋磨.IVUS具有以下局限性:只能确定表层的钙化沉积,不能确定其厚度;不能穿透钙化病灶;只是理论上认为表层的钙化比深部钙化代表钙化厚度较厚。

        OCT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可清晰显示钙化病变的边界,并能穿透钙化层对钙化后的组织清晰显像。诊断钙化病变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7%,是临床上用于检测钙化病变厚薄、体积的有效手段。在OCT图像中,钙化斑块表现为边缘锐利的低信号或不均匀的区域(图1)。该定义适用于较大的钙化,目前尚未确定上述OCT定义是否适用于微小钙化(micro-calcification)。我们可以从OCT图像中获得大部分浅表钙化的厚度,浅表钙化的角度也可测量,因此可以从OCT获得钙化的面积及体积。

1钙化在OCT图像上表现为边缘清晰锐利,低信号区域。大多可看到斑块的前后缘。A.浅表钙化(白色箭头);B.深层钙化(白色箭头);C.环形钙化(白色星号);D.点状钙化(白色箭头);E.钙化结节(白色箭头)伴红色血栓(黄色箭头);F.结节样钙化(白色星号)

FujinoA等人开发了一个基于OCT的钙化评分系统(CVI,表1),旨在评估钙化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支架膨胀效果,指导斑块修饰/消蚀策略的选择。数据表明,CVI=4分,即钙化厚度>0.5mm+ 长度>5mm+角度>180°,支架膨胀不良发生率接近30%。因此,CVI=4分的钙化病变(图2),应给予更为积极的预处理措施(旋磨、切割、NSE、ELCA等)。

1基于OCT的钙化评分

最大钙化角度

钙化角度<180°

0分

钙化角度>180°

2分

最大钙化厚度

最大钙化厚度≦0.5mm

0分

最大钙化厚度>0.5mm

1分

钙化长度

钙化长度≦5.0mm

0分

钙化长度>5.0mm

1分

CVI

0到4分

2:基于OCT的钙化评分

但上述基于OCT的钙化评分系统还存在局限性,对于介入结局影响较大的钙化结节未列入上述评分系统中,如果能将预处理后的效果同时评估,对临床的指导性会更强。

OCT指导钙化病变预处理及支架优化置入

 钙化病变容易导致支架膨胀不良,会增加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靶病变血运重建等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约半数支架内再狭窄存在支架膨胀不良现象。因此,钙化病变处理中,应尽量避免支架膨胀不良的发生。《欧洲冠脉腔内影像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推荐的PCI术后优化目标包括:支架膨胀率应>80%。

钙化病变预处理的武器库包括非顺应性球囊(NCB)、棘突球囊(Scoringballoon;SB)、切割球囊(CuttingBalloon;CB)、旋磨、激光消蚀、冲击波球囊等。严重钙化病变的预处理往往需要组合拳,如低速旋磨(降至150000rpm以下),斑块修饰作用会显著增加,可以获得更大的管腔,之后选用CB或SB,获得钙化断裂,最后选择NCB高压扩张,加大钙化断裂深度,保证管腔获得面积,以保证支架良好的膨胀。激光消蚀和冲击波球囊也是可供选择的预处理手段。钙化断裂的出现与否与支架膨胀效果密切相关。出现钙化断裂的病变,PCI术后支架膨胀率可显著增加(见示例病例图3)。

3钙化病变充分预处理病例示例

A:造影示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模糊病变(白色箭头处);B示MLA处最小管腔面积2.03mm2,360°钙化伴钙化结节突入管腔,最小管腔直径1.23mm;C:选择1.5mm旋磨头15万转剖光6次,OCT显示钙化结节已被充分旋磨;D:2.75mm棘突球囊扩张后可见明显的钙化断裂(短黄箭头所示);E:3.0mm支架植入后膨胀良好。

 EAPCI专家共识强调支架植入后应用腔内影像学可以保证优化的效果,最佳支架扩张(支架膨胀>80%);避免斑块负荷>50%或富含脂质组织的支架落脚点;避免大面积贴壁不良区域(贴壁不良>0.4mm,长度>1mm);避免严重的不规则组织脱垂;避免严重的支架边缘夹层(角度>60°,长度>2mm,夹层片厚度>200m,限制血流,管腔面积不足)。钙化病变首当其中的就是支架膨胀不全的比例显著高于非钙化病变,利用OCT可更精准的评估支架的膨胀、贴壁情况,评估是否达到优化支架植入效果,从而降低反复再狭窄、支架血栓的风险。

      总之,钙化病变是导管室麻烦制造者,会增加TLR, MACE 和并发症的比例,OCT可帮助识别钙化病变严重性,评价钙化病变的形态、深度、长度、角度等,对钙化病变进行细致分类,并根据CVI决定不同的预处理策略,严重钙化病变积极预处理(NC,棘突,切割,旋磨)是必要的,钙化病变评分4分应首选旋磨,预处理应保证>180°的钙化环出现断裂才能保证支架良好的贴壁及膨胀。术后使用OCT对支架置入进行优化,保证远期预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OCT 现状、未来与中国实践系列之③—OCT指导PCI病变术前处理及支架选择
国产冠状动脉血管内碎石系统,完成临床首例入组
吉林省首例!“血管内冲击波技术”治疗冠脉血管钙化
冠脉CTA报告有规范标准啦!美国三大学会最新发布
冠脉CTA,您真的会看吗?附经验分享
冠状动脉病变,冠脉支架手术轻松应对,手术操作就是这么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