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字说二十四节气— —大寒
userphoto

2023.01.20 山西

关注

蜡树银山炫皎光 朔风独啸静三江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为大寒。

从文字角度理解:大·寒

   大:大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象形字,是一个张开手脚顶天立地的人的形象。   “大”字经过甲骨文、金文、秦代小篆的字形讹变,到了汉隶时,又进一步把字体从线条化演变为笔画化,人的两手已变成一横,头颈和双脚已变为一撇一捺。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楷书“大”。  “大”的本义是容量、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年龄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的对象,与“小”相对,后引申出“范围程度深广”、“年辈较长”、“再”等意义,又作为敬词来使用。   

古时大通“太”“泰”。六朝以前,没有“太”字,“大”即是“太”,古音也读“大”为“太”,如“大守”、“大上”、“大后”,亦即“太守”、“太上”、“太后”;六朝以后才另造“太”,把“大”和“太”两字的形、音、义区别开来。

   寒:《说文》冻也。从人在宀下,从茻,上下为覆,下有仌也。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像人垫着盖着草待在屋子里,外边有冰,本义即寒冷。寒是会意字,寒的古文字写法由三个部件构成:外部是屋子的侧视形(宀,读作mián),中间是人形;人周围是四堆草形。辨形审义,字的形体含义是:人躲屋内,蜷卧草上(人的四周堆满了草),这就把寒意表达出来了。后来这个字发展至小篆,再经过隶变以后,寒字形发生了较大变化:图中的隶书,屋子变为宝盖头“宀”;四堆草变为“”形。卧人变为草堆下的“人”了;冰块变为“人”下的两点了。于是,楷书便继承了这种形体发展为现代的“寒”字。  从“寒”的古文字形看,其中的“人”以草蓐覆垫过冬,足见生活之贫苦。故“寒”引申有贫寒困窘义。如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寒,演变】

我国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乳,育也。马氏曰:“鸡,木畜,丽于阳而有形,故乳在立春节也。”  二候鸷鸟厉疾:“征鸟厉疾”。征,伐也,杀伐之鸟,乃鹰隼之属,至此而猛厉迅疾也。三候水泽腹坚:陈氏曰: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则彻上下皆凝,故云腹坚,腹犹内也。

  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征象。

   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它是一个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大寒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大寒时节要注重保暖,保护好头颈部,“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的6条阳经均在头面部进行交接汇聚,是整个人阳气最旺盛的地方。  颈椎是人体的“要塞”,颈部充满血管,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头颈部位接近心脏,皮肤较薄,血管较粗,均是人体散热、消耗能量最大的地方。保护腰背部,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肾脏是人体先天之本,喜暖怕寒,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是人体重要的健康敏感区。腰部与背部相连,后背是人体“督脉”循行之处,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在天气好的时候,可经常背对太阳而晒,身体吸收到的阳气能最快运送到全身,全身都会舒适通达。若是天气不好,也可在室内双手搓腰至发热,能促进腰背部血液循环,有强壮腰肾的功效。

  “过完大寒,正好一年。”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正处于从冬季的闭藏过渡到春季的升发中,人们的饮食也应顺应这一变化。冬季进补到这时需收尾,为了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可适当吃些白菜、油菜、胡萝卜、菜花等味甘的蔬菜。

   2022年全国人们乃至世界人民经过了三年疫情的洗礼都伤了元气。如今跨进新的一年,2023年又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出现了双立春。双春年则一般在闰月年出现,按正常月份的话,阴历年中有,二十四节气更替一轮后,进入下一年的节气更换中,但由于闰月的存在,则使下一年的立春节气出现在这一年的尾巴上,因此出现“双春年”的现象。其实,这是中国现行以大年初一作为新年开端的习俗制度造成,而在古代,人们都是以立春作为新一年的开始,所以古代并不存在现代的“双春年”之说。“双春年”只是阴阳历“置正”造成的结果,是历法节气自然的产物,本身与吉凶祸福无关的。 

   新春吉祥!

大 寒

大雪纷飞不畏寒,
低温笼罩朔风漫。
越冬小麦方如意,
降雨南疆待润繁。
接灶拜神年画贴,
迎春除旧节情欢。
千秋习俗昭中外,
惟我炎黄兴未阑。

诗作者:蔡长宜
2023-1-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养生之道——小雪
二十四节气艾灸——冬至艾灸
二十四节气养生篇-----冬季六节气
吴汗杰谈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忽而今夏 小得盈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