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假带娃如何避免鸡飞狗跳?有理不在声高!

随着春节临近,哥哥和妹妹都早已进入了寒假模式。早晨即便起床了,也是一副颓废模样,哥哥斜靠在沙发上看pad,我晾衣服时叮嘱他:“快去洗脸,我们要吃饭了!”回来时他还躺着,不觉得声音高八度地说:“快去。”又快步走去妹妹房间门口叫她吃早饭。


整个早饭餐桌上的气氛很怪异,哥哥终于忍不住说:“妈妈,你声音太大了!整个早晨都好吵!”我纳闷:“我没有大声说话啊!”先生也说:“没错,你早晨声音好大。”有时候,我们因为情绪激动而提高音调,无法自己感觉到,而这样却会对其他家庭成员造成影响,在大家都在狭小空间活动的寒假中,这种问题尤为明显,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家庭音量管理的话题。



寒假全天带娃,有多少妈妈在情绪崩溃的边缘



和我一样,闺蜜小秦也在群里抱怨:“自从娃放寒假,我简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但要操心他的作业、陪玩、用心做饭还要时不时处理他惹的麻烦。今天忍不住又收拾他了。”原来小秦给儿子摆好平板电脑让他上网课,谁知他非要站在椅子上,,小秦刚开始还能淡定地告诉他“快坐好,要认真听课。”

但看到孩子又用蜡笔在桌子上涂涂画画时,终于忍不住吼:“快给我好好上课!”而孩子也不依不饶:“我就不!”说着跳下凳子跑了。小秦在群里哀叹:“这寒假遥遥无期,而我的亲子关系已经快破裂了!”

的确,习惯了孩子走后一个人安静的生活,突然回到24小时带娃状态,耳边魔音绕梁,两分钟被喊一次妈妈,更别说还要盯着学习和生活习惯。觉得疲惫很正常,但为什么孩子会变得比平时更难相处了?问题或许就出在沟通的方式上!



音量越高,矛盾越大



有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如果同样是传达指令或批评,声音太高对方会难以接受,而声音第一点对方就比较容易接受。

在假期中,我们有了和孩子更多的相处时间,自然也会产生很多矛盾,在处理矛盾时,妈妈爸爸因为忙碌或疲倦,不自觉地提高音调。实际上会造成孩子的对抗心理,自然相处就不那么融洽了。

一方面,高声说话会让孩子陷入焦虑,进而引发“战逃反应”。

当我们大声说话时,无论语言的内容是什么,音量和语调就传达了一种压迫感。这种压迫感会马上刺激孩子大脑中的杏仁核,让他们本能做出对抗或逃避的反应,整个过程只需要0.3秒。
比如在【爸爸去哪儿】中,小小春有一次光脚下地,陈小春看到后马上大声呵斥:“你要去哪儿?”小小春愣是半天也不敢说话,当陈小春放低音量又说了一遍:“你要做什么?”他才说:“我要去穿鞋!”

可见,如果想要避免“鸡飞狗跳”的亲子对抗场景,爸爸妈妈可以先从降低说话的分贝开始努力。

另一方面,当你大声吼叫的时候,自己的情绪也会变得更差!

我们总会觉得,大喊大叫地发泄出来,就能让自己的情绪平复。就像我一位朋友说:“不让我吼他,难道把我气出毛病?”然而真相却是,在我们大吼大叫,大声说话的时候,心率会加快,理性思考的能力也会变差。最终教育孩子,就成了情绪发泄。这样的沟通,无论是爸爸妈妈或孩子,都无法从中获益。



居家带娃,怎么做好音量管理?



大声说话,虽然还不到大吼的程度,但就好像是一个开关,打开了亲子冲突的闸门,也按下了孩子对抗的按钮。虽然深知这一点,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妈妈都会忍不住,那么该如何做才能在假期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呢?这三招亲测有效,大家可以试一试。

1、说话前先停一停。

想必爸爸妈妈们都会有这样的时刻,看着被孩子弄乱的客厅,或者眼睁睁地看着他吃饭磨蹭,都会感觉到热血上涌,准备大声提醒他不要乱丢东西、快一点吃饭。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控制住。可以停一停,在自己心里默念个三秒,告诉自己控制音量,再开始说话。

Tips:如果觉得很难控制住自己,建议离开“事发现场”那么一小会,双手举起来,向手掌吹气呼气,反复三次再回去教育孩子。

2、越是表达严厉,声音越要小。

有时候,我们刻意将声音提高八度,是为了让孩子对我们的话更加认真对待。表达“我真的生气了!”的感受。但如果使用的次数过多,高声说话反而会被认为是束手无策。反而是小声说表情严厉更能让孩子严肃起来。因为父母并不是在表达情绪,而是在理性的批评。比如在教育孩子上,大家会发现,如果妈妈经常高声训斥孩子,她遭到的反抗反而会更多。而偶尔低声严厉批评孩子的父亲,却会被视作更有权威。

3、让孩子提醒自己小声一点

大吼大叫一旦形成习惯,不但自己难以改变,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想要改变,不妨跟孩子坦诚交流。告诉他们:“说话声音太高,是非常不礼貌的沟通方式。我们互相监督,如果谁说话声音大了,对方就要提醒一下。”

在我家,这个方法很有效,如果谁说话声音太大,其他人就会把手放在嘴边说:“嘘”!这样既能提醒大声说话的人,又不至于很尴尬。渐渐地每个人都能控制说话的音量,也能有条理地进行交流了。

凌晨妈妈来叨叨:

许多父母的高声说话方式,其实来自于自己的原生家庭。从小被就被大人嚷嚷,在教育孩子时也会不自觉地复刻这种“高分贝。”在内心深处,其实是为了给心里的“小孩”壮胆,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用平常的声音,理性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孩子总是发脾气,多半是跟家长学的!不如试试这么做……
低声教育,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孩子心里,父母是爱还是嫌弃,全藏在父母的音量里
话筒里能传来父母的声音,也是一种幸福
这4种“声音”对胎宝宝有益,孕期多听一听,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不用声嘶力竭鸡飞狗跳,也能让孩子好好做作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