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中轴线游走刚略——第三站 天坛(下)
userphoto

2022.10.05 山西

关注

5、斋宫

天坛斋宫修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坐落在祈谷坛的西南隅,坐西朝东面向祭坛,以示对天虔诚。建筑屋顶使用了比黄琉璃瓦低一级的绿琉璃瓦,体现了帝王虔恭敬天之意。

明清规定,只有宫殿、陵墓及奉旨兴建的坛庙才可用黄色琉璃瓦顶,搜用者处极刑。孔庙、关帝庙是例外,两者都受过帝王放封。绿色玻璃瓦顶在故宫中是第二等级,为太子居住的房屋所用。蓝色,天坛采用,蓝色琉璃瓦象征天空,便于天子祭天时与天交流,等级高于黑色。黑色,五行中象征水,藏书楼不能失火,故宫文渊阁及寺观藏经楼顶都用黑色,寓意“水压火”。黑色作屋顶,等级最低,民居普遍采用。


【天坛 斋宫】

斋宫的位置在天坛的西边,如果按北京四合院的布局来对比,斋宫就是西厢房啊,堂堂天子怎么屈居西厢房呢?问题就在于他自命天子啊,天坛是祭天的所在,祭天,老天是父亲,祈年殿、圜丘坛,这些祭祀圣地,坐北朝南。皇帝退居天子之位,只能坐西朝东,住西厢房了。

斋宫的钟楼挂俩钟,斋宫一进门的北边是钟楼,下面的介绍牌明确写着这里面的钟是乾隆时期的。难道永乐建斋宫时,就没有钟?当然有啊,它啊,在钟楼的二楼,人家才是真的斋宫大钟。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的确是乾隆时的钟,不过它原来不住这里,在哪?在外坛门,圜丘坛门的东南,那里原本有个钟楼,是皇帝回宫时,敲钟作为祭祀礼仪用的,后来,这钟楼都塌了,这钟就拆迁进了斋宫,堂而皇之的住到了斋宫的一楼。

大家都知道。北京中轴线的北端是钟鼓楼,暮鼓晨钟既是北京城每天报时的标准,也是一种礼仪大典的象征。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十分讲究语言文字的引申之义。

说到'暮"字,大多会先想到"英雄迟暮"、"美人迟暮";说到"晨"。我们一定会联想到朝气蓬勃,还有那句著名的"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是不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皇帝不希望他的社稷有迟暮之年。所以不设鼓楼在天坛呢?不但如此,北京的地坛和历代帝王庙也都不设鼓楼

 


【北京 鼓楼】

大祀、中祀、小祀

古代帝王祭祀活动主要分为祀天、祭地、享太庙(人)三种。隋唐以后,逐渐将祭祀活动分为三类,即大祀、中祀、小祀。中祀之称始见于《隋书》,此后立项各有不同。

明清时期,也对于祭祀有着明确的礼法规矩。清沿古制,祀礼也分三等,即:大祀、中祀、群祀。凡祭祀圜丘、方泽、祈谷、常雩、太庙、社稷,列为大祀。清世祖定鼎北京,规定每年共举行十三项大祀。即:每年正月上辛日于南郊祈年殿祭祀皇天上帝,为民祈谷;冬至日于南郊圜丘坛大祀昊天上帝;夏至日于方泽祭祀皇地祇;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大社、大稷;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享太庙,岁暮祫祭;春秋上丁日祭先师孔子等。凡大祀,皆由皇帝亲祭,若国有大事, 则遣官告祭,各按规定之期行祭,祭前斋戒三日。

这其中,十三项大祀,天坛就独占三项:冬至圜丘台祭天、正月上辛日(正月的第一个辛日,2021年正好时正月初一,2月12日)祈年殿祈谷、四月吉日圜丘坛祈雨。这常雩之礼,原本是中祀,乾隆定位大祀。


【圜丘坛】

乾隆有诗说斋宫的防御:守德由来胜守险,当年何事堑防门。”,他是讽刺以前的皇帝们,他就忘了,他爹雍正爷,因为害怕被刺,还在紫禁城设立斋宫,称为"内斋",把严格的天坛斋宫斋戒三天,硬生生改为了"内斋"两天半,只在天坛斋戒半夜。就算是两道御沟把守,乾隆他爹也不放心,乾隆又怎么可以笑话前朝皇帝呢?

 6、随墙门和走牲道

 在西天门的南侧有一个小随墙门,它是干什么用的呢?其实,这样的随墙门在天坛内坛西边有两道。一道在西天门的南侧,现在虽然锁着,但还保留着。另一道,就在广利门的南侧,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这两道门,其实是祭祀的牲畜到宰牲亭的道路。

之前,咱们从广利门路过时候,说了广利门外是天坛的牺牲所。那些祭祀需用的牲畜怎么送到各个祭天,就要考虑运送路线既要方便,还不能和皇帝的祭祀路线冲突了,也就必须设计专门的路线,这就是走牲道的由来。

天坛的走牲道有两条,这就和天坛的构成有关。咱们现在看到的天坛实际是两处祭坛,祈年殿是一处,圜丘坛是一处。

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为三重檐圆 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并更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天坛祈年殿】

无论是"大祀殿"、"大享殿"、还是现在众所周知的"祈年殿",一直都是祭祀的重要场所。既然是祭祀重地,就离不开祭祀的牺牲品。牺牲所不可能建在祭祀大典用地的附近,而从牺牲所将所用牲畜送往宰牲亭和神厨,既要方便运输又要规避祭祀的御道,这样走牲道应运而生。

从广利门外的牺牲所经过西天门南侧的随墙门,穿过丹陛桥下的桥洞(也就是民间传说的"鬼门关")延内坛东墙到北宰牲亭,这是祈谷祭祀的走牲道。

另一条呢?就和圜丘坛祭天大礼有关了。

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按照南京式样建造,用蓝色琉璃砖砌成。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栏板、望柱改用汉白玉,坛面铺石用文叶青石。圜丘坛是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

圜丘坛的神厨和宰牲亭与祈年殿的神厨、宰牲亭南北相对,所以,又被称为南神厨、南宰牲亭(现在还没有对外开放)。

那么。从牺牲所送牲畜走哪里呢?

是走广利门南侧的随墙门(现在已不存在),走昭亨门到南宰牲亭。这是圜丘坛祭天的走牲道。

 7、花甲门和古稀门


【天坛 丹陛桥】

皇帝祈谷均需自正道(即丹陛桥)步行至祭坛。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弘历(乾隆皇帝)已达花甲之年(六十岁),感到力不从心,特辟此门,以减少皇帝行走之劳,称“花甲门”。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弘历(乾隆皇帝)时年七十,太常寺官员建议在皇乾殿西侧辟一小型角门,供皇帝祭祀行礼出入以减少步行路程,乾隆欣然采纳。但又恐子孙均走此门形成懈怠不恭,便下诏明确“今后子孙寿达七十者方可出入此门”,故称此门为“古稀门”。以后,清代各帝均无高寿,事实上出入此门者仅乾隆皇帝一人而已。

在这里多说一点,乾隆皇帝是寿享89岁,嘉庆是61岁,道光69岁,咸丰31岁,同治19岁,光绪38岁,宣统61岁。乾隆皇帝的后代子孙都没有活过70岁的,这古稀门就成了天坛里面乾隆爷专用门了。

在丹陛桥的北段,海墁大道的东西两侧,有着像庭院的大坑,那是什么呢?

丹陛桥东西两侧,我们看到的券洞,在咱们说走牲道时说过,那就是传说的鬼门关,其实 丹陛桥上的券洞不只这一处。丹陛桥的北段两侧建有红墙,向北曲折延伸到祈谷坛东、西砖门,形成两个坛院。明初在大祀殿里合祀天地,这里设置从祀神位。为了连通东、西坛院,丹陛桥的北端也有一道券洞。 后来大祀殿改建为大享殿后,举行祈谷礼不再需要从祀神位,东、西坛院便空置下来。乾隆时期,在西坛院开辟“花甲门”,券洞西口从此被礓礤坡道堵上。 绿草茵茵的东坛院,丹陛桥北端的券洞东口依稀可见。除了现在我们可以直观看到的丹陛桥东西两侧的庭院外,祈年殿东西两侧的配院现在都是公园办公区了。

 8、地位尊贵的移民建筑

双环亭又叫双环万寿亭,原在中南海内。截面恰似两环相套,亭体由两个重檐圆亭衔接并合而成,结构精巧,造型新颖,此种式样的亭子在国内仅存此一例。相传为清乾隆皇帝弘历为祝贺母亲的五十大寿,于乾隆六年(1741年)所建。双亭寓意两只寿桃,取和合、吉祥、长寿之意。所以两个亭子的亭基为一对寿桃,又俗称“桃亭”。可能是古建高手“雷家班”中的人士的作品。亭中原挂有“风亭月榭”、“蕙圃珠泉”匾额,均为乾隆御笔。1974年(也说是1975、1977年)年从中南海迁到天坛。

之前,咱们说过,北京原来有过五条中轴线,这双环亭就是从中南海中轴线搬到了紫禁城中轴线旁的天坛,岁月变迁,它始终与中轴线有着不解之缘。

说到乾隆皇帝的生母,野史上传说多多,比如承德避暑山庄汉女传说、伺候雍正病中汉女传说,最神奇的就是雍正和陈阁老换子的传说,这个传说包含了陈阁老家的九龙匾、春晖堂匾,尤其是这春晖二字,大家都知道这出自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典故,不是对自己的父母,何来春晖报答之义。

野史如此,正史也是疑窦重重。《清史稿》等正史明确记载:“孝圣宪皇后,钮祜禄(一说钮祜鲁)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

而另一部《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的档案,却与其他正史完全不同。根据这份档案的记载:“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

成书早于《实录》的《永宪录》是生活在乾隆时期的学者萧奭撰写的私史,也有类似记载:“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诏告天下,恩赦有差。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侧福晋李氏为齐妃,侧福晋钱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

这两份记录中的熹妃是钱氏,而非钮祜禄氏。册封大典上为何没有那位十余年后十分显赫的钮祜禄氏呢?

更诡异的是,《清史稿》、《玉牒》、《实录》之中也没有关于钱氏的名字。

虽然咱们看着疑窦重重,但乾隆皇帝视母极孝却依然是有目共睹,这双环亭就是一处见证乾隆孝心的好去处。


【天坛百花亭】

 9、百花亭

百花亭在天坛百花园正中,它也不是天坛本土建筑,可是也是身份高贵。

这百花亭原本在李鸿章祠堂里,据说原本是为了慈禧为李鸿章赐的碑而建的。不管怎么说,李鸿章对于大清国来说还是有功的,所以在其死后也获得了极高的待遇,其位于北京西总布胡同的住宅被改造为祠堂,这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在北京设立祠堂的汉人官吏。除此之外,在合肥、上海、天津等许多城市也都建有祠堂。1978年李鸿章祠堂大门以及前院的建筑被拆掉建了一座两层办公小楼,被拆除的建筑中就包括这座碑亭,被移往天坛的这座百花亭,原来祠堂内的建筑均为黑琉璃瓦覆顶,搬到天坛后改为黄琉璃瓦蓝剪边。

 (西总布胡同被誉为北京最美的十大胡同之一。1931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居住北总布胡同,那所房子成了有名的“太太的客厅”)

结语:缘起缘长中轴线,600年时光流逝,天坛看过了23位皇帝举行过682次祭祀大礼;南中轴线就目送23位皇帝从这条御道来来往往。虽然,这御道尊贵无比,这天坛尊贵无比,但是,南中轴线还是苦难多于

阅读更多:
北京中轴线游走刚略——第一站永定门
北京中轴线游走刚略——第二站 沿护城河到天坛南门
北京中轴线游走刚略——第三站 天坛(上)
中轴线上的景山
中和中轴线相关,肯定有你不知道的
说起银杏,应该来地坛看看
最应该掌握的500个甲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轴线南端的对称古建群----天坛篇
天坛最神秘的门,至今只有一个皇帝通过
北京篇:天坛公园游记
北京天坛公园 (下)
天坛-祈谷坛导游词-2023
故宫有道门十分神秘,至今只有一人通过,通过的那人还磕头66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