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因孩子的教育而焦虑,错在孩子吗?教育学家:补偿心理过重

导读:当下很多父母都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焦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大环境问题上来回答:是人口基数庞大。根源性问题上是:家长过度补偿的心理,这也是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的。

比如说面对人生的第一次选择:高考,用过来人的说法,都形容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为这庞大的人口基数,所以会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产生很大的焦虑感。

关于“补偿”心理

参加考试的人很多,家长心态都是层层递进的。希望孩子考上一所大学,而且是心仪的,最好是重点大学,还要是重点大学里的理想专业,重点大学里的就业前景好的理想专业。

由此可见,理想是随着欲望不断延展,一点点延伸的。比如说设定了一个就业前景很好的理想专业,但是难度如果太大,分数就达不到要求。在一点点降低对专业与大学的要求

”补偿“这个词语,最开始属于生物学范围之内的。阿德勒说,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存在着某项生理上的缺陷。

还有的人可能有严重的口吃,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著名的演说家,比如说狄摩西尼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阿德勒表示,人在生理上的缺陷映射到了心理上,就是平时我们经常说的自卑

人口基数庞大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不用在这里纠结太多。很多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每个人都要面对就业的压力问题。

父母和孩子在考虑这种问题的时候,就要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分数,去报考自己想要上的大学与专业。

无论孩子是学霸还是成绩一般,面对事实的时候,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学习改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家长的补偿心理都来自哪几方面?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父母知道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当下很多年轻人对于生活质量和条件的看法都很平淡,认为没有什么特殊的改变。但是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和他们原来的生活相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生活条件,都随着科技的进步飞速发展。

父母希望孩子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但是很多孩子面对现实,表现出来的情况让家长不满意,大多数父母都觉得现在的娃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1、教育经历的缺失

年轻的父母比较注重改变,生活的基础条件,可能会忽视了教育方面。也是希望自己在教育上的缺失,不要发生在下一代人身上。经常会将补偿的心理过度延伸带孩子们的身上。

2、自我生活条件的教育缺失项演变出溺爱

尤其是当下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孙子这一辈表现出来的隔代亲,几乎都是满满的溺爱。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严重的问题

孩子们衣食无忧,上学都是大人开车接送。书包是家长帮他们背着,下雨的时候雨伞也是长辈们为孩子撑起,这种情况满大街可见。

但是,如此溺爱下培养出来的娃都有着很大的逆反心理。生活中有一点点不如意,就会和长辈们对着干。还有的娃心理上发生障碍,选择了不归路。

3、同事和朋友之间的攀比与虚荣。

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娃报了兴趣班,自己也会马上带孩子去报,如果别人家孩子都在报班学习,而自己家孩子没有跟风,就感觉好像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无形之中就形成了攀比的心理,家长也有一定的虚荣心。

如何缓解父母的“教育焦虑”?

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母亲,我的内心也是焦虑的,但这并不能实质性改变什么,反而让我愈发紧张,有时跟孩子沟通也没那么通畅。下面的几点,是一位资深小学班主任给的建议,希望你也能记在心里。

首先,尊重孩子的选择。

在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父母可以根据宝宝自己的意愿去选。孩子感兴趣才是动力的源泉,这才能够让娃快乐的学习,如果孩子根本都不感兴趣,又有什么理由给他们报班呢?家长按照娃的喜好,合理安排兴趣班,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抓住锻炼孩子技能的机会。

要把孩子的生存技能放在第一位,比如说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合适的年龄段,自己洗衣做饭,学会生存。教娃一些安全防范措施,学会简单的逃生技能等。如果不去学习,孩子永远都长不大

最后,让娃学会自我反省。

孩子做错了事情,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懂得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不只是嘴上来认错,让娃明白错在哪里,以后要及时的改正。不能在大人的呵护之下掩盖错误,这样孩子才能够学会自我成长,在未来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枕边育儿寄语:

解决家长们教育上的焦虑感,要追根溯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而焦虑,找到问题才能有效的解决。教育好孩子是每一位家长都初心,要心态平衡,稳中前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不教育孩子,孩子就会走偏,其实那是家长自己的焦虑! #家庭教育 #焦虑
家长的焦虑90%源于自己,你放下焦虑那刻,才是真正爱孩子的开始
过度心理补偿更易焦虑 真正的共情要不断试错
学习障碍儿童的自我补偿功能
溺爱不是“过度的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开学季焦虑”这样缓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