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诤苏14 苏轼与文同 两展墨竹抵千年​

诤苏14 苏轼与文同 两展墨竹抵千年

与诗词相比,文同最负盛名的是他的画作,尤以墨竹为上品。

文同:墨竹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绘一竿悬崖倒垂竹,墨竹作弯曲状,由左上斜向右下方,竹叶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阴阳向背层次分明,开后世墨竹之先河。

在文人画的成就上,苏轼最为后世推崇的是竹石题材的作品,其中对于竹的意向表达,就是从文同那里学来的。

熙宁三年十月,苏轼和文同一道出游开封府西边油醋巷的净因院,并为寺庙“涂鸦”,在粉刷一新的墙壁上画了竹木若干。

后来,苏轼专门为这一趟游历写了一篇文章《净因院画记》,其中详细讲述了他对文同画竹的理解:

与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达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

苏轼:墨竹图

耶鲁大学美术馆藏

苏轼评说画竹“无常形而有常理”(《净因院文与可画墨竹枯木记》)。

此作构图清爽,由右下生一丛高矮不一之瘦竹,中锋行笔画茎,但又用浓墨,大侧锋画出大气沉稳的竹叶。

1953年,威廉·摩尔夫人捐予耶鲁大学美术馆

三年后,当苏轼被外放到杭州时,回想起当年与文同一同画竹的经历,依然感到无比美妙,对于竹亦有更深刻的理解,于是成诗——

於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此诗也成为后世所有高洁之士对于生活内容与质量的金线一般的评判标准。

对于文同的书法,苏轼也有着非常高的评价——“落笔如风,初不经意”

苏轼最欣赏文同的草书,认为他能把草书写成蛟龙蟒蛇的形状,得草书精华。

苏轼回忆起与文同的交往时说,他一生中最开心的事就是和文同一起谈天论艺,开怀大笑,“现在想起这些事,真恨不得立刻再见到他,把我形容他文字的这些话说给他听,让他也能捧腹笑倒了。”

(昔人有好草书,夜梦则见蛟蛇纠结。数年,或昼日见之,草书则工矣,而所见亦可患。

与可之所见,岂真蛇耶,抑草书之精也?予平生好与与可剧谈大噱,此语恨不令与可闻之,令其捧腹绝倒也。)

(摘自《跋文与可论草书后》)

(注:噱xué 大笑之意)

苏轼与文同虽为挚友,兴趣相投,但性格却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苏轼为人豪爽,遇事愿逞口舌,乌台诗案之前的苏轼,甚至有些聒噪轻狂。而文同性格本就老成持重,又年长苏轼近20岁,对于国事,很少议论。

但是,忠厚老实不代表懦弱惧事,文同如果是那样的人,恐怕苏轼也不会引其为知己了。

所以,文同在京为官不到一年,就惹出了一桩祸端,被迫离京外放了。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宋代文人画不仅仅是墨戏,但被欺世盗名之辈解读为轻视技法
古今名作70幅精读:秒提鉴赏力
苏轼集
他与苏轼一生只见过两次,却可能是最懂彼此的人
砚池滳音(二十二)
苏轼的表哥画竹开山立派,写诗诗中有画|文同的画与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