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家龙宫”天下李氏认祖归宗祭祀先祖的重要场所

李家龙宫遗址位于今甘肃省陇西县城北关一心村庙儿巷,因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曾御笔亲书“李家龙宫”而得名。从此以后“龙宫”成为自唐代以来天下李氏认祖归宗,隆重祭祀先祖的重要场所。在我国古代“祖庙是祭祀建筑中的一种,是专门用来祭祀祖神——祖先阴灵的场所。”那么李唐统治者为什么不将“龙宫”建于别处而建于“陇西”呢?这里有着深刻历史渊源。

广东梅县李氏大宗祠所藏李氏族谱载:“五十五世祖,虎公。显妣周氏,公名克权,为魏将军,受封陇西公,李氏陇西之名由此。”李虎被追封为陇西公后,李氏便和陇西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乡土亲缘关系,而这一时期(西魏),在以今陇西县为中心的这一区域置渭州,州治襄武(今陇西县),辖三郡——陇西郡、南安阳郡、广宁郡。陇西郡领县二:襄武、首阳。所以今陇西县在西魏时期不仅是渭州的州治,而且还是陇西郡之郡治。综上所诉,我们就不难理解唐初时期,高祖李渊为何要在“陇西”修建祖庙了。

唐贞观年间,今陇西县已成为丝绸之路的名城重镇之一。商贾云集,使者僧侣往来不绝,物阜民殷,经济文化繁荣,公私仓禀无不丰实。唐皇室奠基于陇西,唐太宗修《氏族志》,以李姓为天下姓氏之冠,并诏令天下李氏以陇西为“郡望”,“陇西堂”为堂号,对受封归降的显赫之士广赐国姓——李姓。唐天子在西陲“真龙落脉”的陇西宝地建立祖庙,光显祖宗,威镇远方,并御笔亲书“李家龙宫”匾额,钦准当地官员营造“龙宫”。遗憾的是这一历史胜迹,几因遭受战火而破坏殆尽,但值得庆幸的是李氏族人为了这一历史胜迹永流于世,绘制了“龙宫”修建图和“龙宫”原貌图(现存于陇西李家龙宫内)。此图成为我们今天考察这一唐朝雄伟建筑群,除考古挖掘外的第一手重要资料,所以今天我们只能依据一些民间传说和为数不多的历史遗存来重现当年李家龙宫修建时和建成后的一些盛况。

相传唐高祖李渊命人在陇西修建祖庙之后不久,唐朝统治阶级内部就出现了夺权政变,即“玄武门之变”。政变之后高祖被迫交出实权,并让位于李世民,自己被尊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后命一高僧云游古陇西郡,查访真龙落脉之地。一日,当西行至襄武县妙娥山村时,暮色苍茫之中突见西方天际金光万道,王气凝聚,巨龙腾跃,从天而降。高僧神情激动遂踏夜幕疾步查访,果见巨龙飞落之处,耸立一参天古柏,昂首曲身,形如真龙。他马上绘图飞报天子,太宗大喜,御笔亲书“李家龙宫”匾额,钦准陇西郡守继续兴建“龙宫”,经数千能工巧匠三年零三个月的苦心营造,一座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40米,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宏伟建筑群落成。“龙宫”竟占了整个古襄武城的三分之一,高耸的红色宫墙,与日月争辉,巍然屹立在南大门,高悬唐太宗御笔亲书的“李家龙宫”四个金色大字,遒劲凝重,神采飞扬。但遗憾的是这一匾额已毁,今悬于李家龙宫南大门上的匾额我们从书法、落款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证,确系后人仿制。

从“龙宫”原貌图中,可以将唐代建筑的规模宏大,规划严整,风格规范但又不失开朗等特点全部展现出来,形成了震撼人心的“盛唐气象”。其主体建筑色调简洁明快,层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龙宫”四周城墙环绕,建筑物以南大门主殿的纵轴为中心线,宫内建筑分前、中、后三组,楼阁林立,殿堂巍峨,环境肃穆,颇为壮观。“龙宫”的主殿屋脊上安放九兽。(龙、凤、狮子、天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引什),在封建王朝严格的等级制度下,只有皇宫和太和殿安放十兽,李家龙宫的地位由此可见。现“龙宫”北殿屋脊系当年残存。整个“龙宫”建筑物上镶嵌大大小小1899条雕龙,象征“十八子李”根深叶茂。主祭堂高悬“陇西堂”巨匾,李姓后人均在此祭祀祖先。“李家龙宫的修建,使昔日‘渭州’陇西城日趋一日地煊赫起来,李氏的达官显贵前来祭祖,文武百官亦频频巡视,陇西一时成为西陲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唐朝中后期。

至玄宗时“天宝盗起,中国用兵,而河西、陇右不守,陷于吐蕃,至大中、咸通,始复陇右。”安史之乱后,吐蕃兴起,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又陷秦、渭、临洮、广德元年复陷河、兰、岷廓。贞元三年陷安西、北廷,陇右州县尽矣”。之后,陇西郡地陷没于吐蕃九十年之久。到宣宗时收复,并恢复渭州、陇西、襄武建置。此时陇右一带之吐蕃族虽属于唐,但唐王朝却无力统治,只是笼络而已,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末。自哀帝四年(907年)之后,陇右诸地又陷吐蕃达五十余年。从安史之乱到唐末近150年的时间里李家龙宫所在的陇西郡襄武县社会动荡,屡遭兵火,民不聊生,陇西李氏大举渡江南迁,遍布各地。而李家龙宫也数度遭毁,变成了一片废墟,至今遗址方圆一百多亩地下一片瓦砾,有的地方竟厚达十米,当地人称之为“瓦碴坡”。直到宋元时期才修复了部分建筑,亦因战火遭毁,元代风格建筑仅保存一座。

清末及民国初年在“龙宫”原来遗址的基础上,又陆续增建维修一新,规模虽远不如前,却也山水相依,楼殿参天,别有天地。宫内前部建有戏台和五座楼及大小殿阁建筑,院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谓之“前五楼”。中部建有主祭堂建筑群,主殿及两侧殿均飞檐翘角,群龙盘脊。殿中供奉道家始祖李耳,纯阳真人李琼(吕洞宾)等李氏祖先牌位,香火甚旺。“龙宫”北殿屋脊上的九条雕龙,栩栩如生,主脊上有四条“游龙”意为“龙游四海,四海升平”;两坡屋脊上为四条“飞龙”意为“龙行天下,国泰民安”;正中屋脊上为大型盘龙。北殿后部为后花园,有五座人工堆成的假山,分别名曰普贤崖、文殊岭、白衣岩、接引山、太乙峰,山下的佛龛内分别供奉着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智等菩萨。此时的李家龙宫出现了一种佛、道宗教性偶像和现实中的真实人物共处一室的奇特文化景观。我们把其放入整个古代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考虑,这种奇特现象是由古代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所造成的。据唐晓军等《遥望星宿——甘肃考古文化丛书》研究,清代“佛、道、儒的进一步融合,宗教诸神以及民间神鬼逐渐人格化,人逐渐神灵化,人神不分的趋势在加强。”可见,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清末以来的各种形式的道观、祭坛和民间祠堂之中,李家龙宫即属这种情况。虽然此时的李家龙宫兼有着多种功能,但其作为祠堂的主体地位却仍然没有改变。清末民初陇西名人王海帆曾为当时的李家龙宫撰写了一副气势恢弘的楹联:“家学溯犹龙,早垂道德昭前代;堂谟承射虎,应有勋名启后人”,⒅就是对这一历史胜迹的凭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字 | 某地造假的龙宫,我们都感到可耻,蒙傻子呢
陇西李氏宗祠
陇西李氏文化
解密 | 李氏故里为什么在陇西而不在临洮?为什么有龙宫?此文解答
临洮人必转的对于李氏文化的心声
这个姓氏起源于一个小县城,却出了中外236个皇帝,宗祠为龙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