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三大才子是如何读书的”之杨慎篇

世上总有那么一小拨儿人,他们与你使用相同的时间去学习。但是,当你在知识的海洋中刚刚找到方向时,他们却已经成为了学富五车、出口成章的天之骄子,而且看起来并没有费什么力气。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在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后,还会更加惊讶地发现,他们不光家境比你好,长得还特别帅,用功程度更是远非常人可比......

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及徐渭,大概就是这样的人。《永乐大典》总编纂官解缙被公推为“博学第一”。超级才子杨慎被贬云南地区,整天看书,被评为博览第一,人称“无书不读”。徐渭则是最多才的一位——诗、书、字、画、兵法样样精通。

左起:解缙、杨慎、徐渭

纵观整个明代,以博学多才而论,三人最强。而后世学者大都认为,其中以杨慎学问最为渊博,足以排名第一。今天,就请各位看官随着小编一起,深入到杨慎同学的工作和生活中去,看看这位大才子是如何读书的吧。杨慎同学请不要激动,你坐下来听就可以了...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此曲歌词的出处即为杨大才子的一首著名词作——《临江仙》。

杨慎,四川新都人,祖籍庐陵,公元1488年出生于北京孝顺胡同的一户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父亲杨廷和后来成为了当朝首辅。他24岁中进士、点状元,春风得意,平步青云。可是,到了人生旅程的中途,他却因“大礼仪事件”被贬至边陲云南,至死都没能得到皇帝的赦免。真可谓“是非成败转头空”,这首词,恰如杨慎的人生。

北京 孝顺胡同

时年37岁的杨慎,面对“永远充军烟瘴”这一重罚,带着两次杖伤,艰难地踏上贬谪之途时,恐怕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刻才是自己人生的真正开始。

杨慎入滇后,一直盼望能够被赦,以为还会被朝廷再次起用。流放之初,他在诗中颇为自信地写道:“京华一朵千金价,肯信空山委路尘。”才华横溢的京师名士,怎么可能一直被委弃空山呢?日子一天天过去,一年年过去,杨慎的诗词也渐渐变了调。“江花江草每年同,君不见,憔悴已成翁。”直到漫长的30年过去,杨慎已经双鬓斑白,还是没能等到朝廷的宽恕,“已消湖海元龙气,只有沧浪渔夫心。”生平抱负,都黯然消散在岁月中。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颇具争议的一位皇帝

也是杨慎运气不佳。明代皇帝大多短寿,嘉靖帝却是例外,他在位长达45年之久,对杨氏父子的恨始终未消。杨慎被贬后,嘉靖帝常问阁臣:“杨慎最近怎样?”阁臣要是回答杨慎病了、非常颓废,嘉靖帝才会觉得满意。

杨慎事业不幸,婚姻却是文坛佳话。他的夫人黄峨是著名学者、工部尚书黄珂之女,博通经史,写一手好诗文,尤其擅长散曲。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们在新都榴阁喜结连理。夫妇二人,一个“著述甲士林”,一个“才艺冠女班”,共同写诗、填词、作曲,过了一段诗情画意的幸福生活。

黄峨,字秀眉,四川遂宁人,明代著名女文学家。

文学家杨慎之妻,人称黄安人。能诗词,散曲尤有名。

黄峨是杨慎继室,结婚时已22岁,她以榴花自喻,作诗说:“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榴花不与桃李争春,虽然迟放却更相宜,因为榴花独具“灵根”。从这首《庭榴》诗,便可领略黄峨的自信之姿。

杨慎因“大礼议”获罪被贬后,黄峨临事不乱。她陪伴丈夫自通州潞河登船,一路悉心照料他的杖伤,直到湖北江陵川、滇要分道时才洒泪而别,独自回乡操持家务,照顾杨慎的父亲。临别前,杨慎作词相赠:“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沙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黄峨则以《闺情》为答:“空庭月影斜,东方既白,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边血,愁穿心上结,鸳鸯被冷雕鞍热。”字字含泪,令人断肠。

两年后,杨慎回乡探父,后携黄峨同赴云南,度过了3年时光。嘉靖八年(1529年),杨廷和病卒,夫妻二人回川料理后事后,黄峨又独自留在新都操持家务。自此,夫妻天各一方,聚少离多。路遥情长,只能互寄情词,以诉衷肠。

杨慎流放的数十年,其实也是他一生中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嘉靖十六年(1537年),友人撰文提及其著作23种,至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根据友人所撰年谱记载,他的著作已多达117种,可见用力之勤。

杨慎说:“慎苟非生执政之家,安得遍发皇史宬诸秘阁之藏;既得之,苟非生有嗜书癖,亦安从笥吾腹;既兼有是,苟非投诸穷裔荒徼,亦不暇也。”意思是,我如果不是生于官宦世家,怎么能看到皇城中那么多珍贵书籍;看到这些书后,如果我不是个嗜书的人,怎么能让学问都跑到我的肚子里;能看到珍本,并把书吃透,如果不是被拘役在这种荒凉地方,可能也没有时间写出这么多作品。这番话,将贬谪蛮荒之地视为不幸中的大幸,看似轻描淡写,其实不知其胸中有几斗热血、眼中有几升热泪!

皇史宬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距今已有460多年的历史。

好学穷理、老而不倦的杨慎,赢得了文坛的一致美誉。《明史》本传说:“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明人袁宏道认为自古以来“胸中有万卷书”的人十分少见,自王安石、苏轼以来的300多年间,只有杨慎、李贽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近代学问家陈寅恪也说:“杨用修(即杨慎)为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比。”

杨慎的文学创作成就,也得到诸多名家的推崇,如稍晚于他的李贽称他文备众体、诸体皆长,认为李谪仙(李白)、苏坡仙(苏轼)、杨戍仙(杨慎)可谓流光百世的蜀中三杰;清初王夫之称杨慎的诗是“三百年来最上乘”,称杨慎为“千古第一诗人”;清人纪晓岚认为杨慎的诗“含吐六朝”,在宗唐复古的明诗中别具一格:“盖多见古书,薰蒸沉浸,吐属自无鄙俚。”

左起:苏轼、李白

就杨慎对传统学术的贡献而言,他主张博学多闻,毕生著作400余种。后人辑其重要著作编为《升庵集》。而杨慎编撰的《南诏野史》《云南通志》《云南山川志》《滇候记》《南中志》《滇载记》等著作,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云南的历史地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此后的云南地方文化研究。

杨慎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总结说:“临利不敢先入,见义不敢后身,谅无补于事业,要不负于君亲。遭逢太平,以处安边,歌咏击壤,以终余年。天之顾畀厚矣,笃矣;吾之涯分止矣,足矣。”意思是,眼前看到利益,不敢比别人快一步;需要见义时,不敢落后于他人。可能我做的事对自己的事业没啥帮助,但绝对对得起君王。经历了冲击,留一条命安处云南,度过余生,这已经是上天对我的眷顾了。

经历过人生穷达荣通的杨慎,自觉上天待己不薄,夫复何求?的确,“是非成败转头空”,人的一生,若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夫复何求!

杨慎去世的时间不详,夫人黄峨却卒年可考——她逝于嘉靖四十八年(1569年)。第二年,明朝书市上出现了一卷《杨状元妻诗集》,到了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杨升庵夫妇乐府词余》刊行,其中很多署名黄峨的词曲作品,可能部分乃杨慎所作,部分采自当时流行的词曲集子。才子、才女互寄情诗,在明代读者眼中特别具有吸引力,故而好事者不惜作伪。世人津津乐道于杨慎、黄峨恩爱唱和的故事,还有杨慎的卒年之谜——人们不愿看到一代才子凄苦地客死边陲,希望他能够回到家乡,与才女夫人再多聚几年。

Via:本文资料参考《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书籍以及相关网络资料

关注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微信

与最顶尖的政商学界群体共赴书香之约

点击阅读原文读好文:嘿!那些书能让你从容面对未知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朝第一博学的状元杨慎,为何命途多舛?
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书作的市场走向
修志人周复俊
[人物传记]杨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才子杨慎的悲喜人生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