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科举作考试弊简直太平常,这些名人竟然还做过枪手!

作弊作为自隋唐实施科举制开始便已经存在的行为已经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很长时间。由于古代的科考直接关系着考生的官运和社会地位,所以一些考生为了取得好成绩难免铤而走险,大肆行舞弊之事。

历朝历代中最常见的作弊方法就是请托,即通过关系,贿买考官,打通关节,以谋求录取。具体方法有探题、关节和偷改。探题即考前探知试题,通过贿买考官,考官在科考前事先向考生泄露试题。还有的与考官事先约定好暗号,考生在试卷上做好标记,考官在改到考生卷子时进行舞弊。

在唐朝时期这种风气尤为盛行,几乎当时有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都向权贵投过诗贴。投诗贴的目的显而易见,希望通过才华或者其他方式搭上考官的线,至于下一步你们懂得,也许考官一高兴就透露出一些重要情报呢。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诗名虽高,却屡试不第,他慨叹道:“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

如果你有些薄财,但又够不上认识权贵。那么你可以选择另一条路——请人替考,就是现在所说的请枪手。枪手又分为替名入试和就院假手两种,替名入试是指代替别人考试,只有枪手进入考场考试。就院假手是替者和被替者都入场考试,但是试卷上写对方的名字。

晚唐词人温庭钧:“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由于他文思神速,才思敏捷,所以经常充当枪手代替别人考试。但是讽刺的是他自己却一生没有进士及第。

如果你又没有关系又没有钱财,那么你还有第三条路可选——夹带。夹带自古以来就是考试作弊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手法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后世最常见的方法有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的,有索性密写在衣物、身体上的,其他各式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蜡烛等都曾被用作夹带。

一块比普通手帕略大些的丝绢,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眼神不好的人根本看不清楚。这件夹带长42厘米,宽38厘米,上面每个字的高度只有1.5毫米左右,共有4.2万字,得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如果用一枚一角钱的硬币作对比,一枚硬币就能遮住20多个字,用毛笔写出这么小的字也是难为古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考试作弊 惩罚与要犯无几
古代没有照片,官府如何验证考生的身份,不怕浑水摸鱼吗
文史杂谈 古代的监考
「唐诗三百首」唐代任性考生祖咏:考试字数60,偏只写20字
古代如何对待科举考试作弊者
狐仙恩师(民间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