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阳修对包拯有提携之恩,为什么包拯夫人却暗恨欧阳修?

凡是到开封游览的游客,都会到古代开封府衙曲参观游览,在开封府衙门的东西两侧各树有一座牌坊,一个名曰“包严”,一个名曰“欧宽”,这里的“包严”,当然指的是包拯担任开封府尹时的铁面无私。还有一个“欧宽”很多人就不明所以了,其实,这是指欧阳修。欧阳修也曾经担任开封府尹,为政期间,宽厚待民。到了现在,人们为了缅怀这两位历史人物,建了这座牌坊。宽严相挤,相得益彰,同为后世敬仰。

包拯是古代清官的代表,欧阳修更是一代文豪。更为有趣的是,在北宋时期,两个人有过紧密的交集,据史料记载“二公(指欧阳修与包拯)之性情虽异,而辅世匡时,安民察吏,其公忠之心则一也”。包拯和欧阳修还都曾经担任过开封府尹和龙图阁大学士。

在包拯的续弦夫人董氏墓志铭中有过这样一段文字,原文是这样的:“初,孝肃薨,有素丑公之正者,甘辞致唁,因丐之为志,夫人谢曰:‘已诿吴奎矣’。既而喟家人云:‘彼之文不足,罔公而惑后世,不如却之之愈也!’”

这段原文不太好懂,翻译成现代文字的意思就是说,包拯去世后,有个一贯攻击丑化包拯的人,来吊唁时,主动要求为包拯撰写墓志铭。董氏恐怕此人不怀好意,写出的文字抵毁包拯,欺惑后世,所以予以谢绝了。

而这个被董氏“谢绝”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

说起来,欧阳修和包拯之间有很深的渊源。早在嘉祐元年(1056)五月,包拯因保举过凤翔盐税、柳州军事刺官卢士安,获咎遭贬在池州任上时,欧阳修借京城水灾与冷落贤良有关为理由,上《再论水灾状》,举荐包拯等四人,说包拯“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自列侍从,良多辅益。”应该“亟加进擢,置之朝廷左右”。于是,到了八月,包拯复官刑部郎中知江宁府(今南京),年底擢任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从此成就了他“南衙包公”的一世美名。一年后调任朝中右谏大夫、权御使中丞。有意思的是,恰恰是由翰林学士欧阳修权知继任开封府。更于嘉祐六年(1061)他们二位同列枢密副使。

所以,包拯的夫人董氏说欧阳修丑化包拯,完全扑风捉影,但是,欧阳修的确批评过包拯。

北宋嘉祐四年(1059)三月,当时担任御史中丞的包拯连续上本,参掉张方平、宋祁两位三司使之后,宋仁宗偏偏委任他来继任,而包拯竞没有推辞便准备上任了。在当时提倡名节、谦让的世风之下,此举使包拯陷入“外议喧然”、舆论不容的境地。一向推许包拯有清节美名又才堪大用的欧阳修,感到此事有损包拯名节,便写了一篇论奏。这篇论奏首先批评朝廷“贪拯之才,而不为拯名节惜”,认为“任命包拯非惟自涉嫌疑,其于朝廷所损不细”;然后批评包拯不避嫌疑:“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至如逐其人而代其位,虽初无是心……若乃嫌疑之迹,常人皆知可避,而拯岂独不思哉!此所谓蹊田夺牛,岂得无过;而整冠纳履,当避嫌疑”。

从这份奏论中,我们看到的是欧阳修对包拯的赏识与敬重,是关心与爱护,没有丝毫的恶意。但是包拯的续弦夫人董氏看到的却是“丑公之正者”。她使人想到《包拯传》中一句话“家居避命,久之乃出”。说欧阳修奏论上了之后,包拯不敢赴任,在家中躲避了很长时间。此事无疑在包家引起过不小震动,遂使董氏“记恨”在了心里。所以,在包拯去世之后,她坚决地拒绝了“一代文儒”欧阳修主动要为包拯撰著墓志铭的好意,又进一步在整理汇集包拯生前所写奏议时,自作聪明地抽掉包拯弹劾张方平和宋祁的那两份著名的奏议,企图单方面地销毁、因之招来欧阳修所谓“蹊田夺牛”之批评的“证据”,致使《孝肃包公奏议》只收185篇,那两份葆有“包公精神”的奏章,留下“失传”之憾。好在还有欧阳修的奏论在,才使后世之人不致误会当年包拯在“逐人自任”问题上,并非出于“本心”,只是“不知避嫌”而已,因而不使包拯名节受损,这个结果,恐怕是董氏当年始料未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拯夫人误解欧阳修
欧阳修与包拯的恩怨纠葛
这小仇,到死也没化了
北宋名臣包拯:立朝刚毅一身胆,铁面无私辨忠奸
揭秘青天大老爷包拯的感情史,他的生命中有几位夫人
欧阳修纵横北宋文坛,因一件丑事,被包拯看不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