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舍不得吃苦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01


前几天我带女儿出门散步的时候,偶遇邻居家的张姐下班回家,看她提着一堆健脑强身的食材,就闲聊了几句。


原来是张姐今年读高三的儿子,死活都不愿意再住校了,张姐就向学校申请了走读。


张姐说:“儿子电话里总抱怨学校的饭菜不好吃,肉才那么一丁点,宿舍里洗的衣服晾不干,晚上提热水要走二里地。他想回家住,麻烦就麻烦点吧,总比让孩子在外面受委屈强。”



就这样,张姐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给儿子准备早餐,为了给儿子挤出多睡一点的时间,总是等早饭晾到温度正好入口,才喊儿子起床。


等儿子收拾好后,骑车载儿子到公交站牌,张姐再去上班。


等到晚上十点晚自习放学,张姐再骑车去接。


我心里暗暗叹了口气,一个17岁的大男孩,站着比我还高半个头,却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也没有。


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喊苦喊累,就赶紧大包大揽的接过来,包办一切的全能父母,看似良苦用心,为孩子准备好了一切,却也让他错失了最好的磨炼自己的机会。


这让我想起来之前看的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里,马雅舒的育儿观。


有一集送女儿上幼儿园,她哭得比女儿还伤心,拉着女儿的手舍不得放开。



之后一整天都担心女儿,在幼儿园没办法和小朋友好好相处。



因为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都远低于其他的小孩,女儿差点被幼儿园劝退。


三岁的米雅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上厕所,尿到马桶外面,把裤子尿湿了。



在平时的节目中,我们也能看出马雅舒对孩子的过度关爱。



三岁的米雅居然还穿着纸尿裤,让妈妈帮忙提裤子。


因为觉得家具不安全,怕孩子不小心磕碰到,就把家具全部撤了,一家人坐在地毯上吃饭。



这导致米雅被教育成一个无法独立生活,无法与人沟通,以自我为中心的霸凌型人格。


先欺负弟弟,然后再跟妈妈告状弟弟打人,不想弟弟和其他小朋友玩冷落自己,会假装受伤,骗取弟弟的同情。



节目中马雅舒也承认自己的行为不对,对孩子的过度紧张和保护,其实会阻碍他们的自由成长,让他们失去很多自己探索的机会。


明知在应该对孩子说“不”的时候心软,孩子只会在一次次妥协中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可只要看到孩子哭闹,马雅舒还是立刻缴械投降。


在中国有多少家长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生怕孩子吃了一丁点苦头,宁可委屈了自己,也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


天底下没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但爱必须讲究限度。过犹不及,如果这种密不透风的爱捆绑住了孩子的手脚,束缚住了他的心灵,阻碍了他的成长,这种爱的蜜糖,就变成了有害的毒药。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适时放手,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他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轨道,越走越好。


02


也许有人会说,米雅年龄还小,不必对一个3岁的孩子要求这么苛刻,现在哪个孩子不是被父母当成宝贝宠着。


可这些孩子长大后,会不会像《变形记》中的主人公刘思琦一样,变成被爸妈宠坏的乖张小恶魔。


16岁的刘思琦,外表看看上和普通女孩没什么区别,性格开朗,爱笑也爱漂亮。


可是深入了解后发现,刘思琦除了花钱和张嘴要钱,别的什么都不会,自理能力还不如十岁的弟弟强。


晚上吃个宵夜,摊主说一百,刘思琦一边说多给你点,一边塞给对方500,可把摊主给乐坏了。



和很多年轻女孩一样,刘思琦爱美,喜欢打扮自己,买衣服也是完全不看价格,自己喜欢就行了。



甚至为了接头发,曾让叔叔驱车300多公里,带自己去大连的一家理发店,前后花费一万多人民币,就因为那家店很多明星都去,理发师也很帅。


16岁的刘思琦,穿衣服穿袜子还需要妈妈亲自动手,自己只知道低头玩手机



甚至连吃饭,家里都有专门的阿姨来喂。


然而这些在刘妈妈看来并没有觉得不妥,按她的意思就是,女孩要富养,这样她就可以不会受到外面的金钱诱惑。


临出发前,家里五个大人帮刘思琦收拾行李,忙得不可开交。



爸爸担心刘思琦钱不够花,一个劲的给她包里塞钱。



妈妈端着饭碗,殷勤的喂饭,担心她去了农村没人照顾。



刘思琦非但没有感激家人为她付出的一切,看妈妈和弟弟不顺眼的时候,还会对他们拳打脚踢。


父母成了孩子压榨剥削的人形提款机,需要你的时候对你笑脸相迎,不需要的时候就丢的远远的。


到头来,血浓于水的亲情抵不过一张百元大钞,真不知是该替父母悲哀,还是替孩子悲哀。


很多人都听说过“孩子要富养”,却只片面的理解的它的含义。富养孩子,并非惯养,而是培养孩子做一个有底气,有气度,有教养的人,培养孩子的眼光和能力,这些也远比单纯物质上的满足要重要的多。


真正的为孩子好,不是凡事都替他挡在前面,把困难和挫折都过滤掉,给孩子制造一个“岁月静好”的假象,让他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什么也不会也没关系。


父母现在可以替孩子阻挡风险,以后呢?等他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什么挫折都扛不住,任何事都要依赖别人的时候,该有多苦恼。



别等到孩子在社会吃尽苦头,才开始悔恨当初为什么不让他吃些苦,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没有亡羊补牢的机会。


03


之前看过一句话:“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


中国式家庭的亲子关系,源于特有的独生子女角色,很多家长都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我们家没钱,但是我能做的就是自己吃点苦,让孩子有个好条件,别人有的他也有。”


很多家长都会说,你什么都不用做,你就好好背书就可以了,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刻意避开孩子,生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业。


但是,爱孩子和溺爱孩子不是一回事,溺爱披着爱的外衣,用成年人的意愿控制和管理孩子,剥夺了孩子成长的乐趣,也剥夺了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与乐趣。



真正的爱孩子,不是把孩子当做温室的一朵娇花,而是让孩子通过吃苦这项学业,当社会的狂风骤雨来临之时,仍能够屹立不倒。


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成长没有捷径,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先苦,才有的甜。


而那些没有经历苦楚就获得的甜蜜,一定是因为有人替你遮风挡雨,披荆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巨婴”杨锁23岁饿死家中,同是“巨婴”,为何刘思琦能改变命运
辽宁“巨婴女孩”:16岁吃饭靠人喂,每天花销过万,后来咋样了?
16岁不会自己穿衣,吃饭靠人喂,曾经的辽宁巨婴如今成这样
辽宁“巨婴”刘思琦:16岁吃饭靠人喂,每天花销过万,如今怎样了?
辽宁16岁巨婴:吃饭靠人喂,出门专职司机,每天花销过万,如今过得怎样了?
“巨婴”到底有可怕?辽宁女孩火出圈:16岁吃饭靠人喂,每日消费过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