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姓氏文化的血脉之根

中国人的姓,大多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和名一样,都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姓氏文化的概念


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族姓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


姓氏文化的概念


从人祖太昊伏羲氏“正姓氏,别婚姻”算起,姓氏发展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大约6500年前,在以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为中心的黄淮区域,被尊为“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统一了九大部落,奉“龙”为华夏图腾。

但当时部落男女往往“知其母,不知其父,知其爱,不知其礼”,因此,伏羲开始实践“制嫁娶,正姓氏”。

他首先自定为“风”姓。接着,又为当时尚存的母系家族定 姓,如:姒、姜、姚、姬等。

他为百姓定氏时使用了灵活、简便的办法。有以居住地的地形景物为氏的,如石、邱、高、沙、江、洪、谷等;有以驯养的动物为氏的,如牛氏、马氏等;有以常见的植物为氏的,如杨、叶、柳、花等;有以方位为氏的,如左氏、南氏等;有以天象为氏的,如雷氏、阴氏等;还有的以生活用品为氏的,如柴氏等。 


姓氏文化的发展过程


迄今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共有两万多个,其发展演变可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姓的产生。中华姓氏产生于伏羲、女娲时代的母系社会。 周代“同姓不婚”制度就渊源于此。  

第二阶段:氏的出现及其演变。氏大约出现于从炎、黄二帝时期开始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组织以男性为中心,标志着贵贱和等级的差别。舜时的“赐姓命氏”,是大规模赐姓命氏的渊源。  

第三阶段:中华姓氏普及和定型。 周初实行周朝贵族内部的层层分封制,中华姓氏 在这一时期得到普及和定型。  

第四阶段:姓氏混一。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等级制度被破坏,姓氏合二为一,标 志着现代意义姓氏的产生。  

在有来源可考的4820个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在汉族的前12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如:李、张、陈、黄、周、蒋、叶、严、牛等;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如王、刘、赵、徐、孙、朱、白、洪等;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97个,概言之,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5%以上。


姓氏文化的悠久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在距今约3400年的商代甲骨文中,就已经有明确的姓氏文字。如果从古史传说算起,华夏先民开始使用姓氏时间可往前推到原始社会后期,历史至少在5000年以上。相比之下,其他文明古国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人们都只有名而无姓;英国的贵族到11世纪开始使用固定姓氏,平民到16世纪才普遍使用姓氏;意大利各城邦国家在19世纪开始使用,日本平民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泰国、土耳其等国家甚至在进入20世纪后才开始使用。

据统计,汉代王符《潜夫论·志氏姓》、应勋《风俗通·姓氏篇》各收姓氏500个,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收姓氏1404个,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收姓氏2101个,郑樵《通志·氏族略》收姓氏2288个,邵思《姓解》收姓氏2568个,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收姓氏3766个,明代凌迪知《万姓统谱》收姓氏3557个、王圻《续文献通考》收姓氏4657个,清代张澍《姓氏五书》收姓氏5129个。2010年出版了一本《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绝大多数汉字姓氏,数量竟达23813个。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中国姓氏文化的丰富内涵


 

回顾中国姓氏文化史,可谓浩瀚无垠、颇为壮观。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年深月久的历史和极其丰富的故事。中国姓氏文化,不仅直接地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而且也形象地记载了中华民族交流融合、生成生长的历程。

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华夏大地上就开始了姓氏创制。姓氏的出现,反映出华夏先民们对“同姓相亲,其生不蕃”规律有了正确认识,标志着婚姻制度的巨大进步。到了周代,姓氏数量迅速增多,反映出周朝统治者实行大规模分封的史实;同时,姓氏命名和使用的严格规定,又说明了周朝社会各个阶层森严的等级制。秦汉时期,姓氏合而为一并且得到普及,反映出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此后各个朝代,姓氏数量总体上呈现持续增多趋势,创制命名方式更趋多样。按照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归纳,宋代姓氏的来源已达32种之多,或以封国为姓氏,如虞、夏、商、宋;或以采邑为姓氏,如崔、卢、鲍、晏;或以居住地为氏,如嵇、蒙、桥、颍;或以世系为氏,如公子、公孙;或以官爵为氏,如王、侯、太史、司马;或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屠;等等。分析姓氏的来龙去脉,犹如品读一部百科全书,可以直接间接地了解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从未间断。这在姓氏文化的发展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以中华民族的先祖之一黄帝族为例,相传黄帝族早先是居住在今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氏族,后来发展为一个包括25个氏族、12个胞族的庞大部族集团。在中华民族起源阶段,民族融合和姓氏发展就如影随形、关系密切。在此后的数千年里,中华民族的融合更加频繁、更加紧密,姓氏在其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赐姓、改姓等现象。可以说,中国姓氏发展是中华民族融合的结果和佐证,也是其载体和媒介。不论是汉族还是各少数民族,都对中国姓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国人姓氏超过7000个,汉族姓氏和少数民族姓氏大约各占一半。


姓氏文化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姓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主张“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气团结”是“家道隆昌”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宗族内部,强调“相爱相敬”、“平则同安乐、患难则共扶持”;在邻里关系上,强调“傍金傍银,不若傍个好乡邻”、 “患难扶持”、 “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 研究姓氏文化,发掘其中的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弘扬姓氏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弘扬姓氏文化,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特别重视乡土之情,依恋本源,讲究重生报本、尊祖敬宗。而当代世界各地华人华裔纷纷回归祖国故土寻根祭祖,正是中华文化、民族血缘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寻根问祖、追根溯源,不仅仅要追姓氏根,还要追文化的根,港澳台地区、全球华人,同文同种、同根同源,正是这些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血脉,才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这是民族强盛、国家统一的根本。

弘扬姓氏文化对于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乃至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推动全世界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中国姓氏文化及其意义
中国的姓氏文化
全 面 认 识 姓 氏 文 化
中国姓氏发展的8个过程,
百家姓氏宗亲文化之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河南
我们的姓名:姓氏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