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DAY-55:人际吸引、亲密关系,以及爱情

今日内容要点:

  1. 人际吸引

  2. 亲密关系

  3. 爱情


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的原因


1. 人类天生就有【亲和动机】


什么是亲和动机?


亲和动机=『亲和需求』&『亲密需求』

  • 【亲和需求】:一个人 寻求和保持 许多积极关系人际关系的愿望

  • 【亲密需求】: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


与亲和动机有关的因素?


  1. 【社会比较】:人们不仅通过社会比较来判断自己的能力和自我概念,而且通过它获取与自己情绪、与朋友选择的信息

  2. 【社会交换】:人们通过社会交换获得心理与物质酬赏,且会尽量寻求并维持出(酬赏>付出)的人际关系。


根据社会交换论,亲和需求可以提供哪些酬赏?

  1. 依恋:包括『安全感』『舒适感』

  2. 社会整合:通过亲和与他人交往,并与他人拥有共同的观点和态度,产生『团体归属感』

  3. 价值保证:得到别人支持时所产生的自己『有能力』『有价值』的感觉

  4. 可靠的同盟感:意识到当自己需要帮助时,他人会给予援助

  5. 得到指导:获得有价值的指导

  6. 受教育机会


2. 为了克服『寂寞』


寂寞是什么?

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些重要成分时所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

  • 【情绪性寂寞】:没有任何亲密的人可以依恋而(无依恋)

  • 【社会性寂寞】:当个体缺乏社会整合带来的团体归属感时产生的寂寞(无团体归属感)


寂寞 ≠ 孤独 !

  • 孤独则是一种与他人隔离的客观

  • 孤独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

  • 寂寞和孤独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


什么会让你感到寂寞?

  • 婚姻与经济状况:一般来说,已婚者寂寞感较少;富有的人寂寞感更弱

  • 年龄因素:调查显示,青少年最寂寞,而非年纪大的人

  • 人格因素:内向、害羞、自尊心低的人,一般比较寂寞

  • 社会技巧:社交技巧差的更会感到寂寞。但可以通过 {提高对他人的关注、培养自己认识并遵从社会规范的能力} 来提升社交技巧


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


1. 强化原则

  • 我们喜欢能够给予我们酬赏和好处的人,讨厌给我们惩罚的人

  • 我们通过对(喜好/不喜欢)的人给予正性/负性(评价)强化人际吸引


2. 社会交换

人们是否喜好某个人,取决于我们和这个人交往时,对(成本&收益)的评价

人们所知觉到(一种关系的正性/负性)的程度,取决于

  • 自己在这种关系中所获得的收益

  • 自己在这种关系中所花费的成本

  • 对自己应得到什么样的关系、自己能够与他人建立一个更哈哦对关系的预期


3. 联结原则

  • 我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过往联结在一起的人

  • 我们讨厌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过往联结在一起的人


盖饭说:联结原则或许能部分解释情侣分手两种极端状态:

  • 要么分了还不肯放手,因为怀恋分手前美好过往;

  • 要么分了就再也不想提及,因为分手前留下的满满的都是不愉快的经历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 个人特质

  • 个人温暖:温暖(正性态度)是影响我们对他人第一印象主要的特质;如暖男?

  • 能力:人们偏向于有能力(如智力↑/社交技巧↑)的人,但过于完美会引起不适

  • 外表的吸引力:漂亮的人更惹人爱,人人都知道


2. 相似性

  • 人口特征的相似性:性别、种族背景、宗教、社会阶层、年龄

  • 态度的相似性:观点、人格、兴趣、人际风格等

  • 外表相似性: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在长相上相似的异性做伴侣(匹配假设倾向)


3. 互补性

  • 相貌换地位:男性喜欢年轻女性(漂亮),女性喜欢老一点的男性(成熟且有地位);但女性用地位补偿长相,或男性以长相弥补地位都不可能

  • 性格上的互补:比如夫妻双方性格的互补性能使家庭生活更有意思



4. 熟悉性

  • 熟悉性导致喜欢的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曝光效应,即某个人只要经常出现在你眼前,就能增加你对他的喜欢程度

  • 但如果一开始就很讨厌对方,那么见得越多反而越讨厌


5. 接近性

  • 接近性主要指物理距离的相近度

  • 住的越近就越有可能成为朋友,就是所谓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

  • 原因就在于接近性能增加熟悉性,且距离近更容易彼此获得来自对方的好处(帮助)


亲密关系


什么是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指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


两个人关系发展阶段(互赖模型):

  • 不知道且无关系:就是路人甲和路人乙的关系,零接触

  • 知晓:就是A知道B,但两人从未有过直接接触

  • 表面接触:仅是表面信息的互换

  • 共同关系:依赖程度加深


亲密关系的特点:

  • 两人有长时间、频繁的互动

  • 在这种关系中,包含许多不同种类的活动或事件,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动或兴趣

  • 两个人相互影响力大



亲密关系与【相似性】的关系


Aron用【自我延伸】解释亲密关系,认为,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实质是把他人融入了自我概念中。具体证据如下:


1. 归因过程中的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

人们倾向于把他人的行为归于内因,而把自己的行为归于外因


2. 资源分配

与对待一般人相比,人们在分配资源时,对自己和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的区分要小的多


3. 亲密关系中的共有关系

  • 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对收益与付出并不关心。相反,人们常常关心人们能够给对方提供什么

  • 他人是自我的一部分,他人的需要也就是自己的需要


4. 自我图式

  • 通过比较陌生人、朋友以及夫妻的自我图式,发现在亲密关中,个体的自我包含了他人(对自我的认知结构里,包含了有亲密关系的人)


5. 共有记忆

  • 关系亲密的人在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方面有一个共通的记忆系统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依恋】是人类的本能行为


1. 安全型依恋

  • 父母对孩子的快乐、悲伤以及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很敏感,这种情感促使他们关爱孩子,从而使得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互相喜爱和重视

安全型依恋方式的个体,有着最持久的浪漫关系,能体验到最高程度的责任感和满足度


2. 逃避型依恋

  • 逃避型的父母经常远离孩子,逃避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尝试

  • 这种情况下,孩子也学会了逃避与父母接触,抑制了自己的依恋需求

逃避型依恋方式的个体,最不可能开始一段浪漫关系,对关系的责任感最低


3. 焦虑/矛盾型依恋

  •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经常不一致,有时很关心,有时又不感兴趣,比较冷淡

  • 这种不一致性导致孩子对父母情感也不一致,使得焦虑/矛盾型的孩子在自己的情感没有得到回报时,显得暴躁和焦虑

焦虑/矛盾型依恋方式的个体,浪漫关系持续时间最短,最容易开始一段浪漫关系,但如果他们的爱得不到相同程度的回应,就会感到沮丧和愤怒


注:依恋方式并不是一生不变的


【自我展露】与亲密关系


1. 友谊关系


在交朋友问题上,男性与女性存在很大的差异:

  • 交友时的方式不同:男性交友倾向于【面对面】(参加共同的活动);女性交往倾向于【肩并肩】(一起聊聊天就可能成为朋友)

  • 情感在男女友谊关系中的作用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友谊关系由于有更多共同情感的参与,所以比男性更亲密

  • 身体接触的程度不同:在同性亲密关系中,男性之所以不愿有身体接触,是因为他们把身体接触理解为一种与性有关的欲望


2. 自我展露

  • 自我展露是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 自我展露就是,个体把有关自己的个人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 一个人是否有适当的自我展露,是其人格健康的重要标志


  • 自我展露既可以增进人际亲密关系,即共享彼此的内心和感受

  • 也可以达到退出亲密关系的目的,即通过控制个人展露的深度和广度从有问题的亲密关系中退出


亲密关系的维持


平等:即上文提到的,付出应该与收益成正比(公平理论)

归因:即对事件的解释方式。幸福的夫妻经常做(强化对方)式的归因,把对方良好的行为归结为对方的内在原因(如脾气好),把不好的行为归结到情境中(如运气不好)

沟通:除了不平等诱发亲密关系的裂痕外,缺乏沟通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嫉妒:一方面是浪漫爱情健康的标志,反映了亲密关系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常引发消极的情绪和行为


亲密关系的终结


1. 终结前——对待不满的策略


在亲密关系失去其价值的时候,可采取以下策略:

  • 真诚:被动的去弥补出现的裂痕,由于害怕被拒绝,所以等待,希望自己的真诚能够使对方回心转意

  • 忽视:男性往往采取这种方式,一般由于男性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

  • 退出:是主动的,破坏性的策略

  • 表达:是主动的、建设性的方式


2. 终结——关系破裂所造成的情感伤痛

  • 研究发现,先提出结束关系的一方痛苦少一些

  • 在恋爱关系中如果遭到拒绝的话,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紧张和痛苦


3. 终结后——利用社会支持

  • 【社会支持】,指人们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不仅包括家人、朋友等,也可能来自和我们关系一般的其他人,乃至是陌生人

  • 社会支持在压力、应激源以及应激行为之间起着缓冲作用,社会支持通过减轻压力和应激而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爱情


什么是爱情


1. 什么是爱情?

  • 心理学家罗洛·梅提出,爱情是一种奉献,而不是一种索取,它是主动的情感,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 爱情包含四个要素(爱情四要素):关系、责任、尊重、理解


2. 爱情的三元论


斯腾伯格提出了爱情的三元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成分构成:

  1. 激情,指情绪上的着迷,是动机性的,与生理唤起有关,有些和性有关,有些则源于需要和个性特征

  2. 亲密,心理上的喜好的感觉,是情绪性的,要和对方加强联系,包括善待对方和给予支持

  3. 承诺。


以上三种成分构成了7种爱情形式

喜欢式爱情:主要是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

迷恋式爱情:主要是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

空洞式爱情:主要是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为了结婚的爱情

浪漫式爱情: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

伴侣式爱情: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

愚蠢式爱情: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如一见钟情

完美式爱情:激情、承诺、亲密都有


爱情行为和感受


1. 建立与爱情有关的七种行为


  1. 对爱情的口头描述,如“我爱你”

  2. 自我展露,把自己的秘密和感受告诉对方

  3. 无形的爱情表征,比如对对方的活动表示兴趣,尊重对方的意见并鼓励对方

  4. 以非语言方式表达感情,

  5. 有形的爱情表征,如送玫瑰花

  6. 以身体行为表达,如拥抱、亲吻对方

  7. 表示愿意容忍对方、并愿意牺牲一切来维持这种关系


2. 爱情和友情的区别

  • 首先,爱情和友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生理上的反应(别想歪了,这里主要是一些感觉,如幸福感、飘飘然感、紧张、兴奋等)

  • 其次,爱情行为和感受还与性因素有关。满意的性生活,是浪漫爱情的重要基础


3. 爱情生活中的满意感公式:


恋爱关系中的幸福=性生活的频率-吵架的频率


可见,在恋爱关系中,性生活越频繁,吵架越少,满意感就越高(不是盖饭说的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恋爱其实是在寻找另外一个自己
千万不要向最爱的人坦白过去
解读人际吸引的秘密和人际关系六种模式,助你人际关系如鱼得水
业胎关系:唤醒自我觉知
我们如何选择爱情婚姻伴侣?
社会学家教你看透爱情本质:爱情中的交换与权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