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在云端

8月21日

星期一


中国第一幢超高层大厦——160米高的深圳国贸大厦;曾经的亚洲第一高楼——384米高的深圳地王大厦;曾经的世界第一高楼——49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这些地标性建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些摩天大楼不仅成为了各个城市的形象名片,更承担着重要的金融,商业中心的作用。当我们仰望这些大楼时我们可曾想到,这些伟岸的建筑究竟是怎样建成的呢?

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一座摩天大楼都是从地基开始建起的,但随着建筑越建越高,在越高的层数进行建筑作业难度、精度就越高,在这时工程师的测量水平就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走向,这些地标性建筑之所以能够垂直挺立、稳固不倒,都要靠背后默默帮他们“正骨塑形”的人,他就是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


陆建新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小村庄,家境贫寒,15岁之前,他都从未想过能有一天走出那个小村庄。作为家里三个孩子中的老大,从小就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也很优秀。

因为一个师兄报考了南京建筑工程学校,什么都不懂的陆建新也就跟着报考了这所学校的工程测量专业,并且被录取了。当时只有15岁的陆建新,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选择意味着什么。陆建新在这所院校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半天学习计算和测量专业课,半天去建筑工地实习。三年后,陆建新顺利毕业了。

毕业后的陆建新被分配到位于湖北荆门的中建三局一公司。他以为今后就是跟那些普通的民房打交道了,可是没想到,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仅仅三个多月之后,陆建新就被派到深圳,参与建设国内第一座160米高的深圳国贸大厦,从此开启了他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的测量之路。

7月的深圳,闷热潮湿,一丝风也没有,可是站在290多米的高空,呼呼的大风不停地吹,陆建新不仅要站得稳,还要用手中的钢尺准确测量这根钢柱的尺寸。在距离地面290多米的高空,里面没有楼板,外面没有安全网,陆建新拿着一把钢卷尺,行走在只有20公分宽的钢梁上,唯一的安全保障就是腰间系着的安全绳和他头上戴的安全帽。

陆建新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在进行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这个项目时,曾经遇到了工期短,技术落后等诸多困难,但他从前辈们那里总结出一条经验: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他带领着技术团队,历时三个月技术攻关,终于研发设计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塔吊支撑系统。没想到,支承架安装问题刚解决,拆卸周转太慢的难题又来了。陆建新凭借几十年的施工经验,找出了一个既可提前完成拆卸,又能节省塔吊使用台班的办法,这样一来,塔吊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日常吊装,有效缩短了工期时间。后来这一项施工方法的话我们也申请了国家专利,他得到了国家发明专利的这个证书,在今年的4月份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这个项目也取得了这个项目唯一的特别嘉许金奖。


从业至今的36年来,陆建新不知道多少次在几百米的高空,行走在悬空的钢梁上,经历过无数次的心惊肉跳,也收获了无数次的惊喜和满足。

然而,在这耀眼的成绩背后,很少有人知道,陆建新失去的是什么。1993年,陆建新被公司派往泰国的一个工程项目,一年后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封电报,陆建新在看完这封电报后马上回国,等他赶到家里的时候,后悔万分,母亲的病情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程度。一个星期后,陆建新年仅51岁的母亲因为肝癌去世。处理完母亲的事情,陆建新很快又返回到工地。他说,既然忠孝不能两全,那就全力干好工作,也不枉家人对他的支持。

陆建新说,他的工作让他有着常人难以拥有独特视角。站在高空,在他的视线里,一栋栋大楼平地而起,一座座城市蓬勃生长。他从高空领略着不一样的风景,见证了一个行业的发展,也见证着一座座城市的崛起。他用自己坚定地意志力,赤诚的真心与滚烫的热血,铸成了中国一幢幢摩天大楼的坚实脊梁!


01

是什么让陆建新爱上了建筑工程行业?

02

为什么他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在工作一线,重复着同样的事情?

03

他是怎样工作与生活的?

8月27日晚21:48央视《财经人物周刊》带您了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背后的精彩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高楼背后的“高人” 无数次在百米高空丈量中国高楼“脊梁”
建筑工程公司专题片解说词
看一看深圳13座在建的摩天大楼,最新进度
深圳十大摩天高楼一览 深圳摩天大楼列表
深圳首座全钢结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介绍
深圳建设工程领域打造“深圳质量”取得突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