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食品营养学课程优化教学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具体措施,研究在当前的工农业生产水平和人们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如何使人们的饮食科学化,以保证人们得到平衡的膳食、合理的营养,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将来从事营养食品的生产与加工、开发新产品及新食品资源,从事营养保健和配餐等工作奠定基础[1]。目前普遍存在着课程开设时间不当、课时紧张、教学方法单一、考核不合理等情况,为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许多院系都在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本文从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环节和考试方式等方面入手,对笔者所在院系的食品营养学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优化。

1   调整课程开设时间

对于《食品营养学》课程,两年前,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都是在第五学期开设,近两年都是在第三学期开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还是比较适合在第五学期开设,因为该课程涉及到许多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及食品毒理学的相关知识,而这几门课程也是从第三学期才陆续开设,由于近两年该课在第三学期开设,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尤其是讲到人体能量需要、人体代谢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难于理解,在此情况下,少数同学会产生抵制情绪,听不懂就干脆不听了。而对于两年前第五学期开始学习《食品营养学》的同学来说,则完全不存在困难,学起来也有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因此以后的课程开设时间也应该调整至第五学期比较合适。

2   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

2.1    教材的更新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曾先后选用过姚汉亭主编的《食品营养学》(第一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5月出版)和王光慈主编的《食品营养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3月第3次印刷),以上两教材均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近两年我们又选用了孙远明主编的《食品营养学》(第一版),该教材为面向21世纪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于20028月出版,它的内容系统性强、实用性强,相比前面的两本教材,更适合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使用,此外,我们还经常参考葛可佑主编的《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及美国鲍曼主编的《现代营养学》等书目。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材内容通常比较系统,但是由于其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这与学科的飞速发展是矛盾的,因此,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每年备课的时候,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浏览专业网站或者参加学术交流会获得最前沿的知识,并将其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补充,让学生尽快了解到学科前沿的知识。

另外,由于《食品营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需要经常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便于学生理解,及时掌握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并能解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的功能的时候,可以将大头婴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穿插进来;在讲授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时,可结合非典甲型流感在国内流行的情况,讲解如何从食疗的角度来预防这两类疾病的发生;讲授营养与疾病时,结合目前社会上流行的营养知识误区及某些广告对部分保健食品的错误报道,引导学生科学地、客观地分析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及错误观点,建立正确的营养观。通过上述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在很多《食品营养学》教材中,都有一章或一节内容是专门介绍各种功能因子的,这部分内容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后面将要学习的另外一门专业选修课《功能食品学》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可一带而过,不作具体讲解,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提前学习。

3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导致教师和学生间成为传授与接受的教学关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智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尝试一种教授与引导相结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变灌输为启发、变督促为引导,采用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教好《食品营养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的灌输,学生们可能会感觉到枯燥无味。比如《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前面会讲到各种营养素,后面又会介绍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然后又是各类人群的营养,尽管侧重点各不一样,但在介绍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时,必然会涉及到各类营养素,讲到各类人群的营养时,又必然会涉及到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各类营养素。因此,教师可先具体讲解各大营养素的有关知识,后介绍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时,给大家总结各类食品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其价值,引导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到了讲授各类人群营养的时候就不用过多地讲解,只需介绍各类人群的不同营养需求,至于该如何合理膳食,可以向学生提问或者让他们自己讨论,学生们可以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思考,当然其答案可能不全面,可由教师作补充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还包括课件的制作,现在教学一般都采用多媒体,可以采用丰富的图片、视频等来激发学生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增强学生记忆力。例如,在讲述各类营养缺乏病时,可以收集相关病人的图片,学生们看后很快就能记住相关知识,并深刻认识到营养缺乏的严重后果;讲述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时,插入柯瑞教授生动而风趣的健康工程科普讲座,让学生的学习激情进一步高涨,真正感受到学习《食品营养学》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4   改革实验课教学方法

由于实验课时间有限,内容多、时间紧,能否顺利完成每次实验并取得预期效果,课前的预习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在每次实验前,教师可要求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思考实验过程中将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在实验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不至于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走出实验室,进行数据采集,让他们得到更真实的数据,了解更准确的信息,例如膳食调查实验,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室配备的专业的膳食调查软件膳食分析与营养评价系统,使学生可以对周围的人群膳食状况进行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到周围人群的营养状况;食谱编制实验采用了王士智能营养配餐系统软件,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同学们编制各类较为复杂的食谱,这些实验的开设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

5   改革考试方法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重要的反馈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6]。笔者在本课程的考核中尝试过开卷、闭卷等方式,但发现各有弊端,最后综合考虑,认为平时考查出勤率、课后作业、实验报告、课堂提问,期末参加学校统一的闭卷考试,计算总成绩比较科学,这样就能客观而全面地反映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6结语

以上仅是笔者在教授《食品营养学》课程几年中得到的体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努力使《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效果最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留学食品营养专业介绍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3
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调查
南京农业大学报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课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