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人头晕的魏国建立时间

在三国历史上,通常将黄初元年(220年)十月,曹丕代汉建魏作为魏国建立的时间。但是读《三国志》时其实会很困惑,比如《三国志·魏志·荀攸传》记载:“魏国初建,为尚书令。” 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很明显这里的“魏国初建”不能理解为公元220年曹丕建立的魏国。而应该是“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丙申(10),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也就是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的时间,我们称之为魏公国,曹操的封地在冀州魏郡。

东汉时魏郡辖15县:邺县、繁阳、内黄、魏县、元城、黎阳、阴安、馆陶、清渊、平恩、沙国[涉县]、斥丘、武安、曲梁、梁期。建安十七年(212年)分魏郡置东、西部都尉。建安十八年(213年)割河内郡荡阴(今河南汤阴)、朝歌(今河南淇县)、林虑(今河南林州)3县,东郡卫国(今河南清丰县城关镇南旧城村)、顿丘(今河南清丰县西南固城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南十八里铺镇西段屯村)、发干(今山东冠县东南桑阿镇任菜庄村)4县,钜鹿郡廮陶(今河北宁晋县西南北河庄镇东陈村)、曲周(今河北曲周县北河南疃镇)、南和(今河北南和)、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吴官营乡旧城营村)、任县(今河北任县东西固城乡)5县,赵郡的襄国(今河北邢台市)、邯郸(今河北邯郸市)、易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南沿村镇范庄村,一说今河北永年县西北西阳城乡古城遗址)3县共计14县入魏郡,魏郡辖县增至29县。也就是说魏郡由原先的15县增加至29县,很明显,这是曹操扩权的一次象征,要知道,东汉建武二十年(44年),汉光武帝刘秀封其子刘辅为沛王,建立沛王国,这是刘秀给九个儿子中领县最多的一个王国,也只有21个县。一般王国领县都在8-9县之间。曹操的魏公国已经有点像是独立王国了。

献帝建安二十一年(丙申,216年)夏,五月,进魏公曹操爵为魏王。这是曹操第二次进爵,这时的魏郡已经改名称魏王国。这次领土面积没有变化。等到曹丕称帝后,这时已经是魏帝国,其领土面积已经不局限于冀州魏郡,而是曹魏实际占领的司州、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徐州、兖州、豫州、雍州、凉州、荆州(部分)、扬州(部分)、平州(后并入幽州)这十三州范围。曹丕作为一国之主,将原先他老爸曹操的魏王国又一拆为三,分别是魏郡、广平郡、阳平郡。这时的魏郡仅辖10县,还没东汉的多。

另外还有一个知识点,就是在《三国志》中经常会出现“太祖伐吴”的字样,曹操除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外,与吴直接作战有还有三次,分别为:

第一次,建安十七年(212年)十月至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但因受到孙权军队阻挡,被迫撤军。历时三个月,这一次,尚书令荀彧因反对曹操称公,被迫饮鸠自杀。荀彧死后,曹操称魏公。

第二次,建安十九年(214年)秋,七月,魏公曹操击孙权,留少子临菑侯曹植守邺。十月,曹操自合肥撤军,历时三个月。这一次,荀彧的侄子荀攸也随军出征,病卒于途中。

第三次,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十月至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三月,已经称王的魏王曹操南征孙权,次年三月,曹操引军还,留伏波将军夏侯惇都督曹仁、张辽等二十六军屯居巢。战后双方修好结姻。之后曹丕才被任命为王太子,正式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所以想要知道魏国建立的时间必须要知道以上两点,一是曹操称魏公和魏王的时间,二是曹操的三次南征孙权的时间。

在陈寿的《三国志》关于魏国的历史中我们只能看到“魏国初建”、“魏国既建”、“文帝即王位”,“文帝践阼(或文帝即位)”这几个高频词。

“魏国初建”有13条记载:

夏侯尚,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

荀攸,魏国初建,为尚书令。

袁涣,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

张承,魏国初建,承以丞相参军祭酒领赵郡太守,政化大行。

凉茂,魏国初建,迁尚书仆射,后为中尉、奉常。

崔琰,魏国初建,拜尚书。

毛玠,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

钟繇,魏国初建,为大理,迁相国。

王朗,魏国初建,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

刘廙,魏国初建,为黄门侍郎。

桓阶,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

高柔,魏国初建,为尚书郎。

徐邈,魏国初建,为尚书郎。

“魏国既建”有17条记载:

王修,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

徐奕,魏国既建,为尚书,复典选举,迁尚书令。

何夔,魏国既建,拜尚书仆射。

华歆,魏国既建,为御史大夫。

程昱,魏国既建,为卫尉,与中尉邢贞争威仪,免。

刘放,魏国既建,与太原孙资俱为秘书郎。

张既,魏国既建,为尚书,出为雍州刺史。

杜畿,魏国既建,以畿为尚书。

王粲,魏国既建,拜侍中。

卫觊,魏国既建,拜侍中,与王粲并典制度。

陈群,魏国既建,迁为御史中丞。

卢毓,魏国既建,为吏部郎。

和洽,魏国既建,为侍中。

常林,魏国既建,拜尚书。

杨俊,魏国既建,迁中尉。

杜袭,魏国既建,为侍中,与王粲、和洽并用。

崔林,魏国既建,稍迁御史中丞。

其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编写的时候就已经遇到这个问题,司马光治史很严谨,基本上已经解决了令人困扰的魏国建立的时间问题。

建安十八年(癸巳,213年),冬,十一月,魏初置尚书、侍中、六卿;以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王粲、杜袭、卫觊、和洽为侍中,钟繇为大理,王修为大司农,袁涣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陈群为御史中丞。――《通鉴·卷第66·汉纪58》

建安二十一年(丙申,216年)夏四月甲午(25),天子进曹操爵为魏王。始置奉常宗正官。中尉崔琰被赐死,尚书仆射毛玠被免。东曹属东莞徐奕为西曹掾沛国丁仪所谮毁,出为魏郡太守。――《通鉴·卷第68·汉纪60》

只要将《资治通鉴》的记载比照上述两表就可以找到答案。即“魏国初建”指的是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丙申(10),曹操称魏公的时间(魏公国)。而“魏国既建”一般都是指的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五月曹操称魏王的时间(魏王国),两者正好差三年时间。而曹操征孙权的时间确定也能解决不少历史困扰问题,比如李典的生卒年、徐奕的升迁等,这不属本文范围,另有文章会进行详细分析。

至于“文帝即王位”,“文帝践阼(或文帝即位)”这两个就很好理解,但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即中国历史上的公元220年,它和公元189年一样复杂。公元220年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对应于三个年号,分别为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和黄初元年,前两个年号都是汉献帝的年号,后一个是魏文帝的年号。曹操是死于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延康元年是曹丕继魏王后改的年号,即公元220年三月。而曹丕于当年的十月二十九日称帝,改年号为黄初,也就是说真正的黄初元年也就十一月和十二月两个月,次年就是黄初二年了。所以“文帝即王位”指的是曹操死后次日,曹丕即魏王的时间为公元220年正月二十四日。“文帝践阼(或文帝即位)”即公元220年十月二十九日,也就是魏帝国建立的时间。


注:三国黄初二年(221年),曹丕将魏郡分成魏郡、广平郡、阳平郡三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武挥鞭(12)荀彧之死
荀彧拒绝担任三公不久,曹操自己当了丞相,半年后诛孔融三族
荀彧
哀歌与史诗:献帝朝皇帝权力结构的更新与再造
三国时期,10位大臣谥号为“敬侯”,荀彧、费祎上榜
毛玠简介----曹操麾下谋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