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浇铸币特征【铜元辨伪常识第八讲】

铜元辨伪常识系列:铜元的包浆、铜元的铜色、铜元的边道、铜元的文字、铜元的币缘、铜元的底板、铜元的穿孔、浇铸币特征、嵌合币特征、铜元与概率问题、综合看币,共十一个部分。整体固然重要,但局部是构成整体的要素,细节决定成败,希望这个系列能让泉友对如何辨识铜元真伪有一定了解。

1、浇铸法

一、翻砂:沙模

翻砂与机制币相比,可能会存在以下缺陷。

A、沙眼——气孔,尤其边道明显

例图:以下两图是同一枚浇铸币的背面与边道图

B、凸点——拔模时带出的沙粒

例图:

C、浇口——掰断、螺旋式(像麻花一样拧)

例图:掰断

例图:币面的浇口。蒋像天坛凡在头像左侧有此坑的必是浇铸假币。(网络借图)

D、合范——范线(合拢缝)、上下模偏移(未定位)

范线最明显的是例子是甘肃铸造的沙版,边道上多数都有。

例图:上下模偏移。机制币的上下模也可能存在偏移,但不常见。

二:石膏模(金银首饰常用方法)

这是现在金银首饰铸造常用的方法,移植到了铜元的作假上。早年石膏不能直接做浇铸币的模子,因为石膏不耐高温,据闻近十年左右,技术改进,在石膏中添加金属,石膏可以直接做模。并可在石膏模中做小量(局部)修改。

这种浇铸法,目前在高档高仿假币中大量运用,比如奉天癸卯黄铜币等黄铜币,比如中湘乙字龙等名誉品。

三:其他:90年代末的白铜浇铸币

90年代末似乎白铜币大热,当时做了好几种白铜假币,据说是用离心浇铸法铸造。用白色金属仿白铜。

例:宣三十文“白铜”假币,90年代末

例:鄂五文双冠龙“白铜”假币,90年代末

时间再往前推移,可能是90年代早期,就有广西泉友用白色金属(铅锡合金一类)仿造各种名誉品大珍,外镀铜色。以及有部分马兰一直沿用此法铸造,漏出底色的部分是灰色的,有的似雨点一般在币面显现。

例:书上披露的假币

例:2000年以后用同类手法铸造的奉己酉二十文,一打电筒光,底板上就泛白色金属光泽

2、浇铸币的材质

以黄铜、铅锡合金为多,因为这两种的流通性都比红铜要好的多。从民国开始我们看到的浇铸假币,就以黑包浆为多,当下的假币,有些也以涂抹黑包浆掩盖沙眼等缺陷为多。

例:白色金属铸造的大德国宝,铅锡合金之类

原小面值铜元存在脱模困难的难题,现在似乎也解决了,我们不但看到了一文的浇铸假币,还看到了鄂二文的原光浇铸假币。

黄铜名誉品的假币尤其疯狂,很多品种已经真伪难辨的地步了,比如奉天癸卯十文,基本上不上手不敢说必真了,只能说偏向于真。其余如云南隶书仙币及广东七年二仙等亦如此。

3、浇铸币特征

除上面我们提及的常见翻砂币与机制币的区别外,下面几个特征可能是浇铸币都存在的问题。

A、没有立体感

例图:福建二十文龙鳞比对

B、粘连:马齿并齿、龙鳞粘连。主要是由于流通性在局部表现不佳造成。

例图:文字局部粘连

C、重影:抜模时晃动(机制)

例图:乙字龙一旦出现局部重影基本全是假币,而且是浇铸

D、龙鳞或文字过细:此点与浇铸关系不大,是修模过程中形成的问题

例图:乙字龙龙鳞过细

E、字面引起——不平,高高低低像蚯蚓隆起

例图:湖南秀体英文局部

F、有的浇口在币面有凹槽(如上述蒋像天坛章),有的浇口设置于边道,经后期打磨,但直径与真品会存在偏差(有部分是币缘比真品略宽或略窄)

G、有的浇铸铜元,外圈不是正圆

例图:广东七年二仙

了解铜元历史、分辨铜元真伪。这里是关于铜元的课堂,不是拍卖公司,不征收拍品。只是简单地说一些我对铜元的看法,让新手迅速入门,使泉友避开障碍。

【麻烦各位点下右下角“好看”,分享给更多的泉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铜元版别〕安徽铜元反N及识别方法
民国四川低首马背菊花五文型马兰铜元 白铜
汉代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简介
求求你,放过普通铜元吧
中国古币的铸造工艺
古钱币的铸钱工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