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博期间强烈怀疑自己所在学科的价值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读博期间强烈怀疑自己所在学科的价值

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很有价值,技术上再怎么困难,也会想方设法去攻克;反过来,如果这件事情对你而言没什么价值,即使是罗列一下数据也会十分不乐意。

当读博前后对整个学科的信念都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并且无法通过学科内部的途径解决时,内心就会开始产生痛苦。此时除了退学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看了很多网友的交流,觉得好亲切,原来这么想的不止我一个人。唔,时态错了,'曾经'这么想的不止我一个人。我已经放弃寻找意义了,放弃的原因就是:


当终点是遥不可及的远方,征途本身就是全部的意义。


博士项目培养的是什么?培养的是可以独立做研究的研究者。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拿来仔细琢磨其实大有深意。什么叫独立,什么叫独立做研究?

 

独立从表面上来看是没有人帮你选题,帮你规划,帮你制定时间表,没有人每天敲黑板告诉你,别睡了,快划重点。其实更深一层的是,独自一人仍可以屹立不倒。或许有前辈,或许有同行,但是每个人的项目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前面的路直行100米以后左拐,再直行150米道路正在施工请绕行,因为大家都在趟一条不同的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没有导航图,没有本地人可以问路,迷路了也鲜有人holdyour hands tell you it's all gonna be okay,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经过科学训练的直觉和内心的小火苗(网友Deborah Lee 这个说法好棒)。



独立做研究就是要学会做一个成功的失败者。要做一个好的研究者,首先要学会面对失败,又一次失败,和双叒叕一次失败,与失败共存且不能自暴自弃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作为一个很功利的人,长期以来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度量衡就是我有多成功。实验失败了说明实验设计不完美,实验设计不完美说明自己之前的训练还不够完善,硬件更新不够及时,纸读得不够多,或者是虽然读了很多纸但是没有敏锐地发现前人在试验方法上的缺陷。更糟糕的可能性是,自己最开始的方法就错了,以致于很长时间以来都在缘木求鱼。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正确道路的开拓者,鲜有人希望自己成为错误道路的排除者。事实情况是,不是所有人,甚至不是绝大多数人可以成为那个开拓者,大多数人是在通常意义上的失败中发掘下一次less失败的可能性。好消息是,academia相对而言一个对失败包容性更强的群体,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放过自己,能不能和失败达成和解。


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失败中,我们会产生怀疑。所谓的没有意义,大概是没有成功的另一种伪装。或者说,如果我们的征途上是星辰大海,我们可以安慰自己死在半路上也是一种悲壮的意义。而如果我们的征途是村东头的小卖部,踏上这条路仿佛都提不起精神。但是我这里想把大家摇醒,人对遥远的目标,再宏大,再热血,也是提不起精神的。遥远的意义没有打鸡血的疗效,眼前的to-dolist又过于卑微琐碎,所以寻找意义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那我们能怎么办呢,看看从最开始到现在我们走了有多远。看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技能,自己充满韧性的精神力,自己缜密而富有批判性的思维模式,自己在面对挑战和危机时的镇定自若,自己在筹划和梳理繁琐工程时的有条不紊,自己在应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或从天而降的奖赏时的平静淡然。这些都说明自己一路走来并不徒劳。科研的核心是人,我们每一个早上把自己从床上拖起来去承受又一轮打击的人就是我们所在领域的中坚力量。可能不是今天,可能不是下个星期,甚至可能不是三年以后,但是总有一天,总会有一天,我们会突然从迷雾中冲出来,看见长期以来不知所谓的坚持就是意义所在。

 

最后,意义从来都不是为了说服已经在路上的人的。因为你已经在路上了。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努力,让生命更有意义
张一鸣:单纯烧钱难以将企业做大,创造价值才是企业的意义所在
#圣教序 “真”字练习,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一个真实的梦想,一份纯真的渴望,这才是生命价值的意义所在,但...
爱的力量,无穷大
活着
生命教育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