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近因效应,你“出场”的顺序,决定你的运气和人生

我的一对姐妹朋友刘声和刘欣,在上海打拼了三年后,回到了家乡的城市发展,两人被同一家公司录用。

由于习惯了上海的工作节奏,两人在巨大的压力下依然应对自如。

很快,两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都得到了公司一致的认可,并都有了升职的机会。

半年后,姐姐刘声更加积极,越来越喜欢这份忙碌的工作,虽然压力很大,但很有成就感。

妹妹刘欣则比较消极,干得越来越不开心,突然有了离职的想法。

两人在同一个部门做着大致相同的工作,成绩也不相上下,为什么一个越干越有劲,而另一个逐渐失去了兴趣呢?

姐妹俩在聊天中,我找出了原因。

原来姐姐刘声在工作的前一天晚上,会把明天要做的事用笔写下来,再按照优先级依次排序,第二天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

妹妹刘欣则是想到什么做什么,常常把比较困难和复杂的工作推脱到最后来做。

姐姐每天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刚开始的几个小时比较困难和难熬,可是越做到后面越轻松。

虽然工作复杂、压力很大,但姐姐却感受到轻松和满满的成就感,对这份工作越来越喜欢。

而妹妹则先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把困难的事放到最后。刚开始时很舒服,可是越做到最后越困难。

长此以往,她觉得压力很大,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越干越没有兴致。

这两种现象的发生,其实是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

什么是近因效应?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物先后出现时,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最后出现的刺激物。

由此可知,姐姐感到工作轻松,越干越有劲,是因为在工作结束时,她受到“做着轻松的工作”的刺激,所以感到充实和成就感,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而妹妹越干越没劲,是因为在工作结束时,她受到“做着吃力和困难的工作”的刺激,因而她觉得工作枯燥乏味,压力大,渐渐对工作失去热情。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随机找来的被试人员平均分为两组:

  • 第一组先听到的是一个人的优点,之后让他们听此人的缺点;

  • 第二组先听到的是一个人的缺点,之后让他们听此人的优点;

经数据统计,第一组中大多数人对此人的印象是“后听到的缺点”;第二组绝大多数人对此人的印象则是“最后听到的优点”。

由此可见,出场的先后顺序对人的印象的形成非常重要。

还记得我在上一篇《》中列举的关于约会时送礼物的优先顺序的案例吗?

假设礼物是在刚见面时送的,即使双方在整个约会的过程中非常开心,可如果在结束时很平淡,或是对方有点失落,就会影响到对你的整体印象。

可如果礼物是在最后离开时送的,即使前面的约会不是很顺利,也没有达到对方满意的效果,因为最后被礼物“刺激”,从而对你重新产生好印象。

近因效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1.朋友间的反目

两个关系很铁、共患难过的朋友,常常会因为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而改变对对方之前的看法,从此两人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

比如,一方只顾自己的一时之快,而不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做出了伤害的行为。

对方就会觉得这个人未免太自私了,以前怎么就没发现他那卑鄙的嘴脸。

现在想想他以前做任何事都是有目的性的,只会为自己考虑,亏自己以前那么依赖他,真是看走了眼。

因为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而对对方之前的印象和态度发生改观,是熟人之间经常遇到的问题。

2.情侣、夫妻间的误会

情侣、夫妻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多且亲密,因此“近因效应”对他们尤为常见。

突然的态度改观,就是因为最近在对方身上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而导致他们重新审视面前的这个人。

如果没有新的“刺激”替代之前不愉快的“刺激”,两人的关系会闹得更僵,甚至顷刻间土崩瓦解。

当发生矛盾和出现问题时,两人一定不能冷战,或玩失踪找不到人。

这样“受害者”就会浮想联翩,又在“晕轮效应”作用下(下一期更新)会产生对对方浑身上下都是缺点的想法。

分手的想法立刻浮现,很容易做出冲动令自己后悔的行为。

3.说话得罪人

如果不了解近因效应,说话就很容易得罪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

你这个人挺好的,有责任心又很讲义气,但是脾气太差,又太强势,很难和你相处。

只要一上来听到别人夸奖时,我们就会猜到对方接下来“但是”——要说我们的缺点了(刻板印象)。

我们下意识地会感到心里不舒服,连对方说什么都没兴致听下去了。

就像别人给自己发好人卡一样难受——“你确实挺好的,你是个好人,但是我俩不合适!”(是个好人为何就不合适了?)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们避免不了去评价别人,那不妨换个思路,可以这样说:

你这个人平时虽然脾气太差,又比较强势,很难和你相处(坏刺激),但是你人好啊,有责任心,又很讲义气(好刺激)。

虽然也指出了对方身上的缺点,但是最近的“刺激”是对方的优点,他不仅容易接受,而且还很感激你指出了他平时存在的问题。

4.聊天中的尴尬

你和一个人平时很谈得来,聊得热火朝天,就在昨天也聊到很晚,对方说她要洗澡了你们才结束话题。

可是你却发现对方突然之间不主动找你聊天了,也开始对你有点冷淡。

你不清楚对方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相信这是很多人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和异性聊天上。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聊过了头,没有把握分寸。

两个人在聊天中彼此是很开心,可是一旦聊的时间过长没话找话,或结束得不是很愉快,近因效应就发挥作用,对方对你的好印象也将大打折扣。

对方不想再尬聊下去了,只好以“我要洗头了,我要洗澡了,洗完再聊”等借口结束话题。

可是在你焦急的等待中,等到的只是第二天起床的闹钟,对方洗完并没有再找你。

聊天时,我们一定要把握分寸和节奏。

当感觉对方有事,或渐渐失去兴致,没有了过多感兴趣的话题时,趁着彼此还都很开心,立刻结束话题,给对方营造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当结束时的“刺激”是开心、高兴的时,对方对你就更有好感,更愿意和你聊天,时不时心里还会想着你。

当结束时的“刺激”是尴尬、不舒服和感到压力时,对方对你的印象就很差。

如何解决“近因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近因效应常发生在熟人、亲密关系、亲朋好友中,难以避免。

它通常会让人产生偏见,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想法,从而影响人们做出不理智的判断和行为。

因此,我们要重视近因效应的影响力。

如果我们陷入近因效应的光环中,不妨做以下三点:

1.多想对方的好处

当我们因为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导致自己对他人产生不好的印象时,这时就要以下问题:

  • 当初为什么要和他在一起,或为什么要和他相处那么多年?

  • 对方身上有什么优点吸引着你?

  • 对方身上现在还有这些优点吗?

  • 对方犯的这个错误真的很严重吗?

  • 这个错误真的就不可原谅吗?

  • 在这个问题上自己有没有过错?

  • 如果因为一个错误而毁了一段友情、爱情值不值得?

  • 将来会不会后悔?

问问题的过程中,就是在引导自己反思,并回想对方身上的优点,以此来降低“近因效应”的影响。

2.给对方一次解释和挽救的机会

当你对他人产生不好的印象时,问下自己是不是受到“近因效应”影响了。

不管我们对他人的印象再差,都不能一杆子打死,或直接宣判死刑,要给对方一次申辩和挽救的机会。

也许真的是自己误会,错怪对方了。

如果真是那样,而结束了一段友情和爱情,会不会有点可惜?

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心理学家菲律普.津巴多说过:

单凭想象,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会不会那么做,要知道情境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人是环境的产物,当我们处于特定环境时,人的情绪会受到情境和他人的影响。

从而丧失理智,导致头脑不清醒,容易冲动,听不进去别人的劝。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不妨跳出来不去想这件事,隔一段时间后再回头来看。

你当初以为很重要、很了不得,很严重的事情,到头来根本就不算什么,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我们常常会为自己以前做出的冲动的行为和决定,而后悔不已。

为了不让自己后悔,请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以旁边者的立场,拖一拖等一等吧。

4.“打一巴掌,给一颗糖”

当我们给他人造成不好的印象时,这时就要立即“打一巴掌,给一颗糖”。

“巴掌”是痛的,但最新的“刺激”——“糖”却是甜的。

这样便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让受害者“痛并快乐着”。

综上所述:

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它可以冲淡在此之前的其他印象。

比如:

“好刺激”先出现,“坏刺激”后出现,我们就会留下“坏”印象;

“坏刺激”先出现,“好刺激”后出现,我们就会冲淡之前的“坏”,而留下“好”印象。

因此,事物出场的顺序,通常决定了结果。

你掌握了出场的顺序,也就掌握了我们的运气和人生。

一旦颠倒,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避免不了近因效应,那就在故事的最后,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吧。

也许,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授课漏掉一些中间部分的知识怎么办
教师必知的七个心理学规律
如何在45 秒内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心理学:越是人缘好的人,越不值得深交
言犹在耳 -交往中的近因效应
你给人的第一印象好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