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超全的镍币收藏资料

镍币在中国钱币收藏界中算是比较冷门的品种。为什么冷门,个人认为首先是中国人对镍这种金属本来就比较陌生,更提不上有什么好感——中国货币自古以银铜为主,白银货币的合法性还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才正式确立的,朝廷认为,民间大交易可以用银,小买卖用铜钱就好了。

到了近代,从光绪开始,银锭被改铸成了银元,传统的方孔制钱也逐步被机制铜元所逐步取代,但是我们知道,常见的铜元面值最小也是十文,一文或五文的小铜板有多难找,想必玩机制币的朋友们都深有体会。为何?

因为机制铜元和咸丰大钱一样,都是通货膨胀的产物。清朝末年的币制改革中,洋人提议清廷效仿一下外国,发行镍辅币,但遭到拒绝。

清末民初,铜元开始滥发,购买力一路下跌(国币壹圆能够兑换的当十铜元,在短短的十年间里从最初的120多枚逐渐涨到300多枚),中央政府有心整顿币制却无力回天。按照民国三年的《国币条例》,袁大头的辅币中也有镍币的存在,据说也是样币,这回连图片都找不到了,我们忽略,忽略。

 中国当然不是第一个铸造镍质硬币的国家,而西方各国的镍币已经铸行了好多年。和中国一样,西方货币体系中也是以黄金为贵,白银次之,镍的材料价格虽然远不如银,却比铜贵得多,因此镍币往往首先用于代替小面值且极易磨损的银辅币,或者大面值且分量重的铜辅币,一言以蔽之,镍币的存在本身就是节约铸币总成本和贵金属消耗的产物。

穿插一下花絮——第一次在国内露脸的、带有中国风的镍币可能就是德占青岛的大德国宝了。该系列有5分和1角两种面值,对应着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时期,与德国鹰徽镍芬尼和银马克一样工艺不凡,不过本人还是习惯将其列入殖民地硬币而不是国币。

下面集中总结一下国货——广大收藏者所能接触到的镍币,主要分为三大系列:地方系列(两广,云南),孙像系列,日伪系列(冀东,华兴,蒙疆,满洲国)

先来说说两广——自民国元年起,广东开铸“贰毫银币”,“壹仙铜币”等金属辅币。然而常年的军阀混战对经济和金融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敛财,各地政府纷纷开始搞变相通胀,于是广东银毫的含银量越来越低,金属货币也开始贬值。至民国八年,广东开铸“五仙镍币”(貌似银毫降低成色也就是民国九年左右发生的事情)。民国十二年又改铸“半毫镍币”(这面值改得真蛋疼。。。),币材成分不详,均无磁性,应该是白铜。

另,传世偶见民国十二年广西省造“半毫镍币”,图案花式同广东省,待考证。

然后是云南——民国十二年“壹毫镍币”,背五色旗图案,实际铸造期很长,质量参差不齐,无磁性。大致可分为齿边和光边两大类,光边少见。另有同年份同花式的“半毫镍币”,光边,也较为厚重。

接下来是孙像——时间跨度最长,品种最多的也就是孙像古布系列了。简单分一下,民国二十五~二十八年为纯镍币,面值伍分,拾分,廿分,光泽接近不锈钢,传世多见原光品相,偶见生坑绿锈,均有较强的磁性。

二十九年之后改为低镍的白铜,面值五分,十分,廿分。尺寸减小,人像风格粗犷,厚度变薄且改为齿边;民国三十年起增发半圆面值,以上低镍币光泽较暗,坑货常附着红褐色氧化物,均无磁性。

民国二十五年镍币又分为A版(奥地利代铸)和国产普通版,A版较少且铸造精湛,人物和布图细节较为完美,立体感强,基本无弱打、流镍等残次现象,所以改刻加字什么的不太容易。臆造A版市面上偶尔能见到。

最后再来说日伪——冀东政府和蒙疆银行货币一览。日文资料里的白铜和nickel是不一样的,我们这里反而统称为镍币了,毕竟广东和云南开了个先例,不管镍含量高低,面文上都明明白白地写着“XX镍币”

冀东币是民国币中的重灾区,发行量少,高仿也很多,暂未掌握鉴定要领。蒙疆银行只有五角一种面值,发行量也不多,好品也不便宜。

华兴银行系列,传世多见拾分,价格不菲,其他面值没见过。忽略第二排中联的铝币们

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满洲国,白铜辅币为双龙系列五分和壹角(光边,五分币亦可分为窄缘和宽缘),康德七年改铸双马头壹角(齿边,尺寸小于双龙,属于减重版),均无磁性。抗战后期,各面值金属辅币逐步被改铸为铝(aluminum)币或陶(red fiber)币,直到退出流通。

明来源: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镍币史
最早在中国流通的镍币,青岛“大德国宝”铸行始末
银元、铜元和辅币
镍币-短暂的辉煌
中国近代机制币概述
银元、铜元、铜钱间的互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