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经验丨“湿温”病无补法?补中益气汤一剂退热
中医书友会第352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昨天的投票,大多书友选择同一主题文章连续阅读,所以,今天小编选择的这篇是湿温的。上一篇夏先生论证湿证不要误用补法。本篇万先生论述湿温也可用补法。大家可以结合起来思考两篇文章的异同。
万老的母亲1943年患病久热不退,日见神疲少气,脉虚数甚,医者囿于“湿温病无补法”,未采纳用人参扶元气的建议,终因邪陷少阴而不治;吸取此沉痛教训,对于湿困太阴日久,中气下陷的患者,万老投以补中益气汤,一剂而热退病缓。
湿温案
作者/万友生
简介:万友生,1917-2003年,江西省新建县西山乡人。国家级著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帖专家,倾毕生精力提出寒温统一的外感热病理论体系,在全国中医学术界独树一帜。
主要著作:《伤寒知要》《寒温统一论》《热病学》
例一:我的建议,名医没采纳
1943年9月间,我母患湿温病久热不退。当时我行医未久,缺乏经验,难当母病重任。乃延请当地名医诊治,中西医药杂投无效,病势日趋严重,中医仍日进苦寒、芳香、淡渗类药。我在旁护理,见其日益神衰力疲,少气懒言,不思饮食,尤其是舌上白苔久久不化,心甚惶惑。
一日发现其脉数甚,每分钟达120 次,曾提出应否考虑用人参扶元气的建议,但未被经治名医采纳,并说“湿温病无补法”,仅在方中减去苦寒药续进。越日,身热忽退,而四肢厥冷过肘膝,蜷卧欲寐,脉沉微细等少阴危象毕露无遗,此时经治名医才处以四逆加人参汤方救急。奈因我母平素操劳过度,体质虚弱,抗病无力,未及服药而亡。事后追思,此证在神衰力疲、少气懒言、不思饮食、舌上白苔不化、脉虚数甚时,就已显露太阴脾气虚陷之机,本当及时升补中气,防其深陷,惜乎见未及此,以致病由太阴进一步陷入少阴,而无力渡过生死关头。抱恨终夭,曷其有极。例二:病人说“我的病好了”
谭姓男,1944年7月间,患湿温病久热不退,经用三仁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多日,病无进退,仍温温发热,神疲肢倦,少气懒言,不思饮食,当时认为这是湿温病常见症,并不在意,仍然日守原方以化湿清热。一日,患者忽然蜷卧不语,久不清醒,呼之虽有时能答,但声音低微,听不甚清,家人惶急,我诊其脉不微细,四肢尚温,即安慰病家不必惊慌。因思此证当是由于湿困太阴日久,损伤脾气,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所致。必须及时升补中气,防止其进一步陷入少阴(年前我母患湿温病久,就是因为太阴气虚失补以致阳虚陷入少阴而未能挽回的,沉痛教训,记忆犹新),乃毅然投以甘温除热的补中益气汤方1剂,立即煎成,缓缓喂服。一剂服尽,患者逐渐深深入睡,呼之不应,家人更加惶恐,我细审其神态安舒,呼吸调匀,脉虚缓而毫无急疾之象,乃嘱病家切勿呼唤,让其静卧,以养元神。良久,患者醒来,如饥索食,家人喜给糜粥一碗,食后精神顿爽,自云:“我的病好了。”原方再进1剂,身热全退,食增神旺,调理而愈。
小编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案二的湿温患者,用“三仁汤合黄连解毒汤”后,病没有好也没有重,为什么?是药不对症吗?
2、为何患者出现变证后,用补中益气汤身热退时,反而连同之前的湿温病一起减轻甚至痊愈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之路之(8 )陈鼎三
八大医案让你初通中医
转]名医师承讲记(二)李静大夫
白虎人参汤医案——暑厥与痿证
【国医讲堂】熊继柏:我们中医有没有问题?突出的问题就是临床西化
这位景德镇名医,治疗“湿温”用方,为何初期不用三仁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