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案说医】邓铁涛:舒肝利胆,健脾活血治疗胆石症

邓铁涛(1916.10-2019.01)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摄像 陈安琳)

每天18时,以案说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陈某,男,时年22岁,广东顺德人,学生,1957年2月5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自6~8岁不时上腹疼痛,发作频频,以后数日至半年发作一次不等,以多食油腻物时为甚,每次发作,即有皮肤发黄,发作后一二日自止,其他情况不明。

1954年10月(19岁)发作入某院,诊断为胆石症,进行胆囊摘除手术(手术情况不明),术后痛止出院。以后又反复发作。

1957年1月13日辗转呼痛不止,且有恶心呕吐,吐出食物残渣无血,痛时不能进食。无发热、血尿、黑色大便等,患者面部皮肤无染,眼巩膜中度黄染,口微有臭气,舌有白苔,胸腹皮肤微黄,在上腹剑突下及右肋部有疼痛及压痛,莫氏征明显阳性。医院认为系胆绞痛给以保守治疗,禁食,接胃管接虹吸加消炎止痛药物,两日后情况好转。于1957年1月25日出院,(曾准备行胆管探查术)。

出院时腹痛停止,巩膜及皮肤黄染减退,脑磷脂胆固醇絮状反应(++)。

首诊证候

腹部时痛,巩膜黄,小便深黄,腹泻,消化不佳,脉滑任按,舌质深红,苔白,两颧赤色,鼻梁色微青,唇红。

辨证论治

症脉俱实,此中医所谓阳黄,湿热内蕴,治以清热疏肝活血为主。

处方:川郁金12克,北柴胡9克,桃仁6克,蒲黄3克,白芍12克,五灵脂12克,当归尾6克,绵茵陈24克,枳壳9克。

服药后肠鸣增加,腹部微痛,小便更黄,大便稀烂,黄中带黑,每天2~3次,每次量不多。

本方连服7剂(加赤芍6克),腹痛不再发作,小便清长,巩膜黄色已退去大半,大便每天一次较为正常,胃口好,精神好,各种症状已消除,病者以为基本痊愈,未继续治疗。

至2月19日病又再次发作,左腹痛,胸部刺痛,右肩痛,小便深黄,巩膜黄色。

20日痛剧不能就诊,乃自取方配药照服,连服2剂。

随诊过程

二诊:2月22日

痛略减轻,巩膜色较初诊时黄,腹痛亦较初诊时为甚,脉舌与初诊略同。

处方:绵茵陈30克,山栀子3克,五灵脂12克,蒲黄3克,黄芩6克,川郁金12克,玄胡索9克,北柴胡9克,赤芍9克,桃仁6克。

服1剂后,疼痛略减,照方继续服药2剂,每日1剂,各种症状退减,继服以下方,每3天1剂收功。

处方:何首乌12克,蕤仁肉8克,绵茵陈18克,五灵脂9克,北柴胡9克,川郁金9克,白芍12克,川枳壳6克。

患者于1957年4月1日再往某医院检查,认为胆管疾患已消除,不必再行探查手术。以后每月服几剂,追踪两年未复发。

【按语】

辨证思路:中医无胆石症之病名,根据其证候,近似于中医文献所说的“结胸发黄”证。本病一般属于肝胆郁结兼湿热内蕴。胆腑以疏泄通降为顺,若肝胆郁结或中焦湿热滞结,均能引致胆道不通而发生痛证。气郁与湿热多与精神刺激、气候失常和饮食不节有关,加上局部刺激因素如胆道内异物、寄生虫体、虫卵或细菌等,引发胆道感染与结石。本病所见寒热往来、恶心呕吐等,均属少阳胆经证。若出现肠胃症状,是肝气郁结侵犯脾胃,运化失常所致。如果湿热停留,湿郁化热,可出现黄疸,所谓“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邓教授认为此证苦寒药不宜多用,否则易损伤脾胃,影响病人体质。特别是慢性炎症时期,过于苦寒攻下则有虚虚之弊,此时的治疗方法,应舒肝利胆排石,健脾活血。经过多年临证,根据其证候,邓老常用四金汤利胆排石,自拟以下基本方治疗本病。

柴胡9克,太子参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10克,白芍15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方中柴胡、太子参、郁金、白芍、甘草疏肝健脾;蒲黄、五灵脂活血止痛;金钱草清利湿热,为排石化石之上品。

治疗经验:邓教授常用四金汤(郁金、金钱草、鸡内金、海金砂)利胆排石。据药理研究及临床报导,郁金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并使胆囊收缩,所以有利胆作用,所含挥发油是胆石醇的溶剂,对泥沙状结石有较好的溶化作用;广东金钱草煎剂有利尿、排钠,防治结石作用;鸡内金健脾益胃、消食化积,还能化坚消石;海金砂甘咸而寒,善清小肠、膀胱血分湿热。共奏清热渗湿,舒肝利胆排石之功。邓教授治胆囊炎和胆石症基本方临床疗效甚佳。

若热甚者去太子参加黄芩、栀子;湿盛者去太子参加茵陈、木通;大便秘结者去太子参加元明粉、枳壳或大黄;脾虚较甚者加云苓、白术;兼有黄疸者,加用郁金、金钱草、鸡内金、海金砂等舒肝利胆。田基黄为退黄之要药,桑寄生既可补肝肾,降血压,又可作为肝胆之引经药,常用于黄疸之治疗。

上方可多服,病人脾得健运,疼痛减少,饮食增加,身体自复。以后可以每月连服5~7剂或每半月内连服4~5剂,以防胆石停留引起复发。上方已治愈多人,其中有些是手术后疼痛一再复发,拟再进行手术治疗者。

本案患者黄疸腹痛、唇红、舌红苔白、脉滑,症脉俱实,乃瘀热在里,治疗采取舒肝清热化瘀止痛等法,以邓教授治疗胆囊炎和胆石症基本方加减,柴胡、郁金、白芍、茵陈等清热疏肝,桃仁、蒲黄、五灵脂、归尾活血止痛。患者曾手术治疗,术后反复发作,拟再行剖腹探查术。采用中医中药保守治疗,获得痊愈,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结石症的验、便、廉优势。

(本案编写:刘成丽 邱仕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名方 朱仁康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医案
疸证案
各种慢性病治疗秘方连载(一)
柴牡五金汤加减治疗胆石症验案一例
胆石症的中医药治疗
慢性胆囊炎从脾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