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年前他融合多体,写了8个字的隶书作品,现在有人能做到吗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隶书作品,只写了8个大字,却入选了全国第三届隶书作品展,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件很人让羡慕的事情。在有些人看来,这幅楹联作品,只有8个字,它怎么能入选全国书法展呢?莫不是有关系,还是碰到了运气?其实,仔细看来,并不是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人家这位作者的确是有很深的功力,并且他是带着头脑去创作了这幅隶书楹联作品的,看清了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他是怎么入选的了。

对标书法创作的基本方法

我们注意到,这幅隶书作品也是从古人那里学来的,主要是学到了古人的笔法与字形,但人家并没有完全把古人的照搬过来,而是用学到手的技法对标当代书法创作的根本要求,在作品中注意墨色变化、字形大小、字内、字外的空间变化关系,同时在形式感上与时代书法艺术性的要求来创作作品,这些方法,都是作者进行了深入思考以后才得到的,不是盲目写字创作出来的。由此可见,书法创作也是需要创作人要对标书法时代风尚开展起来的。

融合多体,基础牢靠

一般来说,书法有五体,即篆、隶、楷、行、草,写哪种就是哪种,例如这幅作品的主体书体是隶书,但作者并没有被隶书和其它书体所迷乱,而是在隶书这一个书体中寻求变化与多体杂糅,也就是说,他把《好大王碑》、《石门颂》、《封龙山碑》等多种隶书融合在一起,给人的感受就是他在隶书上下了很多功夫,并且还能把多个隶书的书体融合在一起,并且自然书写交融的方法,自成一体。这是最妙之处。同时,在落款上,还用了小草来题款,并使得隶书与章草自然相处。

追求变化,赋予隶书的灵动感

隶书本来是一个静态书体,古人为了打破这个沉静之气,便在隶书的点画上让蚕头燕尾给隶书以动态之美。同样,这幅作品中,虽然没有过多或明显地使用这一做法,为了避免俗气,作者却在字外寻找突破。一方面,他以制造各种矛盾关系为突破口,通过一个个解决矛盾,化解了隶书中的静态表现,继而形成了以墨色变化、字的大小、空间的疏密、字势的上下左右变化的特点,让隶书在这些不断变化的时间上发生了空间整体感上的灵魂之美。这一点非常高明。

以收制放,释放古雅之美

这幅楹联作品从整体上看,它没有逃脱汉隶书法的束缚之感,每个字和整体气质都给人以收敛和美之感,在放的方面并不明显,甚至缺少,但仔细感受,它实则是以“放”的姿态来表达作者对隶书的理解,每个字都尽量地向外拓展它的能量,字内都很饱满、拥挤,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向外爆发而去,这是从章法上安排的,另外,即使有个别字在造型空间上在内部也有意这么做,如“資”字,上下留有一点空间,但下面的“貝”字迅速填满内部结构,其它每个字同样也都在内部实现了这样的做法,让字在境界上表现得既含蓄,又古雅。

这件作品虽然创作于10年前,但那时已经有这样的思想,说明作者对书法展览的要求和方向是把握得十分到位和精准,它虽然显得还不是那么成熟、完善和自然,但现在回顾这个入展作品,对于我们打造书法作品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粹艺术名家——赵勇
楹联书法创作之我见·李 炜
王厚祥--谈草书艺术
继往开来——河南行草书法研究展作品集[ 入展五]
“三名”书法工程----张建会(隶书)【作品.访谈.简介】
王镛 ‖ “二王才叫基本功”,这是很片面的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