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技为民 奋斗有我◎特别报道】风餐露宿苦为家 山水寄情寻宝藏——记首届“陇原最美科技工作者”陈世...

专家简介

致敬新时代   礼赞科学家


陈世强  甘肃渭源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甘肃省地矿局四勘院副总工程师、地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项国家、省级矿产远景调查、地质勘查与研究项目;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篇;2015年入选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层次人才库;2017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8年获甘肃省青年地质科技奖。最近,又荣获首届“陇原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本报记者  武文宣

在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有这样一位地质科技工作者,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有着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对地质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在甘肃西部的祁连山、阿尔金山及北山等艰苦地区,常年活跃着他的身影。数十年间,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无私奉献的地质人精神,为我省提交1:5万矿调图幅14幅,发现矿产地15余处……

他就是现任甘肃省地矿局四勘院副总工程师、地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陈世强。

不畏艰辛   献身山野

2007年7月,从兰州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毕业的陈世强来到酒泉市的甘肃省地矿局四勘院报到。当天,他被单位分配至地质七分队,成为一名普通的地质技术员。

没几天,他带着简单的铺盖卷,搭乘分队运送补给的吉普车前往野外一线。吉普车开出市区,向着杳无人烟的戈壁深处缓慢前行。伴随着强烈的颠簸和炽热的空气,这位22岁的青年却没显露出一丝的悔意与胆怯。有着的,只是对山野的兴奋及地质工作的憧憬。

出生渭源农家的他,家乡厚重的黄土造就了他质朴和坚毅的性格。上大学的时候,他就以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偶像。为了实现自己做一名地质科学家的梦想,在学习上他比其他同学更加用心。

十几年间,在高山大川汇集的甘肃,陈世强的大部分时间是属于大山的。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从一道水到另一道水,他将青春写在大山里,将热情融入河流中。

不经意间,昔日风华正茂的青年也已步入中年。从技术员开始,一直到现在院里的副总工程师,不管岗位如何变化,他依然坚持常年奔波于野外进行地质勘探。

无论是崇山峻岭还是戈壁荒漠,都阻挡不了他探寻的脚步,因为他深知,地质工作离不开野外调查。野外工作的艰辛,是常人无法体会的。这些年,他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数不胜数,然而,在陈世强的眼里,都是一片风轻云淡。

2015年9月,时任八分队分队长的他进驻甘青交界一个叫阴山石洞子的地方。这次,陈世强面临着一项艰巨任务: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

阴山石洞子,一个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山大沟深不说,还没有任何道路交通。要想完成任务,必须翻越海拔4500米的托莱南山,徒步行进直线距离15公里的山路。

“这条路线被灰岩风化产物覆盖,爬起来十分困难。现在想来,至今都十分后怕。” 陈世强说。

为了确保工作任务如期完成,陈世强带领的分队在前期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将队员分为两组。他主动要求自己先带领一组翻越托莱南山,查看情况。作为第一组的领队,他不仅要负责队员们的后勤保障、叮嘱安全注意事项,还要抽时间研究资料,规划更为合理的工作方案。因此次测量工作任务艰巨,出征前几天,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八月,骄阳似火。托莱南山的山顶积雪大面积融化,山下河水泛滥,他们随时都有被冲走的可能。一路上,他带领队员们翻山涉水,举步维艰。

遇到险情,陈世强总是冲在前面,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才让队员们逐个通过。

他和队员们每天天还没亮就起身,赶到预设营地时已是满天繁星。经过一天的跋涉,每个人都耗尽了体能,搭好简易帐篷后,队员们纷纷瘫倒在地。然而,陈世强却咬着牙坚持取水生火,为队员们烧热水。

“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将队员们安全带回家”。这是陈世强心中唯一的信念。

在这条荒无人烟的深沟里,他们吃着方便面,喝着山泉水。陈世强和队员们在阴山石洞子的5天时间里,惊险不断,状况百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水系沉积物测量任务圆满完成。回到驻地,队员们拥抱相泣。

这样的经历,在陈世强从事地质工作的十几年间,发生过不少次。

2018年8月,他带领资料二次开发室的同事们前往阿尔金山东段的加尔玛无人区检查稀有金属矿化异常。同样,也是数十公里的徒步翻越,数个夜晚在高海拔野外露宿。

只要找到矿,苦和累在他眼里都微不足道。

“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我们每迈一步都显得十分困难,但我们没有退缩。我们坚持每一个异常点都认真检查,最终在海拔4500米的山坡上发现了重要的矿化线索。” 陈世强告诉记者。

陈世强和同事们在选矿

志存高远   钻研地学

自参加工作以来,陈世强先后担任过地质组长、第二技术负责、项目负责等职务,2016年担任资料二次开发室主任,2019年担任院副总工程师兼资料二次开发室、地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在担任项目负责期间,陈世强主持完成了沙梁铁铜矿普查、卡瓦地区矿产地质调查等10多项中央及省级矿产勘查与地质矿产调查项目。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获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在肃南县卡瓦地区最终探获铁矿石资源量4500余万吨;建立了卡瓦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有效的指导了卡瓦铁矿整装勘查区矿产勘查工作,整装勘查区铁矿石资源总量达到4.2亿吨,并指出镜铁山铁矿下部存在第二找矿空间的可能。

在走廊南山、托莱山等地区完成了近10幅5万标准国际分幅的物化探扫面工作,发现了栅栏沟铁矿、大泉口铜矿、勒博泉金矿等5处矿产地,圈定了一批有价值的物化探异常。其参与的党河南山金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与勘查技术研究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内领先技术成果,荣获甘肃省2017年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自陈世强担任二开室主任以来,他带领团队取得了卓越的找矿成果。先后发现了甘肃省肃北县红柳峡、白台沟东、大敖包沟、大水峡北等超大型、大中型晶质石墨矿7处,现已探获优质、高回收率晶质石墨矿物量达1300万吨,有望达2000万吨以上。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多处金、铅锌、铌钽、稀土等有色金属及“三稀”矿产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省地勘基金中心累计已对其发现的晶质石墨矿床投资6100余万元进行勘查评价,将成为我省地方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每一重大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他的刻苦钻研。“不管是在室内研究资料,还是在野外检查异常,他除了在工作,就是在学习。每次野外踏勘,他的行李箱中总是少不了厚重的专业书籍和一盏台灯。” 在同事眼中,他就是个工作狂人、学习达人。

结束一天的野外工作后,同事们大多都躺在床上休息,他却仍然趴在桌头的台灯下翻阅着专业书籍。同事们开玩笑说,他为台灯厂家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长时间的运行加之四处奔波,他的台灯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得更换。

多年的野外工作,让陈世强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不会同情弱者,只有敢打敢拼,勇往直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他为单位带出了一批的地矿铁军。因此,他数次被省地矿局和四勘院评为 “先进个人”,他带领的科研队伍连续多年被单位评为“优秀青年突击队”“优秀共产党员突击队”。

燃烧青春   诠释人生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同样,地质工作也是如此。

无论是流洼达坂还是托莱南山或是阿尔金山,都是人迹罕至之地,他却用激情点燃了青春,用拼搏诠释了人生。

一身朴素的行装、一个地质包、一张图纸、一支铅笔,除此之外便是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地质工作的满腔热情。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项中央、省级项目,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找矿和研究成果。

在多年的工作中,他特别注重基础理论和成矿规律总结,建立了镜铁山—卡瓦地区铁矿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式,为祁连山新的超大型铁矿基地—卡瓦矿集区铁矿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出了镜铁山铁矿下部第二找矿空间;厘定了南祁连山党河南山地区金矿成因类型;发现了华北克拉通西北缘古元古宇绿岩带,提出了该区构造演化新模式。

“我们的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祁连山地区多金属矿勘查,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采访中,陈世强对自己的科研水平这样说。

近年来,在国家地勘行业转型的新形势下,他瞄准国家急需的大宗紧缺矿产与战略新兴矿产资源,发现了阿尔金东段巨型晶质石墨成矿带,已探明储量1300万吨、远景储量可达4000万吨;发现铌矿、铜镍钴、重晶石、稀土等矿产地15处,其中10处经后续勘探成为大中型矿产地,潜在经济效益可观。这些勘探成果,对促进本单位地质找矿突破,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贡献。

35岁,本该是人生最为靓丽多彩的时段,他却把这大好时光奉献给了高山、深谷和溪流。在迎接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中,陈世强以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为已任,谱写了一曲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华彩乐章。他奋进、开拓、创新,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对祖国的忠诚,用青春和汗水为我省的经济腾飞和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河南:地质找矿力求重大突破
来啦!2021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出炉,每一个都价值不菲!
2003年到2010年才发现的大规模资源矿藏(也可能超出这个时间)
新疆2013年新发现13处矿产地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一阶段成果展示
新疆地质矿产信息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