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新热点:到底是什么神秘力量让男孩越来越多 ?

好不容易熬过七夕,单身贵族们又迎来了另一个大招:福建省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称,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剩男”规模将接近澳大利亚总人口,他们中绝大部分将终身打“光棍”——瞬间对男青年们造成一万点伤害。

这并不是有意给男同胞们添堵,而是中国男女比例失调引发的可预见危机。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即每100个女婴对应近116个男婴),而长此以往,自然会造成男光棍越来越多的情况。

但是,女婴们真的是“天注定”要少于男婴?生男生女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最近,牛津大学学者David Steinsaltz、剑桥大学学者J.W. STUBBLEFIELD及美国学者J.E. ZUCKERMAN在科学杂志《鹦鹉螺》(Nautilus)上发表了《性别的秘密从出生前九个月就开始了》一文阐述这一问题。

迷思1:胚胎时代就是男强女弱?

是男孩还是女孩?这大概是每一位准爸妈都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的。男女的出生性别比(或第二性别比)对于整个社会,甚至是一些国家政策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还有另一种重要的性别比率被很多人忽视:人类受孕初期,受精卵刚开始发育时的性别,也被叫做第一性别。

第一性别和第二性别的差异,可以用来解释生殖技术、营养补剂、药物和化学环境可能对胎儿性别的转换产生的无形的影响,这一影响可能会决定胎儿的生存和死亡,而对第一性别的了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人们防止不必要的流产。

人类对于第一性别的猜测热情从来没有减少过。国际公认的第二性别比标准为106,但专家们对于第一性别比的标准数值一直争论不休。

2008年,一个名叫“性别差异”的大型国际心理研究团队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总结了超过一个世纪的针对流产胎儿的数据和调查结果,得出结论:男性胚胎出现的比例要比女性高得多,大约为160:100。

可这个结论却是错的。

迷思2:因为爱作死,所以生更多?

男性胚胎多于女性胚胎的假说其实始于19世纪,而这主要建立在“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死亡”这个前提下。

1662年伦敦哲学家John Graunt在一份报告中记录了1628年到1662年男性和女性的死亡情况,发现男性的死亡人数要高于女性,而在他的调查期间,伦敦及整个英国的出生性别比在107左右,因此他认为,男性的高出生率,刚好能补足出生后男性的死亡人数,以留下相同数量的年轻男性和年轻女性。

1840年,瑞士学者Christoph Bernoulli在观察到男性胎儿的死胎和流产情况要多于女性胎儿这个情况后,推测男性出生率较高的情况是基于有大量男性胎儿的基础,并猜测在胚胎状态,男女性别比为108。

这些结论至今都被当做“事实”而反复提及,而现实也一再佐证:对13个发达国家的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在最近的两个世纪,男性遇到的意外持续在增长。2013年在美国,每一万名40到44岁的女性中有15人死亡,但同年龄段的一万名男性中却有25人死亡。这一数据在婴儿身上同样适用,每一万女婴中有54人死亡,而每一万名男婴中有65人死亡。

虽然男性早亡的趋势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但仍止不住人们的疑惑,专家的结论真的对吗?既然精子携带的X和Y染色体数量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怀上男孩和女孩的几率不是相同的呢?

虽然基因和染色体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但专家们的结论的确很有可能是错的,毕竟在这个需要精确数据推演的问题上,他们只用了一些死亡数据和自行猜测就得出了结论。

迷思3:外部干预=男娃助力?

通过现代手段对胚胎的性染色体进行辨认后,科学家发现男女性别比在胎儿早期主要是女性占上风,而第一个妊娠期(以3个月为一期)后,男性的比例提升了。虽然这个数据不足以对这种趋势作出精确的估算,但很明显,男性的比率在受精最初并没有很高。而通过现代手段对怀孕早期流产的胎儿进行性别鉴定后,发现女性胚胎的数量也要多于男性。

在对约6万例8—14周胎儿鉴别后,发现其中男性婴儿为51.4%(性别比为105.7);而之后对约80万例12—22周胎儿检查后,发现50.6%为男性(性别比为102.4)——很明显,这其实低于106这个第二性别比标准。

那么是否是因为一些外部因素导致了胎儿的男女比例出现变化?在怀孕的九个月内,性别比率会产生复杂的浮动,在生产时的性别比率和环境因素也有关,包括压力、污染程度等因素。暴露在一些主要的污染下已经被证实可能会戏剧性地改变胎儿的次级性别: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发达国家男性出生率的显著下降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人工授精案例中,医生会通过胚胎着床前遗传诊断(PGD),即消除含有异常染色体的胚胎来提升受孕率,而在PGD检测前对约14万3—6天的胚胎样本鉴定后,发现他们的性别比在100.8左右。但在这些PGD胚胎中,大多数男性胚胎都因缺少或拥有额外的染色体而需要被剔除。

研究表明,男性胚胎在最初就有一定的生存缺陷,在拥有正确染色体的胚胎中有49.3%为男性。可是在胚胎发育到15周后,男性比率已增加到51.5%,大量女性胚胎神秘死亡了。

虽然无法判断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女性胚胎的生存困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第一性别比其实和100很接近。

迷思4:生男生女也是物竞天择?

是的,尽管两个世纪来许多专家都秉持着“男性从出生前就该多于女性”的理念,但100这个妊娠期性别比可能确实更贴近人类的诞生真相。

早在18世纪,苏格兰医师John Arbuthnot就在论文中提及大致平等的男女比例是上帝的“一夫一妻制”计划,比这一“神意说”靠谱的是达尔文在《人类起源》第一稿中对性别比的进化问题发表的看法,他认为男女比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德国生物学家Carl Düsing用更严谨的数学演算证明了这一观点:既然每一个后代都是由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诞下的,那么他们贡献了相同的遗传物质。在假设每年只有一批后代(就像按年产卵的昆虫或一年生植物那样)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所有的女性(F)和男性(M)都有参与孕育生命,即是说,每个女性会给女性群体贡献1/F的基因,男性会给男性群体贡献1/M的基因。

那么,如果F < M,那么父母就会得到一个女孩(反之则为男孩)。而由于生物体的进化选择是通过基因来执行的,那在男性人口多于女性的情况下,他们就会制造更多的女性,反之亦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当F = M的时候,人口的男女比例就是平等的。

英国统计学家R.A. Fisher在1930年也赞成了这一假说,但他认为在自然选择中,父母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有意识地向子女提供不同的资源以帮助他们存活,而非子女自行适应、选择。

问题在于,这种对于后代的“投资”很难被计算。在社会物种,尤其是人类中,家庭成员间或者更大的集体间的资源转移会持续一生,人类的孩子在长大后也会反过来对家庭经济做贡献——这些都让人难以明确地判断人类的“父母投资”阶段。

可以确定的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第一性别比会最终演化成不平衡的第二性别比英国是源于自然选择的作用:胚胎的受精情况、胚胎成长历程、出生时的存活率,以及最终婴儿生存情况,无不面临着自然选择。

至于为什么这一系列选择的结果会让胚胎时期的“男女平等”越来越发展为男性主导化,还需进一步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活压力越大越容易生女儿吗?
民间包生男孩偏方和科学备孕,该如何抉择?
怎么样才可以生男孩
孩子的性别只跟爸爸有关?
孕期第几周能看出“胎儿性别”?这个时间段,B超医生一眼能看出
孕产知识:据说能改变胎儿性别的“转胎丸”,究竟为何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