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桓仁五女山游记(相册更新)

    余四岁尝游五女峰,然年幼无知,岁月冉然,过往情况却已淡忘。及稍长,外出求学,更无闲情。待学成归乡,前因种种,不及出游。直到今日,方于全家再一游五女峰。

   车至山下,顺山路逶迤而上。时属三秋,天降小雨,雨洗枫叶,满山红遍,层林尽染。翻山梁,涉小溪,行石涧,穿林木,顺山势而行,转羊肠而上。枫叶艳而游者众。呼妻叫子,招朋唤友声不绝于耳。山坡渐陡,春草共田野泛黄;野菊初开,野卉与枫叶争艳。沙粒坡陡路滑,喘息汗珠满面。有上进之心,无下退之意。郁郁胸中闷气,方才吐出;浓浓腹内哀怨,尽呼无遗。人之不逢时,不明真,不畅舒,皆游与体外,唯上攀之决心矣。是故,转曲径、过石坎、援树丛、曲身过崖、侧身过栈,然后方至山上矣。
  山上高句丽遗迹众多,凡十座余。外无华美之秀丽,内无装饰之毕工。风雨蚀墙,木架露之于外;珠露润瓦,青苔生于脊上。断无往日皇宫之奢华。简乎?陋乎?神也?仙也?世哉?人哉?只慨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黄金瓦砾,过眼烟云。
  时有雨点淅沥,间或鸟鸣啾啾,山之寂、之静、之清、之幽、之喜、之乐皆从中来矣。
  至山顶,雨住云开。八卦城尽收眼底,浑江水曲折回环,穿城而过,造出阴阳二鱼。不禁大呼造化神秀,鬼斧神工。回首来路,路边枫树,旁逸斜出,山间松柏,傲然挺立。更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吃山中之遗憾。
   至绕行下山路,行之艰难更胜于上。弯腰曲背,方可辨认路径;低眉下首,才可行无差错。行至一线天,路开于两峰之间,悬空而架,上可见天一线,下可行人一个,前者伏路战战兢兢而下,后者牵衣踏前者首而行。临风而立,风掀衣角,更有飘飘羽化而成仙之状。
   某时上山申时下山。时随短,然睹自然一回,卸烦恼一身,岂不善哉。

   五女山位于桓仁县城东北8公里的浑江右岸。山体呈长方体,主峰海拔821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峭壁垂直高度100余米。这里是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宫廷之争流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丽第一王城,史称纥升骨城。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领李满柱率军挺进辽宁,便驻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满族文明的发祥和启运之地。

  近年来,考古专家在山上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遗迹和遗物。年代最早的遗物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这说明,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山上生活。发现的遗物还有战国晚期的石剑、石凿、陶壶以及一些辽金时期的生活、生产工具和兵器。

  除历史遗迹外,五女山的自然风光也十分壮美,登高俯瞰,前可见桓仁县城阴阳八卦城,后可见桓龙湖似一条巨龙腾跃而下,山势险要,多处景观称奇称秀。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2年五女山景区被评为AAAA级景区。2004年五女山山城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五女山位于桓仁县城东北8公里的浑江西北岸。山体呈长方形,主峰海拔821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多米,这里是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败于宫廷之争流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丽第一王城,史称纥升骨城。明永乐22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领李满柱率军挺进辽宁,便驻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满族文明的发祥和启运之地。

 

 

  近年来,考古专家在山上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遗迹和遗物。年代最早的遗物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这说明,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山上生活。发现的遗物还有战国晚期的石剑、石凿、陶壶以及一些辽金时期的生活、生产工具和兵器。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2年五女山景区被评为AAAA级景区。2004年五女山山城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关于五女山山名的来源,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古时候,有姐妹五人,她们武功高强,身怀绝技,屯兵于此山,为山下的百姓施恩赐福,受群众爱戴。有一天晚上,一直想消灭五女的官兵攻上山来。在战斗中,五姐妹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后人为纪念她们,称这座山为五女山。这只是一个传说,山名真正的来源并非如此。据考证,历史上,桓仁被称作卒本夫余,五女山叫五余山,五余是夫余的谐音,五女山其实是夫余山。

  站在山下面向西方,眼前的山体呈现出一只雄狮的姿势。这便是五女山第一道景观-雄狮守山门。上山的路有两条,一条是石阶路,由999块石条铺设而成,象征九九归一;另一条便是古道十八盘,呈“之”字型,直盘山顶。就让我们沿着这两条中的任何一条路,去探访历史的足迹。

 天昌门和西门是当时的山上的重要关口。天昌门两侧石壁如刀削斧劈,十分险要。在当时,高句丽王朝仅用少数兵力就可以守卫,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昌”字意为昌盛和繁荣。

  西门的两侧,有两堵墙体,这就是当时的西门门墙。它由牛角石、楔形石砌成,不用任何粘合剂。2000多年的时光已经过去,它们仍然完好如初。这说明,当时高句丽的石建筑技术已经相当发达。那时,人们镇守西门的武器都是些滚木雷石。

这些石头没有被粘住,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如果没有武器了,可以随手拿起块石头攻击敌人。东侧这个呈弧形的地方是当时的嘹望哨。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原貌已经看不清了,但仔细辨认,基本轮廓还可以看出来。前些年,考古专家在西门两侧分别发现了两个门轴大循石。门轴石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两门原来装有大门的说法。在门轴石的后侧,分别发现两座半地下的小型建筑,一座在北,一座在南,四壁全部由楔形石砌筑,基本呈方形,面积仅容一人站立其中。显然,这是当时的门卫室,是士兵站岗的地方。在石墙的下边,还发现了一些铁箭头,有的射在墙上,箭头已经折弯了。显然,这里发生过战争。因为担心风雨的侵蚀,考古发掘后,又重新进行了回填。所以,我们暂时看不到那此遗迹。

 

  公元3年,高句丽王朝第二代王琉璃明王类利把都城迁到了集安。公元427年,高句丽王朝迁都平壤。公元668年被灭亡之后,一部分人迁入内陆今河南带,与汉族融合,还有一部分人投奔突厥、靺鞨和新罗。因此,不能把古老的高句丽民族与现在的朝鲜族视为一个垂直的体系。

  王宫遗址:也许,我们很难想象,就是这片萋萋荒草,下面却埯埋着一座宫殿的废墟。一个王朝的叱咤风云和轰轰烈烈,一切的硝烟、命令、争斗都渐渐被岁月平息。

前几年,考古专家在此发现了一座房址。房址前面东西横列7块巨石,间距为1.7米。这些石头用于垫在木下,是础石。经过分析认证,这里是朱蒙建立宫殿的地方。此处是五女山仅有一块开阔的地方,具有建立王宫的可能。当时的宫殿十分简陋,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金碧辉煌,只是一个大的木制茅草房。当时,朱蒙刚度过难关,建设此座宫殿已属不易。据史书载,宫殿建于朱蒙4年,既公元前34年,千万别小看这简易的宫殿,高句丽的政权就是从这里开始,经过一步一步的发展,渐渐走向成熟和壮大的。

 

  作为第一代王城,高句丽王朝的政权在此经历了整整40年的时间,先后有两代国王在这执掌政权,发号施令。

  站在山上观远处的浑江和近处的哈达河回环旋转,形成了一个“S”型,离我们较近的地方是是太极图的“阴鱼”,离我们较远的,山岗的一侧是桓仁县城,是太极图的“阳鱼”。桓仁建县于清光绪3年(1877年),首任县长叫章樾。他当时把县城建于六河的荒沟门地带,由于当时土匪特别多,所以百姓民不聊生。章樾身边有个东边道人叫陈本植,经通周易。有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个仙人告诉他说:“建城可登五女山”。第二天,陈本植与章樾登上五女山,看见了自然的太极图。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陈本植根据易经分析认为,阳盂部分非常适合建城。经过4年的修建,八卦城竣工,百姓搬到城里,土匪再也打不到城里来了。为了怀念这些仁人志士,人们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叫“怀仁”。当时的怀是怀念的“怀”,后来发现,山西大同的一个县叫“怀仁县”,为避重名,于1914年改为桓仁。当时,县城有东、西、南三门,没有北门,北面靠山,怕断山脉气运,所以只修了城楼。《初建怀仁县碑记》中描述:“城系八卦,以宣八风;门开三光,以立三才”。“三才”是指天、地、人。

  天池:是五女山唯一的水源。俗话说,有多高的山,就有多高的水。此处是山的最低点,四周树林渗土的水在此注成了一潭池,它养育了历代在山上生活的人们,天池长7米,宽3米,水最深处有2米,终年不涸。在高句丽时期,人们在天池四周砌上石墙,以保水质清澈,并在池东建了一个小型方石井。泉水由此渗入井中,再流入天池,晚成了一次简单的过滤。

  五女山被称为东方第一卫城。提到卫城,大家会想起雅典卫城和迈锡尼卫城。五女山同样具备卫城的六大要素,有神庙、宫殿、粮仓、兵营、水源和海拔高度相对200米高的城墙。因此,五女山山城被誉为东方第一卫城。

  高句丽时期的大型建筑遗址:长16.4米,宽9.3米,深1.4米,北面借助山城凿出土壁,另三面砌有石墙,底部是一片较为平坦的岩石。当年,在此放上滚木和木板,用作屯放粮食。凹坑便是兵营遗址,它们呈半地下状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地窨子,主要起到一个冬暖夏凉的作用。里面这个折尺形的建筑便是火炕,里面分别设有2至3个烟道,上铺石板,石板上抹泥,形成炕面。炕内设火灶,土塄上设有烟囱。前些年,考古专家在此发现了大量陶器、铁器等遗物,其中多见兵器,还出土了一件比较完整的甲衣,由此可以判断,这里应是当时的兵营,是山城卫戍部队的驻地。

  五女山海拔的致高点-点将台:站在此处,桓龙湖壮观的景象豁然于眼前。山下碧水湛湛,山上群峰披翠,登高于此,人会充分体会“宠辱偕忘”的境界。站在桓龙湖上看,五女山像一艘停泊的军舰,它们恰好印证了山与水、水与山之间的关系。站在这里,大家心中一定有许感叹,感叹造物主的神奇、感叹大自然的壮美。是的,不管您身处哪里,不管您平时多么忙碌,大自然的怀抱里总是为您留下了一份心情,只要您愿意欣赏,她就会来到我们的心间。

  据传,朱蒙曾在此君临山下调兵点将,也有人传说唐代大将薛仁贵曾站在此山进行点将。大家可以体会一下,站在这里,是否有“天下我为王”的感觉?实际上,古时候,人们运输以水路为主,从此观察浑江上的行船和岸边的行人十分方便。因此,它也同时是一座暸望台。.

  一线天:一线天长70多米,高30多米,最窄处仅0.65米,仅容一人通过。

  东门:东门宽约5米,两侧墙体呈折尺形,这是高句丽早期山城的一大特点。两侧城墙高约8米,是山城保存最好的一段城墙。城墙的下部由4层巨大的石条砌筑,上面由楔形石插筑而成,最高处有30多层,最大的石条长2.6米,厚0.45米。当时,用了多少人力?从哪里运来的?如何把它砌进了墙里?这些问题至今都是谜。墙内比较低矮,仅高出地面1.5米,地下另有1.5米的基础。据史料记载,五女山城建于朱蒙建国后的第10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南门:东门与南门断开的地方,是一堵悬崖。南门的城墙砌在一条比较低矮的山梁上,外高内低,呈阶梯状,阶梯的落差为0.4到0.6米,墙长420多米。

  “霜重险峰紫,叶落满坡红;松抱一线月,云绕五女城。”这是原辽宁省副省长林声为五女山写的一首诗。如果您春季到五女山,会发现山上生有大片的山野菜;夏季您可以看到天女木兰花;秋季,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如火如荼;冬季,整座山峰银装素裹,整个世界仿佛被淡化了,到处白茫茫一片。五女山四季皆景,处处为史,愿大家游五女山能有一份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桓仁五女山高句丽山城
桓仁
桓仁五女山城
集安地区高句丽王都文化的几个内容
生态之都 中国桓仁
【辽宁老故事】桓仁五女山山城东方第一卫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