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古代的王朝,为何大多持续两三百年就改朝换代了?
我国自秦开始,便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统治模式,并在主流时间,都是以这个形式存在的。
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从皇帝对百姓,有一个非常畅通的税收与动员机制。

▲大禹九州地图

秦始皇思维超前,改分封制为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建立了极为发达的交通和文书网络体系。
在正常情况下,嬴政的权力可以渗透到每位百姓,没有诸侯、大夫、门阀等阶层截胡。

▲封建各朝核心制度

这样,政令可以不打折地从皇宫逐级向下传达,税收也可以不打折地从社会底层逐级上收。如有大战与工程的需要,也可以通过这个体系招兵买马,保家卫国。
于是皇帝既控制了人,又控制了钱。
那些可以掌握这两大利器的王朝,基本都是盛世大王朝。


但机器用久了会折旧,再完备的系统也是如此。
在王朝开启之初,新皇打下一个全新的天下,丈量土地分发给农民,审查户籍确定税赋和人口资源。
此时处处平均,人人平等。
不过,天下坐稳之后,就得大赏功臣了,这套完备的体系开始打折。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因为无论怎么赏这些人,都是将国家权力让渡给个人,或者说将皇权让渡给权贵,将有限的社会资源向少数人倾斜。而且他们的后代,会逐渐将这一优势积累,直到威胁皇权。
汉朝刘邦分封奖赏功臣,导致皇权直接控制的人口与税基减少,国家运营受到很大影响。

▲古代政治制度变化

所以,刘邦不顾礼法,血洗了异姓王;汉武帝刘彻弄出推恩令,把同姓王的后代都整成了村长级别的干部。
这都是为了国家效率不打折扣,去掉运营体系中的锈斑。
即便如此,皇帝周边也总有一些亲信之人,在可控的范围内,拿到更多的资源。
在地方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一些实力强劲的大户。

▲和珅的宅子

于是,社会上开始有了明显的不同阶级。几代人下来,贫富差距加大,无法自给自足的穷人,只得将土地卖给富人,从自耕农的身份变成佃农,依附于一方地主。
皇权对这些佃农的实际控制力大大降低,无法从佃农身上收税,无法直接征调他们。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地主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瞒报名下的土地与人口,减少自身税负。
更可怕的还不是自耕农变成佃农,而是变成流民。
土地兼并、农民流离失所、大量的流民造成政府的合法性危机。
这样循环下来,随着时间的积累,皇帝掌握的人和钱越来越少。威胁皇权的力量却越来越强。
即使皇权可以打掉几个大的地主,对于整体的趋势也无法逆转,只能是延缓失控的速度。而延缓的极限也跳不出“马尔萨斯陷阱”,这一周期就是两三百年。


古代中原地区是典型的农耕文明,高度依赖于土地和气候。即使不考虑周期性的外族入侵,不考虑马尔萨斯陷阱等因素。
每隔两三百年,气温都会有大的变化。气温大的变化意味着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连饭都吃不上,老百姓怎么可能不反。
而气温变化的周期,是无论多么强盛的王朝都无法避免的。

▲塑料大棚,不惧风雨和气温

除非他们有塑料大棚,有遍布全国水利工程,有南水北调,有西电东送,有袁隆平的超级稻。
如果是弱小的朝廷,可能气温上小的变化就直接就扑街了;强盛的朝廷只能勉强度过小难关,但在两三百年这种全国减产的情况下,也是无计可施。
因此,诸多因素造成了王朝每到两三百年,就无以为继的情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彼之蜜糖,我之砒霜——“土地兼并”何以成为了古代中原王朝的独有顽疾
宋朝到底凭什么活300多年?
刘秀是如何收拾豪族的,政治手腕令人佩服!
古代王朝的历史为什么很难超过300年?这与官僚集团的内斗有关
中国古代王朝权力和财富的轮回
从“一田二主”到“一田多主”,宋朝永佃制如何在继承中发展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