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你背|《传播学》之“第三人效果”

《传播学》

带你背

永远 坚持挑战

永远 充满诗意

永远 热泪盈眶

……



第三人效果

A.提出和基本概念

“第三人效果”理论的提出人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W. P. 戴维森。1983年,他在《公共舆论季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文章中他提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perceptual bias),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尤其是说服性信息或宣传以及负面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影响,然而会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ostensible audience)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the third person)的反应行为实现的。戴维森把这种现象或这种影响机制称为“第三人效果”。


B.“第三人效果”产生的心理学依据:自我强化


C.“第三人效果”产生的制约因素

a.信息的性质

   由于“自我强化”的作用,人们在评估负面信息的影响之际倾向于认为对别人影响大,容易产生“第三人效果”;而在评估正面信息的影响之际,则会出现相反的倾向,即认为信息对自己的影响大、对于后者,有学者称为“第一人效果”或者“反转的第三人效果”(reversed third-person effect)。


b.信源的性质

一是信源的可信度,围绕低可信度信源提供的信息,更容易产生“第三人效果”;二是信源的说服动机强弱程度,越是说服或宣传色彩强烈的信息(如广告或竞选宣传),越容易引发“第三人效果”。


c.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即人们感觉与他人的远近亲疏的社会关系或联系的密切程度,在日常生活中。“第三人效果”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认为媒介信息对与自己社会距离大的人的影响较大,而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人或群体影响相对较小。


d.个人因素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作为“第三人效果”影响因素的个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年龄因素。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第三人效果”认知。二是学历因素。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倾向于认为媒介信息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而高学历都较强的优越感和自信,是这种倾向产生的原因。三是预存立场(predispositions)因素,媒介信息的观点越是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不一致,越会高估对其他人的影响力,而在观点一致时,则会觉得对自己影响大,出现“反转的第三人效果”。四是自我关联(ego-involvement)程度,与媒介信息所涉及的问题关系越密切,越倾向于认为他人会受到影响。五是对相关信息的专业感(perceived self expertise)。对媒介信息涉及的问题,一个人越觉得自己是内行或专家,越容易出现“第三人效果”认知倾向。


考点分析

第三人效果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需要小伙伴们熟练掌握且能运用该理论分析具体事例和问题。

背诵技巧

该考点的最低背诵要求为能记忆其基本概念。建议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相对专业的话来复述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20年策划人必备的20个传播学理论
传播学复盘 | 120分!新媒体环境下变来变去的四个常考理论
速收藏打印!传播学最常考的100个名词解释
第三人效应
年年必考的六大理论,今天直接给你一个加分背诵版!| 《范式与流派》划重点NO.4
【理论梳理】魔弹论与有限效果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