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十万百姓被垒成人头血墙 最后竟被一蛮族政权废除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诗的意思很浅显,就是说希望你不要再提什么封侯拜相的事情了,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曹松的《己亥岁》,描写了安史之乱后战乱地区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现实,今人也多爱引用。

但恐怕很多人都未必知道这“一将功成万骨枯”七个字的背后有着更为血腥恐怖的一个词,两个字—“京观”。这里的“京观”可不是说什么北京大观园,也不是北京京观的简称,而是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虽说是冢,但还有很多的“京观”是不加土直接堆积尸体,甚至只用头颅堆积而成的,场面极其残忍血腥,也叫“京丘”或“武军”等。这里的京就是大;观同“阙”,有楼台的意思。

对古代史有些了解的朋友可能觉得最古代最残酷的战争都发生在汉族政权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上,比如两晋南北朝、蒙宋元和明清的战争。但这个“京观”还真不是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发明创造。

大家都知道坑杀这个词儿吧?千万不要望文生义,以为坑杀跟京观是对反义词,坑杀可不是说挖个坑扔个人埋个土。史书上说的“坑”一般都是指残杀敌军战俘,堆在道路两旁,覆土以成小丘来显示军威、威慑敌人,不一定是挖大坑活埋战俘。

比如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战俘40万,并不是说把四十万人都挖个坑活埋了。

中国古书中关于“京观”的记载有很多,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潘党劝楚庄王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好在楚庄王不是嗜血成性之君,给劝谏的潘党讲了一番大道理,拒筑京观,止戈为武。

三国时期,司马懿东征公孙渊,“懿既入城,诛其公卿以下及兵民七千余人,筑为京观”。后来邓艾破蜀,“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皮酱不知道后主投降有没有受到“京观”的影响。

上面两个还不是最残暴的京观,最起码留了个全尸。南北朝时期的宋孝武帝在平定刘诞反叛后,下令把广陵城中士民“悉命杀之”。后来赦免了儿童和妇女,把剩下的三千多人“聚其首于石头南岸为京观”,直接用三千多颗人头啊!

少数民族看见中原“城会玩儿”,也是纷纷效仿。夏王赫连勃勃,攻克长安后,也曾积人头为京观,号“骷髅台”。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战败后,高丽将隋军阵亡者尸体筑为京观,真是奇耻大辱。

一直到贞观五年(公元629年),唐太宗遣使毁高丽所立京观,收隋人骸骨而葬之。等到了唐高宗时期,高句丽直接被灭了。虽然唐太宗曾对筑京观的恶习加以禁止,但在宋元甚至明代仍然可以见到京观。

据说,真正把这个野蛮的交战惯例停止使用的是竟然是被视为蛮族的满清。清军入关后,战争结束后就地掩埋尸体从此,“京观”才彻底从中国史书中消失了。当然,清军入关后的一些作为,跟“京观”比起来也是毫不逊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场上的尸体如何处理?
坑杀45万赵军,绝对是个技术活!
古代战争结束后,几十万的尸体怎么处理呢?说出来你信不信?
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尸体都是怎么处理的?京观是怎么的存在?
古代战场尸体是怎么处理的,恶心的让你吃不下饭
揭秘: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战争结束后古人是怎么对待战俘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