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邵阳县各乡镇地名由来,每个地名都有一段故事!

在邵阳县,每一个乡、镇,都有着各自独属的回忆,而每个乡镇的名称则是最好的历史凭证。今天,让我们拨开时光留下的淡淡云烟,揭开邵阳县各乡镇地名背后那些尘封的故事。

雄伟壮观的塘渡口大桥(1972修建)

◎塘渡口邵阳县塘渡口镇,是如今的邵阳县县城所在地(历史上第一座邵阳县城在今邵东县黄陂桥乡,第二座邵阳县城即今邵阳市),得名较晚,远在其辖区内沙坪、石湾等地名之后。

元代以前,塘渡口这块地方还是一片罕见人烟的河滩。夫夷水曲曲弯弯,自南向北汇入资江,在两岸的山岭间,沉积出沙坪、石湾等几块平地。斗蓬岭和长柱山耸立在河道南北两端,阻挡着两头的出路,把这里阻隔成几乎与世隔绝的荒谷丛林。此地南北各有一个河湾,南边的叫泥湾,北边的叫石湾。

元泰定年间(1324~1328),今塘渡口、黄塘、白仓等地唐姓人口的始迁祖唐长乐自江西泰和县经商来到今塘渡口镇向阳村菜花墟这个地方,乐此风土,便在此定居下来。唐长乐有好几个儿子,其中和他一起居住在菜花墟的儿子叫唐万伍,他看中了这几块河边平地,便在此购置田产,作为他儿子们的成家立业之地。

唐万伍有六个儿子,他最宠爱的是三个小儿子唐文法、唐文库、唐文酉,便让他们分居在今天的塘渡口镇沙坪、塘万堡和桂竹山这些靠近河边平坦而肥沃的土地上。后来,他们便成了唐万伍派下的三大房,唐文法是居住在沙坪唐姓人口的祖先,称昇房;唐文酉是居住在塘万堡唐姓人口的祖先,称宝房;唐文库是居住在桂竹山唐姓人口的祖先,称六子房。这三大房唐姓人口为了本族人口的生产生活需要和方便行旅,便在今沿河街中段修了一个渡口,并购置了渡产田,摆设义渡。

因渡口是唐姓人所修,所以大家就称之为唐家渡口或唐渡口。现在渡口的遗址尚存,就是今沿河街县图书馆后面和对岸的那个石级码头,以及河中的那一排跳墩石,现在的塘渡口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昔渡口边还立有“唐渡口碑记”。直到民国人们仍称为唐渡口。后来讹唐为塘,唐家渡口就变成现在的塘渡口了。由于有了渡口,这里便开始有了人烟,人们在渡口边摆摊设点,或开设一些手工业作坊和客栈,渐渐形成了一个小集市。

从清代末年开始,湘乡永丰(今双峰)和邵阳东乡(今邵东)的商人陆续来到这块风水宝地开店设坊,新宁和广西资源通往宝庆、益阳、汉口的船舶、排筏在此停靠,白天江上风帆点点,排筏连互;傍晚渡口上下,帆樯如林。于是靠渡兴街,依舟旺店,这里渐渐形成了街道,并成为老武冈州七埠码头之一。当年的唐渡口街道虽然很窄很小,但却是一条很漂亮的小街,一色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一色的木板铺面。船行江上,但见沿岸青瓦碧檐,栉次鳞比,古色古香。渡口上下,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别有一番湘南小镇的韵味。短短的一条小街分成三段,自今老新华书店处至今图书馆稍南称老上街,县图书馆至老药材公司处称老中街,老药材公司转弯后称老横街。老上街和老中街结合处,有一座关圣殿,戏台楼阁,雕梁画栋,这里是当年塘渡口最繁华的地方。老街上首(今建筑公司处)建有唐昇公祠,下首(今石湾)建有银公祠。老街背后建有纪念清同治年间灭洋英雄贺金声(今邵东县人)的贺公庙。紧挨关圣殿的铺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唐健如的故居。

后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唐家渡口的繁忙也成为过去,只有那破败的明代青石码头,仍静静地躺卧在岸草丛中和沙滩之上,似乎在诉说历史的苍凉。

黄亭市镇阳乌岭

黄亭市,邵阳县黄亭市镇旧称“王亭”、“黄亭寺”。相传此地在古代就设有双马并驰的多条官道,且通水路,为邮驿要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封他的第十八个儿子朱楩为岷王,世居武冈,藩镇一方,历9代225年。黄亭寺在其封地内,所以岷王多次将封地上的邮亭修整扩建,以备迎来送往,使黄亭寺成为岷王的王家邮亭。

明代中期的官榜民谍,都称黄亭寺为“王亭”。亭旁有寺,寺中供奉有明朝历代皇室宗亲的先祖牌位,并以帝皇专用的明黄主色装饰,

黄亭寺虽为皇家邮亭,但明代中叶以前,这里并没有形成集镇。

明正德九年(1515),有一位肖姓富孀从外地来到此地。在此买下一片不毛之 地 ,主修和捐修了360多间店铺,这便是黄亭市集镇的开始。因为有了集市,故黄亭寺又被称为黄亭市。

明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在北京的政权灭亡。明室后裔朱由榔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权,年号永历。1647年4月,永历皇帝自广西全州迁都武冈。在其后南明政权与清军的多次拉据战中,永历皇帝数次遁避到黄亭市。南明政权灭亡后,黄亭市作为王家邮亭的作用与地位不复存在,加之满清政府忌讳黄亭市曾被南明政权据为反清复明之地,驿传邮路渐被废止。

金称市镇惜字塔

◎金称市邵阳县金称市镇得名于当地古代的一个神话传说,说古时此地的夫夷河中有一金秤,秤杆之尾常在河中摇摆。又传说河底藏有一块大金砖,这金秤就是用来钓这块金砖的。但钓金砖必须要有一头金猪才能钓到。在今塘田市镇的金珠村(实际叫金猪村)有人喂了一头猪三年不长,于是有人识得这头猪便是钓那金砖的金猪,便花大价钱买来置于船上,去钓那块金砖。船刚开到江心,谁知那金猪见了金砖,便“扑通”一声跳下河中把金秤给折断了,那金砖也就永远钓不上来了。由于金秤的传说,故古峰寺又叫金秤寺。当地土话“秤”、“称”的发音相近,故有人把“金秤”念为“金称”,所以金秤寺变成了金称寺。

还有传说金称市镇金称市村的惜字塔下面压了一把金称,所以当地叫金称市。

塘田市战时讲学院

在南方创办的塘田市战时讲学院

◎塘田市邵阳县塘田市镇地名由来传说今塘田市镇境内扎田村古时有一丘全县最大的田,广三百石(合60亩),每年,财主派长工下田为水稻中耕(薅田)之前在水田中央的禾苗中摆放了一桌扎肉包(用桐叶包扎蒸熟的炒米粉肉包),但长工薅田数日,竟未发现这桌扎肉包,使扎肉包臭在田中,故人们便称此田为臭扎田。

又传说有一年,财主带着他唯一的孙子来到这丘田边,试探性地问他的孙子说:“我们这丘田这么大,怎么才能把它卖掉呢?”孙子马上回答说:“爷爷,这还不容易,我们可以把他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卖出去呀。”那财主一听,顿时凉了半截,认定这个孙子日后一定是一个败家子。肯定守不住这份家业。于是忧郁成疾,不久便死去了。

日后这大田被他的孙子一年一年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卖掉了。这便是臭扎田地名的由来,后来去掉一“臭”字,成了“扎田村”的村名。臭扎田旁边有一大水塘,塘边有一寺院,从前人们就把这座寺院称为塘田寺,后讹为塘田市。

长乐乡油茶林

长乐邵阳县长乐乡位于县境西部,赧水南岸,东连黄亭市镇,南临蔡桥乡,西与武冈市搭界,北与隆回县接壤,距县城33公里。因乡内昔有长乐庵而得名。

▲金江水库坝基公路

金江,邵阳县金江乡,1960年在此建金江水库,1982年建立金江水管理所,1984年改乡。金江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0.3万人。

蔡桥乡街上

蔡桥邵阳县蔡桥乡名称来历,因乡政府驻地昔有蔡家桥而得名。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炭,储量占全县47%。 

▲诸甲亭

邵阳县诸甲亭乡昔日为祁邵要道必经之地,传说此地古时有一座凉亭,造型美观,甲于周围的诸亭,故名诸甲亭。乡驻地距县城40公里,离邵阳市29公里。东与郦家坪镇毗邻,西南与下花桥镇相连,西北与谷洲镇接壤,东南与罗城乡搭界,。总面积49.75平方公里,总人口29313人,森林覆盖率35.5%,高望岭海拔500.27米,为境内最高山峰,有下田冲肖佛洞等岩洞,洞内岩石形态多姿多彩,或宽敞平坦,可用于兵灾避难,或家什物件,如桌、凳、椅,或曲径通幽,滴水叮咚,或怪石林立,钟乳倒垂,并且有一条溪水流经洞内,有1.5公里长,极具开发利用、休闲观赏价值。

2016年,在响应上级的“精兵简政”的号召下,乡原来的15个行政村经行调整合并,合并后,辖诸甲亭、中山、龙井、江下、洪庙、新安、三杰、神山、祖阳、长丰10个行政村,原神山、唐干、石桥三村合并新设立神山村,原祖阳、桃花、匡贤三村合并新设立祖阳村,原长铺、镇风两村合并新设立长丰村。

▲郦家坪

邵阳县郦家坪镇,境内昔日有郦姓墓地,山下有一块非常宽阔的平地,因地理位置靠近祁东、祁阳、邵东等县,交通方便,每逢3、6、9日,四面八方的乡亲们便赶来聚集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易。故称为郦家坪。总面积109.67平方公里,总人口60125人,境内主要物产有稻谷、茶油、花生、黄花、药材等,锰矿储量丰富。近年来药材产业发展迅速,城天堂片药材种植面积达12000亩,有丹皮、尾生、射干、桔梗等近百个药材品种,其中丹皮、尾生等十几种药材已打入国外市场,是有名的药材之乡。特产:十峰冬枣,种植面积已达5300亩,十峰冬枣已成为郦家坪镇一张靓丽的名片。

郦家坪镇好玩的地方有黑冲水库、张家冲水库、泡泡冲水库、树塘古村落、城天堂狗鸡石、付家冲天桥雄风、百年老街、蔡家田万亩牡丹基地等休闲佳地。

邵阳县五峰铺镇的地名来历,源于其境内有云霞山、高霞山、破头寨、山角岭、小眉山五峰秀出而得名。

▲白仓

邵阳县白仓镇之名的来历有两说:一说古代此地建有粮仓,因外墙被刷成白色而得名;一说此地大田凼所产之米较别区尤白,故而得名白仓(即白色的粮米之仓)。

长阳铺

邵阳县长阳铺镇昔当湘黔要道,其地名来历有两说。一说此地昔有长街,每至傍晚,街上居户生火做饭,炊烟袅袅,如雾如云,人们称之为长烟铺,后讹为长阳铺;一说此地昔有田垅,窄长如船形,人们呼为长船铺,后讹为长阳铺。

▲九公桥

邵阳县九公桥镇境内有条泥江,为资江支流,江上有座石拱桥,传说此桥为古时九个善心老人而修,故名九公桥。

下花桥

邵阳县下花桥镇檀江上有桥,昔桥亭上画龙雕凤,故称花桥。为别于檀江上游东安县的花桥,故称下花桥。

▲谷洲

邵阳县谷洲镇有全县最大田凼,盛产稻谷,此地昔当邵(阳)零(陵)大道,北宋时建有谷洲驿,后谷洲之名沿袭至今。

▲小溪市

邵阳县小溪市乡乡政府驻地小溪市之旁有佛界岭,为乡内最高山岭。山下有小溪流入资江,昔溪旁有寺,名小溪寺。后讹为小溪市。

▲岩口铺

邵阳县岩口铺镇昔为宝庆四铺之一,称西路岩口铺。传说此地昔有岩洞,洞长约1500米,往里,洞分为三,一洞有水,一洞酷热,一洞凉风习习,食品藏其中,经旬不坏。古时洞口即有铺,故名岩口铺。

▲八一场 (黄塘)

八一场是邵阳县黄塘乡乡政府驻地。八一场以前不叫八一场,这里以前是当地邓姓人口的祖宗邓显公的祠堂所在地,所以人们都叫这个地方为显公祠。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这里曾办有红旗人民公社的所谓万头养猪场,称八一养猪场,简称八一场。养猪场很快跨了,但“八一场”这个地名却被固定下来了。以后官方文件中都称这个地方为八一场。久之,显公祠这个地名就少有人叫了。1982年,黄塘人民公社机关迁驻此地;2014年底,黄塘乡党政机关迁离此地。

邵阳县河伯乡因位于河伯岭而得名,河伯岭是全县最高山峰,相传古时有名何伯者在此立寨,岭以人名,称“何伯岭”,后讹为“河伯岭”。

▲罗城乡

邵阳县罗城乡有个铜锣村,这个村子昔名排山塘。此地昔有山寨,宛若城堡,又因此地自清光绪八年(188)有个叫唐景升的人在此铸造铜锣,他铸造的铜锣享誉川黔滇桂粤湘诸省,且手艺几代相传,故排山塘这个地名渐渐被人称为锣厂坪,而那个像城堡的山寨也就被人称为锣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锣厂坪被人称为铜锣村,作为行政村的村名。锣城亦被人少写了一个“金”旁,变成罗城,成了罗城乡的乡名。

▲黄荆乡

邵阳县黄荆乡因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黄荆岭因漫山遍野荆棘丛生而得名,俗称黄牯岭,又名黄瓜岭,为资江上游和檀江二水的分水岭。山体由15座海拔均在5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最高峰金神观海拔660.4米。千沟万壑,纵横交错,坑洼冲岭,高低不平。故引出黄荆人的一首民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九塘十八坨(九塘分别是私盐塘、蚂蝗塘、熊塘、聋塘、高塘、荒塘、石塘、峦塘、杨柳塘;十八坨分别为茅柴坨、赵家坨、邹家坨、铜盆坨、岩鹰坨、黄泥坨、神仙坨、乙家坨、狮形坨、瑞毕坨、冒象坨、谢家坨、曾家坨、庙山坨、罗家坨、子孙坨、肖家坨、黎家坨)。(唐畏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邵阳市依法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
钟九胜题邵阳县塘田市镇花园桥对联
塘田市地名浅释
我们的家乡.邵阳县各乡镇地名故事(一)
​四川省广安市各乡镇赶集表
湖南新宁县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