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一生要经历三次分离,分娩只是其一,越往后越剧烈


武志红老师说,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面对我们的孩子,父母很难做到割舍,总希望,尽可能的陪伴,尽可能让孩子跟自己在一起。

但美国心理学家考特派克说,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


01、孩子一生要经历三次分离



我是二胎妈妈,养育两个孩子的路上,我越来越发现,跟孩子的相处需要把握边界感,适当放手。起初,有朋友说我太残忍,刚几个月的宝宝,应该多抱着,学走路要扶着


我不否认,婴儿是期待来自妈妈的关爱的。但也明白,婴儿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度过了共生期,我们就迎来了分离期,这是必然的。




分离一:分娩之时


从妈妈温暖的子宫里出来,没带任何说明书,小婴儿是恐惧的。在妈妈肚子里,吃得饱饱,没有痛苦,什么都不用担心。

但当分娩时,要通过狭窄且黑暗的通道,接着赤果果的来到世间,他非常慌乱,没有安全感,于是哇哇大哭。


分娩,不仅孩子会觉得痛苦,母亲也是如此。二合一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实在有些难接受。但这就是新生命征程的开始,我们要尊重。





分离二:跟妈妈“分手”


这是孩子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分离。如果处理好了,孩子就会学会成熟分离。

这种情况从6个月持续到36个月左右,婴儿慢慢觉察到,自己和妈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就像刚才说到的,我带孩子的情境,就是如此。我在跟孩子建立分离的程序,希望他能不畏惧亲密,也不畏惧分离。





分离三:与家庭分离


这是孩子经历的第三次分离,这次分离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幼儿园到我们成年才结束,也有人一辈子都完不成这次分离。

在这次分离中,早期(第二次分离)你跟孩子的亲子关系结果,会起到一定积极或负面的作用。


那些第二次分离处理好的孩子,通常更容易成功与家庭分离。他们享受家人爱的同时,也享受分离的成长;

也有些拒绝分离的孩子,会感到痛苦,他们认为,家就是温暖的港湾,自己还没办法完全独立。


02、分离是永恒的主题



无论分离有多疼,我们都要这样做,因为这就是成长的规律。记得有位妈妈跟我聊天时,我跟她讲过这段话。

但她坚持认为,能守护就守护,孩子需要他就应该在身边。


她跟儿子一起吃饭,一起看书,一起玩耍。即使孩子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她还跟儿子睡在一张床上,并不打算分开住。

这让我很诧异,怎么孩子这么大了,第二次分离还没建立?

这其实是婴儿期的相处模式,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跟孩子,也该有边界感。

就像龙应台所说:“所谓母爱,就是渐行渐远的分离。”如果你不主动走开,孩子随时需要你,你们永远无法真正的分离。


跟孩子进行分离,也是因为他们需要迎接挑战,需要掌控自己的人生。

想想身边的例子,那些成年后依然恋家,吃住都在家里,不跟父母分离的人,是不是往往工作也很一般,没什么大成绩?

无法独立的人,更难负起更多责任,这不仅适用于教育,也是职场定律。

一个独立、有担当的人,往往在跟家人分离时,做得很好。享受家人的爱,也懂得自己应该秉持的责任感。这样,双方都不会太累。

有人说,人生像一场旅行,不断前行,不断告别。

确实如此,我们跟父母也是这样,在成长的鸿河中,我们跟父母越来越远。但我们的背影也在告诉父母:“你不必追!”



枕边育儿寄语:


分离,看起来是个很伤感的词语,但它和爱是并行的。

我们内心对孩子的爱,应该有一定的边界感,并时刻提醒自己,分离的时间到了,就不要犹豫,这才是对孩子的“真爱”!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拒绝分离,就意味着拒绝成长
七岁之后无新鲜事,都是老调重弹
出现问题的是孩子,为什么家长需要做心理咨询呢?
【森·文字稿】刘铁征:父母应该如何从心理上与孩子分离
《为何家会伤人》:优秀的孩子背后,必有一位优秀的妈妈!
只有一种爱,是以分开为目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