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三章、一步之遥的深渊

01、朝堂上的一场撕逼 

此刻曹魏朝堂上的气氛能只用剑拔弩张这四个字来形容。死者长已矣,活下来的人还得接着死磕。伐蜀之役的秋后算账在朝堂之上正式开始。

一番激烈的争辩之后,曹爽败下阵来。

说到底,毕竟你曹爽败了,而且败的很窝囊,魏国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窝囊。刚开始的时候,气急败坏的曹爽想要利用其首席托孤大臣的身份,把伐蜀之战失败的责任算在郭淮头上。

“你郭淮作为先锋,未经一战居然不进行请示就擅自撤军,极大动摇了军心,导致魏军陷入被动。你必须为此次战败负主要责任!”

司马懿在打击曹爽方面,是不会浪费任何机会的,所以他毫不犹豫的进行反击。

 “大将军您此言差矣,我当初就说过伐蜀时间不成熟,再三劝说要三思而后行,是大将军你一意孤行。先锋将郭淮审时度势,保全了最为精锐的虎豹骑。如果跟着你一起,不也就被人包了饺子,全军覆灭了么?你看看最后你带回来的有哪个不是被打的丢盔卸甲,我堂堂大魏国何曾有过这样的败绩?老夫认为,郭淮将军非但不应为作战失败担责,而且有大功于社稷,必须嘉奖。”司马懿表情凝重的正色道,却也字字铿锵,说得曹爽哑口无言。

就这样,郭淮从一个本应承担战败责任的败军之将,摇身一变成了伐蜀之役中唯一因战败而得到嘉奖的战将。曹爽虽然极度的不情愿,但也似乎拿不出太好的说辞来反驳司马懿,明明吃了亏,却还要给别人背锅,有苦说不出。

曹爽真是郁闷到了极点,只能同意司马懿的建议,嘉奖郭淮。

经过伐蜀之战,曹爽因为自视过高导致的失败,使他的威望和民心都降到了最低点。曹爽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不光来自司马懿阵营的,也有自己阵营的,甚至还有一股他自己也说不清是什么样的势力。这种压力如此的集中和破坏力巨大,其中一定有司马懿的功劳。

曹爽看着司马懿不怀好意的笑,他觉得自己像是白痴一样被人算计了,转眼全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满朝文武的交头接耳似乎都是投来的嘲弄的嬉笑。

曹爽已经彻底被激怒了。

曹爽原来对司马懿其实还是很敬重的,毕竟司马懿此时已经快六十五岁的高龄了,是跟他爸曹真一个时代的曹魏老资格。但是这些年来,尤其是这次伐蜀之役中司马懿不断地下黑手制造事端,让曹爽已经出离愤怒了。

你资格老怎么了?说一千道一万,我还是首辅,有我曹爽在,你司马懿也只能当千年老二。你司马懿能玩阴的,我曹爽就不能耍流氓么?我就准备耍流氓了,你能怎么地?就这样,恼羞成怒的曹爽决定以后不装了,要做一个纯粹的、彻底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流氓。

我是流氓我怕谁?

以曹爽伐蜀为标志,曹魏帝国最为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彻底撕破脸,进入了一种不共戴天的零和博弈,再也没有妥协的可能。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了顾忌以后,常常会迸发出令人恐怖的能量。曹爽自从与司马懿彻底撕破脸了以后,利用自己首辅大臣的身份,加紧了在朝廷各大要害位置安插自己的亲信,而且明目张胆。

既然已经决定要彻底撕破脸,那就把见不得光的上下其手都拿到台面上。电光火石之间,一场政治上的博弈即将成为血流成河的正面冲突。

伐蜀之战失利以后,曹爽下达的第一个政令是,太后移宫。曹爽下令,让皇太后郭太后搬出皇宫,理由是皇太后跟小正太皇帝曹芳天天待在一起,有干预朝政的隐患。这理由,确实是有点儿不要脸了,嫌当妈的跟儿子关系太好,这也算是古今头一个了。

但为什么郭太后就这么不招曹爽待见呢?怎么说皇太后是皇帝的亲妈,也算是曹魏的实权派了,曹爽冒着得罪皇族的危险这么干是疯了么?毛主席说过,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先捋一捋郭太后跟司马家的渊源,你就知道为什么曹爽要干这么二的事情了。

说来曹家的事情挺有意思,曹丕因为宠幸郭皇后而废了甄皇后,也就是曹睿的生母。后来曹睿登基后给了母亲甄皇后应有的待遇并且恢复了名誉,但曹睿后来也有一个姓郭的皇后。郭太后虽然资历很老,但是年纪不是很大,毕竟魏明帝曹睿死的时候也就三十六岁。虽然说曹睿在运筹帷幄上还算是颇有明君之风,但在荒淫无度上与曹丕却是不分伯仲,因而一直没有亲生的子女。郭太后非常喜爱自己的两个侄子郭德、郭建,一直当亲生儿子养大。而此二人分别娶了司马师和司马昭之女为妻,这么论起此二人算是司马懿的孙女婿了,郭太后就很自然的与司马懿沾亲带故了。有了这层关系,司马懿积极的拉拢郭太后,用郭太后影响小皇帝曹芳。虽然说曹芳是曹睿弥留之际抱来的,郭太后并不是曹芳的生母,但是曹芳当时9岁登基,郭太后就天然拥有对曹芳的照顾的权利,毕竟从法理上来说她还是曹芳的母后。曹爽早就对郭太后这个司马家在皇族安插的代言人不满了,原来矛盾没有表面化的时候还有所顾忌,现在既然要玩那就玩大点儿。曹爽在正始七年的时候,以皇帝已成年为理由(此年曹芳12岁),让太后搬回自己的宿舍永宁宫,少管闲事。

说是移宫,其实就是将郭太后软禁了起来,因为从这一天开始郭太后基本上就没有离开过永宁宫,这种监视居住的状态一直维持到高平陵事变之后。郭太后在曹爽派人的监督下,和还依然是个孩子的曹芳分离,相对而泣。

司马懿虽然不爽,但是无可奈何。谁让人家是首辅,官大一级压死人。

紧接着,曹爽的第二张牌就打出来了。

曹爽下令,本属于中护军管辖的中垒营和中坚营划归中领军曹羲统领。中护军的统帅就是前面我们交代过的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这招明目张胆的釜底抽薪让司马师基本上成了光杆司令。而且,据《三国志》的记载,统领中领军的这两个营的将领正是郭皇后的两个侄子郭德和郭建。对于曹爽来讲,这确实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妙招,既削弱了司马师的势力,又让郭德、郭建两个郭太后的嫡系被自己的亲信牢牢的控制起来。

曹爽这两招连续的组合拳,确实在某一瞬间打的司马懿找不到北了,所谓拳怕少壮。这两件事,是曹爽伐蜀败北归来后地位受威胁的一种反击,也是曹爽集团与司马懿集团矛盾激化的标志。接连不断地狭私报复让司马懿也压抑不住了,他表示了最严重的抗议。

但是作为首辅,曹爽手里有官员的任免大权,反对无效。

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在对手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他没有选择轰烈燃烧玉石俱焚,而是择以退为进,表示接受现状。官场五十年生涯,司马懿看到太多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惨败,同时也看到无数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哀,权利斗争就是这样的零和博弈,在绝对的胜算出现之前,千万不要过早的露出自己的牙齿。把自己的锋芒全都隐藏起来,不给对手任何可以抓住和利用的机会,活下来最重要。虽然曹爽的作为,摆明了就是一种打击报复,但司马懿仍平和地接受这一切,因为几十年的斗争经验教会了他,若想夺取政治斗争的最终胜利,决不可莽撞凭意气行事,必须找到最合适的机会一招将对手置于死地。

此时,司马懿的原配夫人张春华病逝。司马懿立刻表现出无法自已的悲伤,并且因为过度的悲伤导致大病一场,无法参与正常的政治生活。很快,司马懿以过度悲伤以及个人健康的原因为由,请求辞职。曹爽接到司马懿的辞职信之后,认为理由无懈可击,谁能拒绝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要给老伴料理后事的请求呢。

简直毫无能够指摘的地方。

终于,司马懿利用这个借口,完美的实现了全身而退,而且让对手没有一点儿可以指摘和利用的地方。多年的官场和疆场的沉浮,让司马懿的以退为进的手腕玩的越来越纯熟,

02、司马懿退休

曹爽一定是如释重负的批准了司马懿的辞呈,这个老家伙终于斗不过我要走人了。当张牙舞爪的曹爽报着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心理准备冲到擂台中央的时候,他意外的发现,对手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而且曹爽对于自己最近的这些党同伐异的做法可能感觉有些愧疚,毕竟作为一个皇室宗亲,做一个标准的官二代,他从小的教育告诉他做人要有底线。司马懿此时已经年过七十,毕竟作为一个跟自己父亲一个时代,甚至比父亲还要年长的人,曹爽也觉得自己的那些盛怒之下的招数很难让人觉得光明正大。

曹爽虽然多少有一些过意不去,甚至是自责,但是没有关系,都过去了。

于是曹爽代表曹魏帝国的领导核心,感谢司马懿同志四十多年来为魏国的革命事业做出的卓著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欢送司马懿从太尉的位置上光荣退休,并且享受相应的待遇。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当司马懿从曹魏的朝廷黯然离场的时候,已经是七十一岁的老人了。

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黯然退出权利斗争的漩涡,向外界宣告自己全面的失败。彻底退出了政界与军界,丧失了苦心经营了四十年的一切。在曾经自认为混的风生水起,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司马懿,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远的时候,回到了一无所有的起点。仅仅是起点么?与当年相比,他还虚度了四十年的光阴。

作为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神鬼一样的政客,司马懿同志的伟大之处在于无法保证一招制敌的时候永远能够在合适的时候装孙子,说的好听点儿那叫隐忍。司马懿从政的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把扮猪吃虎的套路玩的风生水起,而且年纪越大玩的越纯熟。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现在,司马懿已经开始了他影帝级的表演。

各位看官们,请搬好小板凳,准备好瓜子,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

在满朝廷的或者唏嘘或者幸灾乐祸的议论中,司马懿一副悲痛欲绝的模样,在前来吊唁的群臣面前,他表现出一个好父亲、好男人对于亡妻的不舍和生无可恋。后来,在远离首都洛阳的河内郡温县老家,这个悲痛欲绝的老人被晚年丧妻的悲伤击垮了,他生病了。而且一病就是两年。

这两年里,司马懿彻底离开了曹魏的朝堂,一切归零。期间曹爽由于不太放心司马懿,经常派人来探望资深老干部司马懿。说是探望,其实就是监视。从去见过司马懿的人回来报告的情况看来,司马懿确实是病了,而且并且有了逐渐恶化的趋势。得知这个消息,曹爽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司马懿的垂垂老矣让他感到自己胜券在握,另一方面他又对正在受到病魔折磨的司马懿表示出怜悯。

优柔寡断的曹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司马懿的演技所吸引着入戏了。

司马懿在曹魏朝堂之上浸淫了四十多年,从曹操到曹丕再到曹睿一直到现在的小皇帝曹芳,可以说是四朝元老,门生故吏布满朝堂。但作为一个外姓人,他知道,其实他什么也没有,因为他不姓曹。一个并没有多少根基的曹爽,因为姓曹,就能把自己打压的毫无还手之力。没关系,只要能忍,只有有足够的耐心,只要足够能活,机会总是会有的。但是现在,司马懿能做的只是不断地示弱,再示弱,不要让对方把自己掐死。

司马懿像一只发动攻击前的猎豹,慢慢的潜伏在草丛之中。老夫且冷眼旁观,看你横行到几时。

正如司马懿预料的那样,曹爽自从老对手退休之后,特别是听说这个对手已经老态龙钟再也不足率的时候,顿觉神清气爽,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被耽误的政界奇才。没有了司马老头的碍手碍脚,曹爽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曹爽立刻昭告天下,自己要开始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了。就是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新政,让曹爽集团很快陷入朝议纷纷的漩涡之中,并导致了最终的人心离散。

曹爽从表面上似乎已经彻底将司马懿打倒在地的正始年间,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打击士族大家势力,巩固曹家皇族势力的政策,这就是后来在史书中所记载的“正始改制”。由于正始改制从一开就有着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因而有越来越多的士族的利益受到损害,使得曹魏朝堂之上倒向司马懿一方的人越来越多,虽然这种力量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种暗流涌动,但是这种力量积蓄的时间越久,其爆发时所蕴含的力量就会越大。

    要知道曹爽的正始改制到底侵犯了多少人的既得利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反对曹爽的阵营,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正始改制的内容。概括而言,曹爽的正始改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废除九品官人法,恢复曹操当年的唯才是举制度,大幅削减地方中正官的权力。二是推进地方行政机构简化,将州郡县三级官府简化为州县两级,减去郡一级。三是对简化官场烦文缛礼。按照“古法”以为礼度,禁除奢侈之风。

    可以说,这三项改革全都涉及了了世族利益集团的奶酪。

    在当时的权利中枢中,曹爽集团控制着尚书台和吏部,而司马懿集团则以老一代名士为主体,在地方上以及军队上的势力和影响较大,因此,废除九品官人法就是要抑制地方官僚体系中中正官的权限,加大吏部的权力,使得曹爽集团得以更加严密的控制整个官僚体系。同样,简化地方行政机构,精简公务员编制,也有利于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威。然而,想法是没有问题,但是操之过急。郡这一行政机构郡不但是行政区划,在汉末更是士族认同的重要基础,即所谓郡望。撤郡,对士族认同来讲,无异于釜底抽薪,是要从文化上消灭对于士族的认同感。撤郡以后,一直到唐宋时期,郡望仍流行于士族,可见汉末以来基于旧郡的认同感之顽固。

    简化烦文缛礼和官场排场,可以看作是要消除士族文化根基儒家的影响。经史传家的士族强调儒家礼制,常常在礼仪上花费巨大的成本。曹爽集团推崇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宣扬简约朴素的复古倾向,以玄学理论作为对抗旧士族儒家礼学的工具,这也导致了西晋时期的狂生文化大行其道。

如果我们看清了正始改制的三个政策的内容,其实我们就能明白,曹爽其实就只忙活一件事,通过改革限制特权阶层的膨胀。而这三个政策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废除九品中正制,恢复唯才是举的人事制度。在三国纷争、内外不宁的形势下,曹爽集团进行大规模的改制,受到了太多的非议。因为,既得利益者永远不会放弃既得利益,改革意味着阻力巨大。曹操的时代大力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是因为在当时汉末乱世中,东汉以来固化的利益集团的根基基本已被打断,并不存在规模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因此改革阻力不大。而正始年间,虽然说天下尚未归于一统,但是各国都已经形成了由国家草创者所结成的利益集团。曹爽可能不知道,他的对手不仅仅是一个司马懿,而是在天下星罗棋布的地方豪门世家大族。

可以这么说,高平陵事件是有其偶然性,但是曹爽的正始改制的终将失败却是大概率的必然事件。哪怕没有司马懿最后的拼死一搏,也会有别的士族领袖出来给曹爽致命的一击,因为曹爽这个小子侵犯了所有士族豪门的利益,简直太招人恨了。

废除九品中正制,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在建安年间曹操主导下曾经推行过,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正始年间却是引发了塌天的大祸。与《三国演义》里多疑的奸雄人设不同,曹操当年为了尽快能够在群雄纷争的乱世立足,不论出身贵贱只要你能为我所用,都给与重任并且给与绝对的信任。不管你是颍川阵营兖州阵营,还是董卓刘备的故将,哪怕是乌桓人都能委以重任,使得曹操很快成长为北方最大的势力。但是,一代枭雄曹操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其另起炉灶自立为王的企图,原因很简单,群臣反对。

但他没什么出息的儿子曹丕上位没几年,因为推出九品官人法,群臣众口一词请曹丕自立为王。于是曹丕接受献帝的禅位,魏国建国。

分析一下原因,曹操账下的这些猛将谋士,虽然可以说呼风唤雨,但一旦自己离世,没有什么能留给后代。因为用人靠的是本事和能力,老子有能耐并不能保证儿子也能力强,于是,群臣始终处于一种朝不保夕的恐慌中。而曹丕在其幕僚的建议下,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所在,推出九品官人法。并且以此为政治基础,导致后来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简单的说,就是官位可以世袭,或者说官员子弟拥有优先入仕的权力。对于曹操自立为王的坚决反对,和对于曹丕逼汉献帝禅位的坚决拥护,其实原因都是一样的。

有些事情,少谈主义多看利益,你更能看得清楚。

同样的原因,你就能够预料到,曹爽大刀阔斧推行的这个新政,将要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了。在群臣,尤其是那些靠着家族或者老爸的功绩走上领导岗位的官员看来,这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必须要旗帜鲜明的反对。

而现在的曹爽自认为挤走了朝廷上的顽固势力司马懿,开始肆意妄为,矛盾自然急速的尖锐起来。在朝臣汹涌的议论中,不光是朝廷中的中立派和原来司马懿集团的人开始激烈反弹,连曹爽阵营也开始分化。曹爽的智囊阮籍,看曹爽完全毫无章法的瞎折腾,迟早会下不了台,急忙不问政事,隐居山林,成为两晋时代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朝中的老臣为了表达对于新政的不满,纷纷学着司马懿光荣退休。

曹爽一点儿不觉得有什么不爽的,巴不得这些老不死的赶紧交权走人,大笔一挥,统统同意。

此时的司马懿通过眼线得知了朝堂上的风云变幻,简直不能更开心了,纷纷对这些老同志虚寒微暖施以恩惠,并不失时机的招到自己的麾下。司马懿通过回忆峥嵘岁月珍惜革命友情的方法,影响了这些老臣,并通过这些老臣的门生故吏大造对于曹爽不利的舆论。一时之间,曹爽小人得志混乱朝纲的议论甚嚣尘上。

03、影帝的巅峰之作

而此时,曹爽对于朝廷中的风云变幻,不可避免的联想到了退休在家的司马懿,或者说,曹爽对于司马懿并没有完全的放心。在司马懿称病的两年时间里,曹爽一直在严密监控司马懿的一举一动,虽然说一直没有亲自登门拜访,但是有司马懿家待人接物或者人情往来的情况,曹爽都尽在掌握。但是了解归了解,曹爽一直也没有彻底的放心。于是,曹爽派其党羽李胜借口将要出仕荆州刺史登门探望。为了能够达到刺探司马懿到底是不是在装病的目的,又不会让人觉得目的性太过明确,对于人选的选择,曹爽是费了一番思量的。当年司马懿驻防宛城的时候,李胜是司马懿的军中行事,司马懿算是李胜的老上级了,后来辗转投靠了曹爽。派李胜前来,算是司马家和曹家都能接受的最好人选了。

接下来,我们将见证影帝司马懿一生中最高水准的演绎,尽管演员司马懿此生表演生涯经历丰富,但这一次的表演才堪称影帝。各种不同的史书对于这一段都有所记载,为了能够淋漓的表达出司马懿同志惊天地泣鬼神的演技,我决定不引经据典。

演出马上就要开始,请不要换频道。

其实这个时候的司马懿也是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准备开始这段表演的,因为他知道,让曹爽彻底的对自己放心还是痛下杀手,成败在此一举,不容有失。

带着一探虚实政治任务的李胜来到司马懿面前的时候,司马懿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看上去似乎说话都非常的吃力,司马懿用手指着嘴示意侍女,意思是想吃东西。侍女伺候司马懿吃粥,粥沿着嘴角流下,流的胸前衣服上到处都是,俨然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半身不遂的老人。侍女习以为常似的放下碗的收拾。

本来李胜还想着要跟司马懿寒暄几句探探虚实,但面对着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帝国军神,曾经阴险彪悍的政客,此刻竟然如此苍老不堪,甚至连生活都无法自理。李胜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凉。他已经忘了此次前来的目的,被眼前的强烈的反差震撼的说不出话,禁不住潸然泪下。

真情流露。

“现在皇帝还小,还要仰仗您的辅佐,万万没有想到您竟然病重到了如此的地步。”

李胜带着哭腔哽咽着说完这句话,心中一定没有把司马懿当做是政敌,在他眼中不过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满带悲悯。从这个角度来看,李胜或者曹爽,是性情中人,不是冷血动物。在他们眼中,与司马懿的纷争仅仅是立场或者政治看法的不同,属于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并没有将司马懿集团赶尽杀绝的想法。

但是,在丛林的世界中,悲悯就是错误。

司马懿忽然咳得上气不接下气,过了很久才慢慢平静下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到。“老朽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前了,再加上哮喘的老毛病又犯了,怕是快要不行了。感谢您前来探望,您此去并州作刺史,那里胡人很猖獗,请您一定小心,咱们以后怕是再也难见一面了。哎,人这一辈子,可叹啊。”像是在说李胜,又像是在说自己。

李胜赶紧回答,“太傅,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继续装糊涂,“您去并州,一定要好好干,不要辜负了皇帝的托付啊。”

李胜只能趴在司马懿的耳边,再次大声说自己是去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颤抖着手向李胜摆了一摆,示意自己终于听明白是去荆州。

“哦,您是要去荆州啊,我还一直以为是并州。荆州是好地方啊,那您是高升了。老夫老了,不中用了,怕是也坚持不了几天了。你这一走可能这辈子就再也再也见不上了。我老朽了没有什么可以挂恋的,只是我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资历尚浅,以后在朝中还请大人多多栽培。两个儿子老夫就托付给大人了,老夫这辈子没有求过您什么事情,这是老夫最后拜托您的事情,请您万万不要推辞”。言辞中,情深意切,一时之间老泪纵横。

此时被感动的李胜已经完全卸下了对政敌的戒备和察言观色,在他眼里,这个曾经阴险可怖的敌人已经脆弱到不堪一击,像一根在风中摇曳的蜡烛,也许下一秒就人走灯灭了。李胜禁不住有一种物伤其类的伤感,不禁悲从心中来,长叹一声,向司马懿拱手作别。

李胜离开司马懿府邸后心情沉重的向曹爽汇报。

李胜将他见到司马懿的情景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曹爽,最后还有些动情的说到,老太傅的病情很重,看起来怕是已经无力回天了。听了李胜的话,曹爽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但似乎对司马懿的命不久长又有一些心情复杂,毕竟是一个跟自己父亲同辈的老臣,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禁有一些伤感。

但不论如何,这个最大的心病终于不会再对自己有什么威胁了,快过年了,终于能轻轻松松过个年了吧。曹爽一定是这么想的。

司马懿在这一桥段的表演,演技之高超入戏之深,堪称影帝级的演出。如果古代有奥斯卡,司马懿老爷子弄个终身成就奖根本不在话下。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司马懿的对手,曹爽阵营的人你说他政治上不成熟也好,你说他功亏一篑痛失好局也罢。但是你不能否认的是,曹爽们做事有底线,念旧情,做不出来赶尽杀绝的事情。或者他们从来也没有把司马懿当做是你死我活的敌手,只是政见不同而已,在司马懿已经不再构成威胁之后想到的不是再踏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而是有些愧疚的觉得自己的手段是不是不够光明正大。平心而论,曹爽施政风格鲜明,想要改变从曹丕以来皇族势单力孤的现状,确实想要做些实事,除了误交损友之外并没有太多可以指摘的地方,如果他政治上能再成熟一点儿,也许司马懿也就止步于太傅了。

但是,不会有如果。

历史是好人写的么,历史书里写的好人真的是好人么,或者成功者就是好人么?森森的史书,我看见力透纸背的两个字,吃人。

活下来比做个有底线的人更加重要。

非常想向曹爽表达一下惋惜,虽然你不是一个成功者,虽然你可能也不算是好人,但起码还算是一个有底线的人,所以你只能为你自己的有底线买单。不过现在,曹爽并没有感觉到风雨欲来的恐怖,他只是觉得曹魏江山最大的威胁已经日薄西山了,终于可以过几天云淡风轻的太平日子了。

就在曹爽集团为了突然来临的胜利弹冠相庆的时候,司马懿没有一刻停止在暗中的筹划。在司马懿的授意下,在首都洛阳做中护军的儿子司马师一直在积极的为将来的政变做着准备,司马师虽然已经被剥夺了大部分的禁军管辖权,手下仅有千人的禁军可供其调遣,但是他广散家财、紧锣密鼓的准备,蓄养了三千人只听命于司马师的死士。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曹爽确实没有准备将司马阵营赶尽杀绝,否则的话,在首都洛阳放一个司马懿的儿子做中护军的领军,除非他脑子进水了。

但就是这区区三千人的暗杀部队却给了曹魏帝国致命的一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蜀汉中成就了刘邦却何以没成就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徐庶的母亲死后,徐庶为何不去辅佐刘备?利欲熏心?
曹操刘备死后,孙权活了30年,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
面对影响深远的门阀士族,曹魏、蜀汉、东吴的应对之策有何不同
夏侯霸前半生不受重视,后半生在蜀汉功成名就,他一生不算遗憾
诸葛亮死后为何司马懿终生不再伐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