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上坟烧纸”是一种落后的祭祀方式?祭祀重要吗?

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到了节日或者忌日,去“探望”一下祖先,但是如果祭拜就只是站在那与祖先聊一聊天,然后磕个头走人,未免太过“敷衍”,于是上香、烧纸钱、上供美酒佳肴等习俗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发展、传播并且定型。

现在有人说上坟烧纸是一项“极其”不文明、不安全、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活动,并且建议废除这种“陋习”,但是上坟烧纸真的如此不堪吗?对此笔者并不赞同,“存在即合理”,上坟烧纸是一项历经千年风霜的传统习俗,不可否认,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上坟烧纸或许与现在的大多数人的意识大相径庭,但它依然有被保留下来的价值。

先从上坟烧纸这个习俗的起源讲起吧!

东汉的蔡伦依靠造纸术名垂千古,但鲜为人知的是蔡伦有一位同胞哥哥名为蔡莫,传说当年蔡伦凭借造纸术赚得盆满钵满,看的嫂嫂十分眼红,就让蔡莫去向弟弟请教造纸术,好让自己家也富裕起来。

蔡伦十分尊重哥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谓倾囊相授,但是不知为何,蔡莫造出来的纸一直非常粗糙,不能正常使用,再加上蔡伦造的纸质量十分好,导致蔡莫造的纸根本卖不出去,这样一来非但没有改善生活,反而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

这一天,蔡莫的夫人想到了一个主意,便对蔡莫说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蔡莫听后深以为然。第二天,蔡莫跑到同村各家各户中请求帮忙,说自己的夫人因为怒火攻心而去世了,现在请求大家伙去自己家帮忙料理后事。众人一听,这可是件大事,都不敢推辞,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去了蔡莫家。

刚一到就看见院子里停着一口大棺材,棺材旁边还有灰烬,大家正准备将这口棺材停入灵棚,哪成想突然听见棺材里有人拍打棺材盖,还说:“救命呐,快放我出去!”众人无不大惊失色,打开棺材之后只见蔡莫的媳妇坐了起来,笑盈盈地对大伙说:“大家不要惊慌,我之前的确是死了,不过我现在的的确确是活人。因为我丈夫给我烧了很多纸,那些纸在阳间是纸,但是在阴间就是钱,我用这些钱买通了阎王爷,阎王爷就放我回来了。”众人听后十分震惊,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大家都知道给先人烧这种质量差的纸会变成钱,于是就有了烧纸祭祀的风俗。

这当然是个故事,因为东汉时期,纸张是十分昂贵的,普通百姓根本没有见过纸,即便有一张两张,也舍不得用来上坟,要知道直到唐代,朝廷还发文明令禁止用纸擦屁股。

纸钱最早诞生于魏晋时期,但那时候只是用来送葬,唐代才有上坟烧纸钱的文字记载,唐人王建《寒食行》 中写道:三日无火烧纸钱 , 纸钱那得到黄泉。由于这一习俗的产生与佛教传入中原时间相吻合,因此有历史学家推测,烧纸可能源于印度或者中亚的习俗,印度和中亚传统中认为火可以将祭品送到鬼神那里。

由此可见,烧纸祭祀的初衷就是希望先辈能够在“阴间”过上在阳世没有享受过的锦衣玉食般的生活,这就已经是最美好的祝愿了。并且在这几千年来的时光长河中,烧纸祭祀已然像一道铭文深深地铭刻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基因当中。

现代人出行比古人方便了何止千百倍,这就让大多数人都成为了异乡的游子,每逢清明、盂兰、除夕等节日,游子们基因中的乡愁就无可抑制地喷发出来,君不见,每年清明都有不得归家的异乡人徘徊在河边、十字路口等“交通便利”的所在并且默默地焚烧一张张黄表纸,身在异乡,他们也只有这样才能慰藉自己那颗无比思乡的心。

那么上坟烧纸是否是一种落后的祭祀方式呢?日慕乡关对此不认同。

孔子将这一思想引入到国家治理的范畴,他认为小家庭秩序,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小处是孝悌,大处就是忠孝,论语有云: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以孝治国,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孝”的弘扬,与忠联系在一起,孝就是忠,忠大于孝。这样,皇权才能从个体文化层面稳固下来。

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作为孝道文化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为国人所重视,孔夫子虽不语怪力乱神,但对祭祀却持保留态度,所谓: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翻译过来就是: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这既可以看作是孔子对孝道的敬畏,也可以看作是世俗文化面对未知领域的一种妥协,即便是大圣人,对此也无能为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忠孝早已分开,但孝依然是我们社会珍视的美德,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倡孝道,对于提升社会道德水平、保持社会安定依然据有积极意义。

那么是否可以在保留孝道的同时,把一些看似过时的祭祀方式去掉呢?

理论上来说可以,实际操作很难!

我们知道,任何一项传统的诞生,都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想要改变,同样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不仅要让大家从观念上接受,还要找到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而言,十分困难,如果在大家普遍接受以前,强行改变,不但不会取得效果,还有可能造成价值观的混乱,这对继承发扬传统文化,都是十分不利的。

至于有人提及上坟烧纸钱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就更加荒谬了,烧纸钱的确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还有可能产生一些烟尘,但这个说法破绽百出,不值一驳。一来上坟只在每年固定那几个节日,二来烧纸钱数量有限,根本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把环境污染与上坟烧纸钱挂钩,不过是吹毛求疵,无事生非。

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祭祀文化会被保留下来,这既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孔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善矣!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央视建议:烧纸钱是迷信活动需淘汰,采用更现代的方式祭祖!
文竹||祭祀文化说烧纸
人死后为何要烧纸?流传几千年的习俗,难道仅仅只是迷信?
人去世后为何要烧纸?几千年的习俗,当然不仅仅只是一种迷信
人死后为何要烧纸?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并非只是迷信
人死后为什么要烧纸?流传几千年的文化,真的仅仅是迷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