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备课、教学参考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备课、教学参考

嘉兴教育学院    徐志平

本学期我省、我市高中将开设选修课程《〈论语〉选读》,本人对教材作了一些整理、归纳,并结合现实,就如何开展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供教师备课、教学参考,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一、 为政以德
<
课文理解>“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张。是对个人要求,以为核心。对统治者而言,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压迫剥削,这客观上对百姓有利。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在本章选择的几段语录中,孔子提出了如何处理(法)之间关系,提出了富民(物质文明)、教民(精神文明)的关系,强调为基础的个人道德要求等。
孔子这一思想对今天来说,仍有启发和借鉴。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
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与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这种做法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值得研究总结。
今天提出以徳治国的意义:    “ 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框架下的以民主、
法制为前提的治国方略、措施,人民是以德治国的主体,根本目的是为依法治国奠定良好的伦理道德体系,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一)德治法治犹如鸟之双翼,其关系:
1
、从两者实质看,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兼容、联系的。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是规
范人们行为准则的强制性的外律他律,其主要功能是惩恶,对道德建设有引导作用,也是道德建设的保证,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养成有培养和引导作用。德治属于思想建设,是规范人们行为准则、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内律自律,其主要功能是扬善,它是立法的基础,是保证和调节各行各业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解决许多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可以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
2
、从具体内容看,法律中有道德,有的法律本身以道德判断为基础;而道德中也有守法、执法的内容。
3
、从历史和实际看,我国经过了人治——加强法制——法治——法治、德治的结合
的过程。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的道德体系正在建设和形成,提倡德治尤为必要。
<
课文解读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他主张为政以,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等,甚至把它看作比生命还重要。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如果光满足物质要求,与动物无异?
二、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意思是否相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释为各得其分(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这和《说文解字》的解释矛盾吗?
孔子之意与农民起义口号之意不相同。孔子之意就是朱熹理解之意,因为孔子是极力提倡以等级制为核心的。和《说文解字》解释也不矛盾。因为《说文解字》是字面的基本意义,一个字还有它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公平,它也有相对公平绝对公平,事实上只有相对公平,孔子所说的也类似相对公平,就是要统治者不要过分搜刮百姓,保证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
三、你认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这里是指治理国家之事。,是指治理国家的手段、方法、途径,即德治法治,是指人与人相处的一种规范,它是德治的基础。孔子所言 “的核心是等级制,要求人们在自己所定位的等级中安分守纪。从纵(上下级、长幼辈等)、横(夫妇、兄弟、朋友等)两方面规范、约束人们行为。
<
文言练习>一、说说下面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
     
现代汉语多双音节词语,文言中多单音节词,所以在文言中的词语往往包含多层意义。民免而无耻中的无耻,在现代汉语中作整体理解(不知羞耻),而文言中是没有羞耻之心的组合。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有事包含发动战事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中的以为是介词以(把)与动词为(当作)的结合,下省略介词宾语(颛臾的祖先),现代汉语中的以为认为之意。既来之,则安之中的是不及物动词作使动用,是形容词作使动用,是既使之来,即要使之安之意,在现代汉语中使动用法极少。
    
二、阅读下面短文,借助工具书,解释的意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礼记礼运》)
:《说文》:亲,至也。本义是感情深厚,关系密切。引申为父母家人、亲戚、婚姻等名词及宠爱、接触、亲近等动词。文中的亲其亲,前一是形容词作意动用,后一作名词,意思是不光光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也把别人当作亲人)。
:《说文》:长,久远也。引申为长短、永远等形容词,擅长延长等动词,长大长辈首领生长等读“zhǎng”。文中的,即得到成长。
:《说文》:废,屋顿也。指屋子倾圮无用。引申为破败、坠落、停止、废弃、沮丧、杀害等,也引申为人长久不愈的疾病、残废。文中即此义。
:《说文》:疾,病也。引申为祸害、缺点毛病、痛、疾苦、病残之人、痛恨、妒忌、担忧、急速等义,文中作病残之人
:《说文》:货,财也。引申为货物商品、货币、贿赂、买卖等,文中用其本义,财物。
:《说文》中指人的身体,引申为生命、毕生、自身、自己、亲自、体验、实行、担任、身份等,文中指自己自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连载⑲《为政篇》第3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从孝道到德治:读《论语·为政》札记
试论孔子哲学思想中的仁礼关系
古籍名著《论语》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为什么历代统治者都推崇孔子?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没有道德规范,后果不堪设想 (2一3,讲于2021年3月15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