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明治维新的十大连招-2下部

(二)三井物产的壮大(大力扶持竞争性企业强势外指)

1876年,三井物产建立的时候很惨的了。三井物产的注册资金为零,而且还是一个嘴上没毛的27岁的小伙——益田孝率16名职员白手起家。益田孝是一位很积极的青年,你看,我们三井物产是响应你政府的对外贸易号召建立的,给个经营项目呗,要不真没饭吃了。

政府先不吱声,没啥功劳就想吃白食,你是谁呀你?没理这茬。正巧,1876年,日本国内的西南战争爆发,军需用品买卖激增,三井立马站在政府这边响应政府的号召投入人力物力。政府一看,不能让你白响应我们的号召,白为我们效力,要不以后谁还听我政府的。于是,1876年当年,日本政府就和三井物产签订了官营三池煤矿的海外委托贩卖合同,我提供优质价廉的三池煤给你,你呢想法向海外出口,给我卖出去,利润我们分。

1877年,三井物产的职员增田前往中国上海开设分店,那块有市场还离咱们最近。不过在中国的门户上海,列强商社云集,彼此都已经开展着激烈的竞争。这时候,不起眼更没什么名气的三井物产悄悄地来了,设立了三井物产的第一个海外分公司——三井物产上海支店,以此为据点,出口米谷、茶叶、生丝、煤炭等初级产品,开始了对中贸易。首先得建造卸货码头,要不你没东西谁信任你谁愿意跟你做买卖,卖家那么多!就单纯这个码头,因为欧洲企业先入为主,把有利的位置都占据了,所以三井物产修建的码头既规模小还地方偏僻,寒酸至极。而当时在上海的所有日本人都加到一起,还不到一百人,自家人的消费市场是别指望了,那只能指望别人家了,拿出最诚意的态度,最谨慎的产品,最执着的勇气、最灿烂的笑容来,在茫茫的人海中,一个又一个的陌生面孔面前,冒着各种各样的白眼、怀疑、轻视、呵斥,一家一家的不厌其烦的重复推销着自己的商品。三井物产就这样开始了自己最艰苦的创业。政府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在1878年指定口之津为三池煤的特别出口港口,并将煤炭运输船直接租借给三井物产,极大了促进了三池煤炭的出口。1888年,明治政府大量出售官营企业,直接把三池煤矿处理给了三井。
 
 
 
 
 
 
 
 三池煤矿宫原坑遗迹

三井物产在事业开拓之初也并不孤单,除了三池煤之外,还有高岛煤和筑丰煤。其中高岛煤所在的煤矿在1881年由政府转给了三菱经营。这两大家族各显神通,也是拼尽全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市场就这样被生生开拓了出来。

日本煤炭的主要出口市场其实就三大市场:上海、香港和新加坡。日本煤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船舶燃料。在日本煤炭出口之前,这三家煤炭市场主要依靠英国煤和澳大利亚煤的供应。因此,日本煤进入亚洲市场,就是在和英国煤和澳大利亚煤竞争的过程中实现的。能干过人家么?人家先来的,市场几乎都是人家的!我们分别看看各市场发展中的真实记录数据:
 
 
 
 夥,真的很厉害。那日本的企业靠的是什么法宝呢?

1、地域运输优势。产地和市场的贴近,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可以保持供应量持续与稳定的状态。资源得不断消耗,消耗完了,你得有资源才成,没有资源你消耗什么呀?距离远的资源供给和距离近的资源供给谁最能节省时间,答案不言而喻。二是节省运费。你比如说在1872-1874年间,加的夫到香港间的煤炭每吨平均运费35先令5便士(8美元),同期香港市场上的加的夫煤是平均每吨价格为12.75美元,仅运费就占据了市场价格64%。同样是运费,长崎到香港间的运费每吨为3美元,日本煤炭在香港的平均价格为每吨7.75美元,市场价格之差正好相当于运费之差。同样适用的情况下,搁你你打算买哪个?

2、煤炭的优质。高岛煤和三池煤的质量都很高。所以在与澳大利亚煤距离同样运费相当的新加坡市场上,日本煤销售量节节攀升价格还很高的奥秘就在于此。

3、自身煤炭产业的发达和产量的增加。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官营煤矿开始了机械化的自我改造。当官营煤矿成为了三井家族和三菱家族自己的产业之后,完全脱离了权力的累赘,这种以适应市场需求为根本的机械化改造更加如火如荼,炉火纯青。比如三池煤矿在19世纪80年代初,就在新井开掘、运煤、排水、通风、选煤等生产部门迅速实现了机械化。这是从产业的发达角度,当然还有人的角度。你比如说高岛煤矿通过仓库制度的强化和禁闭性的劳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谓仓库制度强化就是严格管理,禁闭性劳动就是强行控制和剥削劳动力。而三池煤矿则是通过大量囚犯的低薪劳动来谋求产量的增加(宫原坑遗址的由来)。这都引发了在当时日本本国媒体舆论上的轩然大波。不过也正是如此,日本煤炭生产和销售实现了量高低价的特点,一举占据了原来国外资本占据的煤炭市场,实现了“皇帝”的轮流做。

4、就是降价。香港市场具有市场规模大和价格低廉的特点。日本煤从19世纪70年代初期出口到香港市场,当时的竞争对手英国煤和澳大利亚煤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44%34%1878年末,日本的高岛煤市场价格由每吨8美元直接降到6美元。不得了了,到了1883年,日本煤的出口量为8.6万吨,超过了澳大利亚煤;在1886年,日本煤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7%1890年,占有率上升到76%,确立了优势地位。你价格不降好使么?

由于在煤炭市场上的联手开拓和奋发进取,三井物产出口销售的三池煤业务发展迅速。1880年,三井物产经过四年的奋斗,其资本为20万日元,人家可是0日元起家的。其中三池煤的出口功不可没,1877年其出口额为2700吨,到了1886年,跃升为1837000吨。通过经销三池煤,三井物产公司从中收取占出口2.5%的佣金和利润的半数,可谓获利丰厚。等到了1888年,三池煤矿归自己了,刨去成本,那利润就是百分之百了。

(三)棉纺业的内需市场和外需市场的开拓(齐心协力地消费需求化市场化的满足与增长)

1885年前后,日本资本的原始积累基本完成。此后,日本赢来了最初的企业繁荣。1885-1894年,日本棉纺织产业资本迅猛发展,1886年以后,日本开始进入了以棉纺织工业为先导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时代。这是从总体来说的。如果深入棉纺织业的兴衰竞争的细节,那就得从头说起:

日本在开港之前由于内需就形成了国内的棉纺织业,当然以手工为主。地区数据显示在天保期的长州前山代宰判的各村,衣料的来源总共有三种渠道:买棉布、买旧衣和自己生产棉布。后者占领的比重很大,购买棉布来用的也就占全部人口的23%,特有钱的和有点钱的上、中层人士才能自己买棉布做新衣,其余的人都在棉布市场范围之外。日本开港后,大量的英国细纺棉布进入日本,风靡一时,英国的机械化的织布技术和日本的手工作坊的织布技术在那一摆,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且价格也在那里摆着,机械化生产的效率高量大便宜,你手工生产的粗糙不好看不说还贵,有质高价廉的在那里摆着,谁傻呀买你质次价高的?于是,有一批国内的棉布产地在明治初年走向衰退。市场就那么大,你质量不行价格还高,还就那么死撑着,你东西卖给谁去,谁买呀?黄铺一批。

剩下的棉布产地一看,不行,他们价格降我们也得降,只要有人买利润微薄点认了。棉布的价格开始总体下跌。政府从保持稳定的角度开始采取了许多顾及民众的措施。另外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米价也跟着上升。大批农民从中收获到了甜头,比以前富多了。挺多的人有钱了棉布也能买得起了,那还手工做什么,省那个几个钱还不够手工费的呢,直接买吧。那英国的细纺棉布和本国的粗纺棉布就形成了竞争。老百姓归根结底是讲究实用性,就发现英国的细纺棉布好看是好看,技术上是没挑的,宴会呀,招待呀,婚礼了,那些要面子的场合用英国棉布效果比较好,就是工作生活的时候穿着不太实用,那你想啊,要面子的场合和平日里工作生活的场合哪个呆的时间长啊?所以,英国的细纺棉布市场还在,但就此饱和,而国内的粗纺棉布市场开始了新的扩大和拓展。市场扩大了,从事生产的产地和人员也就增多了,从明治初期到明治10年代,日本棉纺织业开始了第一个兴盛期。这个兴盛期的根源就是维新使得农民得到了甜头和实惠(除了米价上涨,还有大量农产品的出口),内需市场由城市扩大到广大农村,因此,下等中等的廉价品开始流向农村。与此同时,一些国内棉布产地开始模仿外国进行棉纺的技术更新改造,同时大量引进新的原料纱——进口机纺棉纱和废纱,开始也效高量大地进行生产。在这种兴盛的背后,也开始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产品“尺幅不够”,缩水;使用劣质染料引发的“褪色”的问题,消费者在日益不满的同时也开始精明起来,认牌子认产地。一批棉布产地开始衰落,那不活该么!

当通货膨胀被政府治理,松方的通货紧缩政策实施、需求下降,市场缩小,导致日本的进口棉布需求萎缩——他们成本高,也使得国内的棉布产地来了个大洗牌,技术落后,质量一般、成本高昂、动力不济的一律“通杀”,剩下的就是“精英”。之所以成为“精英”的原因就在于:

1)地域市场封锁的破除和全国性商品流通的实现。明治维新的“废藩置县”破除了权力的地域垄断,地域行会的解散和地区“专卖”制度的废除,使得商品流通环节有效地去除了地方权力的干预和揩油。全国一盘棋,政策政令畅通无阻,经济去除了地域束缚,获得了自由发展的契机。经济的“强者”凭着真本事纷纷涌现。(统一大市场)

2)棉布生产的社会性专业分工得以实现:植棉、纺线和织布三道工序的分化,进一步扩大了生产的效率和规模。(生产细分工)

3)与棉布生产对应的摷棉、纱线、棉布的市场形成与扩大,批发商零售商一应俱全。(市场精辅助)

4)为了避免生产信誉受损,产地出现了“同业者团体”,从降低成本、保持和管理产品规格、保证质量等方面提出要求,出现了有效的行业监控和自律。(行业多自律)

5)地域产地产品的多样化特征的实现。这个说白了就是具体的棉布产地最好都有自己的独特产品,从而避免产地间的互相恶性竞争,拥有自己的研究开发和制造技术,确立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实力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大家才能互补且和谐相处。(特色经营互补)

大家不妨看看这个表:
 
 当这种强者为王的企业渡过了政策难关,确保和控制了国内大部分市场,接下来就是明治20年代的棉织业向外的大发展了。

向哪里发展,当然首选就是中国市场。可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早于日本40年进军中国市场的英国,日本能干的过么?维多利亚女王当政的这个时代正迎来对外贸易的黄金期,棉纺业是支撑维多利亚时代繁荣的支柱。英国棉织品年出口额为七千万英镑,占出口总额的1/3,是大英帝国的招牌商品。干的过么?先出口试试吧,三井物产开始行动,果然销售惨淡。恐怕没啥希望了。虽然感觉沮丧一副要失败的样子,但还是调查一下吧,人家怎么赢的,自己怎么败,咋也得知道哇,否则那不真是没心没肺么。一调查,哎呀,不对呀!

那是在日清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战火正酣的时候,进行的市场调查。调查人是三井物产上海分公司的山本条太郎。这个调查员只身一个人前往当时的满洲(中国东北),将当地状况详细列入报告。山本对在满洲(中国东北)流通的棉布做了调查。出乎意料的是,这里畅销的并非英国棉织品,畅销的竟然是美国棉布,有金巾和云斋两种。质地厚实的非常畅销,质地轻薄的不受欢迎,美国产的厚实棉布占据了九成的市场,当地人叫这种布为土布。看来不调查真不能直接拍脑袋。

斗不过优质的英国布那有情可原,但和厚实的美国布或许有得一拼。三井物产的经营会议上,讨论了对抗美国棉布的策略,确定了价格竞争的方略。

美国棉布也不是吃素的,有着日本无从效仿的优势。美国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地带,以这些棉花为原料,美国东部的新英格兰地区已经形成世界上第二大棉纺产业。当年美国人佩里叩关的最初目的之一就是借日本的地方歇歇脚补给补给,然后把美国棉纺品一次性大批量运销中国。只是后来美国内部发生了南北战争,直到三十年后,才如愿以偿刚刚打入中国市场,然后你日本就来竞争了。美国人那么好惹么?我就惹你了怎么地?自由竞争,规则为上,市场自择。三井物产憋足了劲采取了各种措施:

为了与美国棉布对抗,三井物产在印度孟买设置了分公司,其职员非常积极地深入印度内陆——德干高原腹地,在那些产棉的村庄直接收购棉花,以节省中间商成本,并亲自确认商品的品质,用其他国家不愿采用的方式廉价进口原料。面子是次要的,效益才是关键!
 
 
 
 
 
 日(左)英(右)棉布比较、山本条太郎、土布、美国棉花产地、日本商人在印度采购棉花

1904-1905年日露战争(日俄战争),以此为契机,三井物产把美国棉布一举赶出了中国东北,我们来看看其具体的操作:

开战以后,三井物产承担了为日本军方筹措粮食、器材以及翻译等后方援助的任务,这时候已经升任上海分公司经理的山本条太郎大量囤积物资,一方面使俄军无法在中国筹集到足够的煤和食品,另一方面,进行情报的搜集。前者的具体招数,笔者很惨,连查都没查到;后者当然山本本人也在大连和营口来回转悠,但主要体现在山本的部下森恪的突出作为上。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终于驶向日本,航线到底是走太平洋和走日本海的哪一条,关系到日本海军的迎战决策。大家都习惯了猜猜猜,但你猜能有什么准头?据说森恪乘着小船,从菲律宾海上跟踪俄舰队,确认其通过巴士海峡,从而驶往日本海,并拍发了电报,其情报被准确且即时地传达给日本海军。接下来的事想来大家都知道了,日本海军准确的“迎接”且重创了气急败坏但却同时疲惫不堪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赢得了日露战争最后的胜利。
 
 
 
 
 
 
 日俄战争(4张)、日军的战争补给、森恪

1904929,三井物产总部的益田孝亲自写信给上海的山本,正式下达了清国棉布出卖准备布匹的实施竞争的指令。员工增田想出了一条倾销棉布的密招,那就是利用军用手票(又叫军票)。军用手票是日军在战争期间发行的代用通货,用于在战地筹措武器之类时偿付费用,接受军票的人可在当地日本开设的金融机关(横滨正金银行啦)兑换正式货币。整个日露战争,光军票,日军在中国用了1亿4千万日元的,相当于国家预算的一半,日本政府不愿意因兑换而使白银流失国外,所以最终有5千万日元的军票没有兑换。那人家没兑换的肯定不干,三井物产就盯上了这点,用什么招数既解政府的心宽保持政府的信誉,又可以促进自身的贸易竞争?益田孝出面向政府申请,说咱们不欠人家钱么,咱们还不想直接还钱对不,那么着吧,拿我们的棉布去换人家手中还没兑换的军票怎么样?至于别人,不换棉布只想换白银啊,那就什么都得不到,换,还是合算地。同时,益田孝向政府提出交换条件,不能白为您解心宽啊:为了运输棉布,免除南满洲铁路运费一年,船运费一年半。政府一看,很有道理,不愧为商人,真是一举多得,批准。就这样,三井物产把回收的军票用于与日本金融机关的结算,成功的避免了白银流失海外,又使得日本的棉布比美国货便宜了两成。满铁的主要车站都设置了军票与棉布的交换所,中国的老百姓和商人兑换极度的方便。好的,日俄战争开始时,日本的棉布费劲扒力仅占领了0.2%的满洲(中国东北)市场,军票这一兑换,到了1907年,一举增加到24%1910年上升到了60%,转眼间就从美国的手中夺去了满洲(中国东北)市场。

关于票在自身运作中的作用,三井物产在建立的当年就已经在用了。明治911月 三井物产和三井银行联合,从事“贡米集中汇兑”。具体的过程就是:对于急于出售谷米的本国农民,三井银行办事处设立专门机构收谷米交予三井物产,并开出汇票给农民,农民以汇票抵地租到县厅纳税,县厅将汇票收集好统一上交大藏本厅,政府到三井总社集中兑换现金,三井物产卖米后再跟总社结算。当然同样是为你政府解忧的活不能白干,具体的好处肯定得有,要不人家三井也不会干,但具体是什么好处,还真不清楚。而且这都是小事了。
 
 甲午战争时军票(正面和背面)
 
 朝鲜发行(右上)和日俄战争(左下)时的军票
 
 
 
 
 1937年发行的军票(4张)
 
 1944乙丙戊号百元军票和丙号异形百元军票(又称“现地刷”)
  

  侵华日军在滇西发行的军票
 
 日本发行的侵华战争国债券、日本发行的大东亚战争国债券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宣布撤离煤炭投融资
丰田家族背后的故事(一)
日本四大财阀的前世与今生
书生剑客: 第一家综合商社的原始积累(一) 公务员下海 紧接着三野村登上三井舞台的,是一个名叫益田孝...
【财团商道】从“商人、财阀”到“财团、金控集团”
三井集团是日本的四大垄断财阀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