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生活化
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生活化
作者:严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63    更新时间:2009-9-20    

    言:外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景,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情景教学一般都是教材情景的再现,然而用什么手段,从哪一个角度再现情景,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优化情景,做到情景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提高学习效能。

词:课堂教学 情境设置 生活化

内容提要:所谓数学课堂教学情景“生活化”,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科精神……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情景生活化,意味着师生在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情景中展开学习活动,加强师生在活动中的交流与互动,体验与探究。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整合教学目标,活化教材内容,使学生在富有生机的课堂氛围中,认知、情感、个性得到同步和谐发展;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感受数学的价值及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是怎样使情境设置贴近生活。

灵活运用教材,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限的生活情境中,揭开数学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无穷为生动,更有利于学好数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大胆灵活地运用教材,灵活根据学生实际,巧妙地设置课前谈话。如教学“分数的简单计算”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的:

师:前两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分数,这几天祝老师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都是分数,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师:(随手拿起学生中的一只饼干形状的铅笔盒)你看到了分数吗?

生:我看到了1/2,假如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师:祝老师在吃巧克力时又吃出了分数,你猜猜老师吃出了什么分数?(出示巧克力图)

1:祝老师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1/8

2:吃了3份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3/8,吃了4份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4/8

4:全部吃完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8/8

随后,我指着从学生口中说出的分数,顺着问:“看到3/8和4/8,你想到了什么?”“3/8和4/8合起来是多少?”我设计的看似简单的谈话,随意的提问,却已从不经意中构建了学习材料,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我这样的引入亲切自然,贴近生活的情境,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亲和力。

二、通过生活事例,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进行适当加工编制,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通过这样的生活事例来设计课堂教学的:

师: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自行车车轮分别为圆、正方形、椭圆,有的轴不在中心)有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为什么?

生:小狗。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

师: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说它能跑第一呢?

生: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有在中间。

师:那么小猴,小猪呢?

生:它们的车轴在中间但车轮不是圆的,跑得慢、还一颠一颠。

此时不用我说了,明显的两个问题在学生脑子里已经产生: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圆形车轮的车轴为什么装在中间跑起来又快又稳呢?这种问题情境极大地促进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 

三、开发教学资源,设置贴近生活情境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单纯、相对固定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在新理念的课堂教学下,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例如,教学“万以内数读法”时,我在上课之前布置学生搜集校内外日常生活中见过的万以内的数。学生积极地搜集了许多万以内的数,如本校学生总人数1212名,新购的电视机1300元,平均每天有135人来阅览室阅读资料等等。在课堂上,我利用学生自己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学习中,我又设计了让学生读一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蓝鲸的重量、学校为社会已培养的学生总数、运动场的占地面积。这样,我将教材中的枯燥、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感受到“万以内数读法”在生活中普遍应用。又如教学“数数”时,我让学生数一数自己周围物体的数量,有几个同学,几本书,几支笔,几块橡皮,几盏日光灯,几张课桌,回家也可以数数自己家里的具体事物。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真正感受数学的价值。可见,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应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模拟现实情境,设置贴近生活情境

模拟现实的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现实的距离。教学用数学时,利用学生喜欢郊游的心理,先出示几幅秋天的图片引入秋天到了,秋天好漂亮,你想不想到郊外去走走,看看秋天的美景,然后利用课件演示活动画面和学生喜欢的动物画面,用栩栩如生的动画和真实的画面,营造郊游的情境氛围,再通过学生自己在这个问题情境中,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我先组织学生模拟实情的表演,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的两边,准备相对而行,请另一个学生喊口令。一声 “出发”,两个学生难免撞在一起,这时我在黑板画出两人行走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什么叫相遇?然后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站好,随着口令走向相反的方向,直至面壁才停止。学生很快知道什么叫相背而行,什么叫终点的含义。这类模拟表演生动真实,学生仿佛感到这不是在上课,而是处在欢乐的表演中,他们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也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个个成为学习主体,创造了很好的课堂环境。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教材、通过生活事例、开发教学资源、模拟现实情境等方式,是能够很好地使情境设置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需求,才能真正完成教育教学的本质任务。

参考资料

1、《小学数学教学情景生活化的研究 李全顺 

2、《教学情境生活化》  杜丽

3、课改新方向:情景化教学 ——近千名专家在第五届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畅谈课程改革上的讲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快乐”“高效”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初探 - 宁夏吴忠市朝阳小学
实践|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内容的几点尝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