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技为民 奋斗有我◎特别报道】做个“拓荒牛” 播好每颗种——记首届“陇原最美科技工作者”贾生活

专家简介

致敬新时代   礼赞科学家


贾生活  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担任国家种子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农业部种子加工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种子加工成套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四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主任。先后荣获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60周年杰出人物”称号、2002—2006年度“中国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2011—2012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科技标兵、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技术创新先进个人、酒泉市科技功臣、酒泉市领军人才等荣誉。最近,又荣获首届“陇原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本报记者  栗金枝
酒泉,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孕育了“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的美妙诗句,也培育了具有“铁人精神”的王进喜一代人。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生长、结果成为无数后继创业者、奋斗者的目标。
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工程师贾生活,土生土长的酒泉本地人,16岁踏入工作岗位起,他便用青春、热情、理想浇灌起梦想的花朵。在他的领导下,原本只能生产简单农机、负债累累的困难企业,逐渐成为国内种子加工机械行业的知名领军企业。他本人也成为我国种子加工装备研发领域的创新者,自主创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倡导者。如今,73岁高龄的他,依然在追求人生理想和事业的征途上,栉风沐雨、奋力前行。

贾生活(左二)陪同院士、专家调研

企业:扭亏为盈  日渐强大

1985年,38岁的贾生活被调往亏损的酒泉市电影机械厂(后改酒泉电器开关厂)、酒泉地区啤酒厂任厂长,在他大胆地内部改革、强化管理下,企业改变了面貌,扭亏为盈,效益有了显著增长。
他卓越的的能力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1994年,酒泉地委、行署领导派贾生活前往甘肃省酒泉地区种子机械厂任厂长。
“当时,已经有36年历史的甘肃省酒泉地区种子机械厂是酒泉地区直管13户企业之一,但由于产品单一、市场萎缩、经营管理等诸多因素,当年销售300万元,亏损164万元,企业经营处于半停产状态,无力发放工资,且负债累累,濒临破产。”贾生活回忆。
自此,他以“拓荒牛”的精神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开始了种子机械制造历史上最艰难的经营生产。本着“一年打基础、两年扭亏”的经营目标,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企业当年就扭亏为盈,上级领导给与了肯定与表扬。
“这是我第三次接手濒临破产的企业,当时我已经47岁了,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虽然心里打着鼓,但是效益不会说谎。也正是因为企业盈利了,我们才能干更多的事。”
1999年,企业平稳运行5年后,按照酒泉地委行署企业改革委员会意见,甘肃省酒泉地区种子机械厂由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贾生活带着“奥凯种机”和厂子里的一众人等开始了第二次的创业。
改制以来近20年,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逐渐成长为集科技研发、产品制造、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种子、粮食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
公司的实力日渐强大,各种荣誉接踵而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首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首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级产学研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农机工业杰出贡献企业、农业机械工业信用等级AAA级企业、中国农机工业100强、甘肃省战略新兴产业骨干企业……
在前进的道路上,贾生活从未掉以轻心,带领公司和研发团队继续踏实稳进。在多年担任企业领导的岗位上,贾生活养成了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学习和安排当天工作的习惯,在他的心里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概念,一天所有的精力都用到学习和实际工作中去。书架上上千册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的工具书,就是他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的宝贵资源。
守得云开见月明。公司研发制造的各种农作物种子清选加工设备、种子加工成套生产线、玉米果穗干燥生产线、戈壁农业工厂化自动育苗机等十大系列500多个产品,涵盖了粮食、蔬菜、花卉、牧草、林果及各种农作物种子清选加工、干燥、仓储等多个领域,产品畅销海外。
2014年,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种子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四部委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种子加工成套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种子加工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依托建设单位。
 “国家的肯定是对我们企业最大的鼓励,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在农业设备上必须做好做精,才能让国家放心,让人民放心。”贾生活说。

人才:保存实力 稳定发育

贾生活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拓荒牛的国画。上面的题词是:“风吹雨打不回头,力瘁筋摧无怨尤,何必计较鞭加背,此生本是拓荒牛”。这是他的人生准则也是他的工作态度,他也用这种精神感染着身边的年轻人。
企业步入正轨以后,贾生活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的道理,开始了他人才培养和产品研发创新的计划。
坚信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根本,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创建奥凯人才洼地,以“立业种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信双赢”的企业文化和市场化的人才机制,坚持引进人才与自主培养相结合,实施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服务留人,不求所有、只为所用的合作、共享、共赢的用人机制,打造百人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时至今日,公司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2人、甘肃省“333人才”2人、酒泉市科技功臣2人、酒泉市领军人才4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17人、各类中级职称26人,他们就是公司科技创新和发展的主力军。
酒泉地处偏远,公司缺乏科技人才,他就借助“外脑”。积极和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规划设计院等15个大学、科研院所和种业上市公司,成立了中国种业装备创新战略联盟。以罗锡文、任继舟、陈学庚、赵春江等院士牵头,聘请38位国内外知名农业机械和种业装备的专家,成立了“国家奥凯种业装备院士专家工作站”。高端人才的加盟,为奥凯种机进入国家种业装备工程技术研发和重点技术试验基地的“国家队”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让公司的发展如虎添翼。
20年的发展历程,贾生活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他边工作边学习,到名校学习科技创新和企业管理的理念,先后获得了硕士和博士文凭,被国家、省人事主管部门考核评定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科技工作者。

技术:创新思维 做大做强

20多年来,贾生活始终工作在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第一线,把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种业装备产业发展为己任,注重延伸种业全程机械化产业链,相关产业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不断拓展产品领域。
“把种业装备打造成名牌。把种子、粮食、农产品干燥,金属钢板仓储装备做强做大,研发高端田间育种机械和工厂化育苗装备四大产业板块,为种业装备成套生产线工程配套的电气控制、提升输送、环保除尘、机器人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四个系列配套产品”是贾生活为产业结构规划的发展方向。
适用于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蔬菜、花卉、牧草等各类种子精选加工六大系列产品、32个型号的种子加工关键设备,集成研制适用于不同作物种子加工成套设备相继投产,实现了大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国产化,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缩小了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差距。该系列产品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了1200多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为了有更多、更好地产品面世,公司在酒泉、兰州、北京、成都建立了4个技术研发中心,在新疆昌吉、吉林长春、云南昆明、四川成都等地建立了12个国内技术服务中心,发明专利近400件,其中PCT国际专利2件,发明专利37件,参与多项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制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们的产品荣获国家银质奖和多项甘肃名牌产品称号,“奥凯种机”商标为省著名商标。公司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五一劳动奖章”和“工人先锋号”,荣获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贾生活还相继主持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中型种子加工成套技术装备的研制与集成”、“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机装备领域“智能化种子干燥及精细化选别装备技术研究”等5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主持完成国家星火计划、国家农转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6项,全部实现产业化。组织和主持申报专利近400件,获得授权专利300多件,其中PCT国际专利2件,发明专利37件。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甘肃省专利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研发成果的应用,提升了我国种子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改变了过去种子加工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产品满足了国内种业的需求。奥凯种机也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种子加工装备研发制造企业。 
73岁的贾生活,如今依然担任国家种子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农业部种子加工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种子加工成套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
国家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让贾生活更加坚定了做大、做强的信心。“我们要把酒泉奥凯种机打造成全球行业一流的高端种业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为酒泉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贾生活说出他的愿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省5分之2,酒泉地图概况
【原创】甘肃省|曹凤兰:走进酒泉(外一首)
地利人和,河西走廊撑起我国外繁制种产业的“半壁江山”
《 我的父亲(五)》(思父)
甘肃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
天宫二号昨晚在此城成功发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