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就医搜|宝宝生病就诊指南:什么程度应该到医院就诊?

孩子生病是每个父母不愿意遇到但是又很难避免的事情。想必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刚发烧,就急急忙忙到医院看病,生怕耽误了病情。医生看了孩子,告诉你病程太短,先回家给孩子退热,有病情变化再就诊。下面就和大家聊一聊,宝宝最易出现的那些“小毛病“,以及什么情况下应该去医院就诊?

孩子什么时候就诊合适?

高热

孩子一般建议在发热12-24小时后再考虑就诊。

体温不是就医的唯一依据,国外医生的建议是从3A来判断:Appearance(外观)、Activity(活动力)、Appetite(食欲)。如果孩子脸色苍白或泛黄,活动力不佳,胃口明显减少,即使体温不高,都应立刻送医处理。否则不需要送医院就诊,如果耳温达到38.5度时,可先让孩子服用退烧药,并多补充水分。

就诊太早症状只有发热,医生也需要看到其他症状逐渐出现才有助于判断病情。而且过早就诊,化验指标尚不能反映真值,有的会出现假阴性,比如流感检测在病初12-24小时内假阴性率就非常高。出现其他症状时再就诊有助于医生正确判断。

发热伴发皮疹

孩子如果有发热,建议家长每天都要看看有没有皮疹。发热伴发皮疹的疾病很多,都相对复杂,有些还比较严重。发热伴发皮疹建议就诊。

咳嗽

引起咳嗽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感冒,如果宝宝只是轻微的咳嗽、痰少,精神状态好,可以先不去医院在家观察,可以给他吃小儿感冒颗粒等非处方中成药。有痰的情况,可以用沐舒坦或者氨溴索这些化痰药或者雾化的方法化痰。

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1.如果宝宝咳嗽了几天,病情还在加剧,或出现呼吸困难、嘴唇青紫、脉搏增快应立即就医;

2.咳嗽伴有发烧症状,体温超过38.5℃,在发烧的24小时后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3.宝宝吃东西后,突然出现剧烈呛咳、憋气、不断干咳的情况,要检查是否有异物卡住,在紧急处理后,带宝宝到医院检查;

4.宝宝咳嗽持续时间超过六周,可能因哮喘、支气管炎症引起,也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呕吐

宝宝若是轻微呕吐,休息后能有所缓解,则不需要太担心,也不需要禁食。若大量呕吐时,可以暂时禁食4-6个小时,并为宝宝补充液体,以防止脱水。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停止呕吐2小时以后,可以每半个小时到1小时给宝宝口服补液盐30-60毫升。连续4次口服补液不出现呕吐,再补喂一次,隔半小时后再喂30毫升母乳(或配方奶)和30毫升补液的混合液。吃两次混合液未发生呕吐,则可以转为母乳或者配方奶粉了,12个小时都没有呕吐发生,则可以转为正常饮食。

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1.婴幼儿剧烈呕吐,吃下的食物几乎全部吐出;

2.宝宝反复呕吐、上吐下泻,并伴有38℃以上的高烧;

3.出现脱水的症状,如排尿减少、嘴唇和口腔干燥、哭但不流眼泪、眼睛下陷、过度困倦、以及宝宝囟门凹陷;

4.宝宝从高处摔倒落地或者发烧后,出现喷射性呕吐,精神状态差;

5.呕吐物里含有粪渣、血液或者咖啡渣样物,呕吐物看起来呈黄绿色或者闻起来有大便的臭味;

6.呕吐之外,肚子发胀、发硬,因为疼痛不让人碰。

Tips:

1.带宝宝去医院的时候,尽量保存一些呕吐物去检查。

2.宝宝呕吐时,应让他的头偏向一侧,以免吐出来的东西返流到气管里去。

腹泻

如果宝宝是受凉引起的腹泻,家长要注意做好腹部保暖的工作,也可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来调节。如果是吃辅食后出现的腹泻,可以暂停辅食,再观察宝宝的便便情况。秋冬季节宝宝出现蛋花汤样便便,有可能感染了轮状病毒,可以吃益生菌和蒙脱石进行调解。若宝宝脱水严重,需口服补液盐。如果夏天宝宝出现粘液、带血丝的便便,有可能细菌感染,可以采取抗生素治疗。

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1.腹泻持续在一周以上;

2.大便里能明显看到混有血迹,像柏油或果酱;

3.有脱水的表现(参考:宝宝拉肚子 出现这4种症状要当心);

4.宝宝精神萎糜不振、嗜睡,尽管大便次数不多也不发热,也需立即送医院就诊。

Tips

如果家长不想带孩子去医院,可以让宝宝把便便拉在干净的盒子里,用保鲜袋装好,密封,1小时内送去医院检查。若粪便标本有脓血时,应当挑取脓血及黏液部分。

按宝宝症状正确挂号

目前只有专业的儿童医院具备比较全的科室,如果你仍然不能清楚判断该选哪一科,可以先到医院的咨询台咨询。一般得综合性大医院通常只设有统一的儿科门诊,虽然不用分诊,但了解了上面的症状和科室的关系,至少能让自己对宝宝的病情有个初步了解。

什么时候该带孩子去医院急诊?

下面列举的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需要紧急就诊的症状和疾病:

1.孩子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剧烈哭闹。孩子精神萎靡或烦躁往往意味着比较严重的疾病,要立即就诊。小孩子不会诉说病情,对孩子整体状况的观察和判断尤为重要。观察孩子精神状况要待体温消退后,高热时孩子都烦躁哭闹,而真正严重的疾病在体温退到正常时精神仍然很差。或者您觉得孩子和平时状况相差较大,也是就诊的指征。

2.新生儿或婴儿出现吃奶量明显减少、呛奶吐奶严重、精神萎靡、发热。出现这些情况均需尽快就诊。因孩子太小,病情变化快,不宜延误。

3.高热惊厥或抽风。

4.喘憋明显。如果孩子体温正常但呼吸急促,咳嗽频繁,并伴有喘憋,可能是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应带孩子急诊治疗。这一点易被家长忽略,喘一夜对孩子还是很危险的。

5.喉炎。如发现孩子咳嗽声音怪异,像老头咳嗽,或像狗狗叫,并伴有呼吸急促,口周青紫,孩子可能患了急性喉炎,需急诊治疗。

6.呕吐腹泻伴脱水。如孩子呕吐严重,喝了水就吐,几乎不能进食或水,并伴有腹泻发热,尿量明显减少,精神萎靡、烦躁,可能已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就诊。

7.异物吸入、严重外伤、误服药物等情况需要急诊。

如何正确有效地向医生描述宝宝的病情?

儿科与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儿科病人无法自行描述症状,需要家长替代宝宝描述,这就要求家长在观察宝宝病情时要特别仔细。回答医生问题时切忌着急而滔滔不绝,其实,医生要了解的主要是这些疾病从发病至就诊时的全部过程,包括主要的症状、发病的时间、部位、程度、伴随的症状等,也可以将宝宝之前的求诊病历让医生参考。

这样可以更好描述宝宝病情:

时间

包括发病时间、间隔时间和恶化时间,用准确的时间量度来表达,如“发烧5个小时”,而非模糊性的“从昨天就开始发烧了”。

体温

常见于发热的宝宝。如果在家已经测过体温,那么共测过几次,最高多少。或是用有点发烧、烫手、滚烫等大概描述。发烧时宝宝有无抽搐、身上有没有出疹子等其他症状也要向医生说明。

状态

孩子发病时四肢活动是否自如,颈项是否发硬;神志是否清楚,有无烦躁不安、哭闹、嗜睡、昏睡的现象;咳嗽剧烈程度,有无哮鸣音,有无痰,痰的颜色和稀稠性状等;呕吐物是溢出来的,还是喷射出来的等。如果孩子是腹痛、腹泻,还要明确指出腹痛的准确部位,疼痛的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等。

过敏史

是否对某些食物及药物有过敏的情况。

饮食

许多病对孩子的饮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应向医生说明饮食的增减情况,间隔次数的变化以及孩子有无饥饿感、饱胀感、厌食、停食等,并说明孩子有无吃不洁食物及喝生水、吃剩饭剩菜等经历。

大小便

如果孩子拉肚子,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大便的次数、量、性状、性质、气味等。

睡眠

睡眠时间,睡眠状态,是正常睡眠还是昏睡、摇叫不醒或是稍有动静就不能入睡,睡眠中有无惊叫、哭泣等。

包括孩子的患病史及家庭成员的病史,一一向医生讲清。

不同年龄孩子的用药量有所不同,在医生开药时,要主动告诉医生孩子的实际年龄,也可以告诉医生孩子的体重,以便医生更精确计算出用药量。如果孩子是慢性病或复诊时,病情、检查结果和用药情况,要尽量带病历本或底方,以避免重复检查。

在医生开完药方后,注意倾听医生的叮嘱,如用药分量、饮食注意及日常注意等,必要时要跟医生确定多少天后可以来复诊。

取药时,核清药单,看清剂量

拿处方笺及领药时,别忘了核对药单、药袋上的姓名、年龄、性别、药物种类、药物数量及使用方法等之正确性。如果药袋或药品没有任何标示时,应询问医师并请开立药名贴于药品上。而喂小朋友吃药前,也应详读药品说明书或药袋上之用法、用量。小朋友如果目前正在服一些药物,却因不适再度就诊时,应先咨询目前服用的药物品项:为慎重起见,也可向社区其他药师咨询有关药量、药性重复、是否错开时间等事项。

在宝宝服药后,家长要有耐心一点,不要急于给宝宝换医生、换药吃,更加不要随意给宝宝增加药的分量。即使病情好转,也不要随意停药。

充分信任医生

宝宝生病,家长比谁都急,往往会在短时期内辗转多家医院,频繁换医生诊断,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选用多种药品。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每种治疗都不是立竿见影的,明显的疗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用贵药、多用药也是年轻父母普遍存在的问题。父母们担心孩子病好得太慢,还会给医生压力,导致医生不得不用大剂量,用猛药。实际上,对医生欠缺信任,一点小病就反复求诊,只能给病期宝宝带来更大的负担,在父母的压力下,医生也往往更容易采取过度治疗的方案。其实,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病程,父母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保持平和的心态。

看病小技巧

初诊可挂普通号

有的父母带宝宝看病时总是习惯挂专家号、特需号。其实,如果宝宝病情不是很复杂,应尽量选择普通门诊来就诊。更何况在宝宝初次就诊时,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医生,都要对宝宝的病因、病史、病情做详细了解,从而根据病情做相应的血液、尿液等常规检查,待相关的结果出来以后才能确诊治疗。对于以上的那些初诊工作,普通医生是绝对能够胜任的。

不要迷信高档检查

就诊过程中,有部分爱子心切的父母总是主动要求接受各种“高档”医疗检查。殊不知,几十元心脏结构超声波检查可能比上千元的CT、核磁共振效果更好。况且这些费用昂贵的诊疗项目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特别是对于7岁以下的幼儿,有些检查还会有副作用,严重的甚至会留下后遗症。

首选普通药

有些家长总以为“药贵则灵”,这样的观念可不正确。假如宝宝患的是普通常见病,动辄要求吃高价进口药、用高级抗生素,如此滥用药物不仅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容易令宝宝稚嫩的身体引起不良的药物反应,增加了危险性。

巧选手术时间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大部分医院的手术时间通常安排在周一至周五,除非是急诊。所以如果宝宝不是急诊手术,父母可以让宝宝在周一、周二住院,做完手术前的各项检查后,宝宝在周四或周五就可以排上手术。如果宝宝在周三、周四住进医院,做完术前检查刚好赶在周末,就只能在医院等到下周再做手术,父母也不得不多花两天的住院费用了。

如果能在平常多用些心,就会让“看病”这件突发的事变得从容一些。

和妈妈共同留意自己家附近医院的情况,比如有没有儿科、挂号处的位置、夜里有没有儿科急诊等等。可以把信息集中记录下来。

了解自己的城市中一些儿童专科医院精确的地理位置和开诊时间。当然也可以把医院问询处的电话记录下来,但是可能这些电话总是占线,不一定有帮助。

平时可以和孩子玩看病的游戏,减少他对医生、医院的恐惧。

想要了解更多的看病攻略,欢迎关注“就医搜”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有实用的文章推送给您!

本文编自网络,不代表三甲医院网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你的孩子在0-3岁,请你收好这份儿童急诊指南!
比流感还来势汹汹,甚至危及孩子生命,它却极易被忽视!
带孩子看医生,描述病情就要这么说…
万万没想到,它竟然是果蔬界“第一过敏原”!
听话……
最近,孩子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请立马带他去医院,耽误不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