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竹韵——清代竹刻艺术展


  竹,一直被中国人视为高洁的象征,古人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淡泊意境的审美追求长期影响着世人,竹雕也随之成为高雅的艺术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手工匠人已经开始在竹制品上进行雕刻。历经汉唐至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形成,他们对艺术审美的思想和要求使得竹雕工艺备受重视,竹雕出现艺术化倾向。明、清两代是中国竹雕艺术的鼎盛时期。从明中期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繁华,文化发达,人们重视物质文化生活,对文房用具的艺术品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文人艺术家的参与和提倡下,民间竹刻很快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明嘉靖至崇祯年间,竹刻艺术率先在嘉定兴起并走向成熟,涌现了“嘉定三朱”等诸多竹雕大家。清代在传承、发扬明代遗韵的基础上,竹雕艺术达到鼎盛,名家辈出,涌现出吴之璠、封锡禄、周颢、潘西风等一批刻竹大家,均以鲜明的艺术个性倡导新风,使竹刻艺术呈现出异彩迸发、繁花竞秀的绚烂局面。

  “竹韵——清代竹刻艺术展”是武汉博物馆联合济南市博物馆精心打造的竹雕艺术专题展,展览遴选两馆馆藏的清代竹雕艺术精品74件,主要有笔筒、臂搁、水盂等文房用具和摆件、香筒等生活类用具。


清竹雕和合二仙

  在此次展览,特地从两馆馆藏中选出两件竹雕和合二仙。这两件竹雕艺术品虽然形态不同,大小不一,但都反映的是同一民间题材“和合二仙”。“和合二仙”为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清雍正时,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被皇家奉为“和合二圣”,成为最受百姓欢迎的民间神祇之一。传统的和合二仙图,画面之上有两个蓬头笑面的和尚,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拿圆盒,寓意“和(荷)谐和(盒)好”。在我国传统的婚礼喜庆仪式上,常常挂有和合二仙的画像,取“和谐好合”之意,喻夫妻和谐,鱼水相得,以图婚姻美满。这两件和合二仙同为清代竹雕,通过对二者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作者对于同一题材的不同诠释。


清竹刻人物香筒

  香筒是竹刻艺术品中比较多见的一类生活类用品。它是焚烧线香用的筒状香薰具,明清时代方始流行的文房清玩。造型多为长而直的圆筒,上有平顶盖,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镂空成各种花样,筒内置有一根放香的铜管,熏香时,香气从雕花镂空的筒壁中逸出,缕缕袅袅,满室生香。武汉博物馆馆藏的“竹雕东山报捷图香筒”即为此类精品。“东山报捷图”是对东晋淝水之战的一个侧面描述。画面描绘东晋丞相谢安部署好战斗后,在东山松树下与客下棋,胸有成竹地等候捷报,远处山间一骑兵急驰前来报捷。这件香筒采用深刻技法,以笔法入刀,构思巧妙,将题材内容和雕刻技法融为一体,体现了纤细轻巧而又凝实厚重的艺术风格。


清竹雕竹林七贤笔筒


清溪款竹刻山水人物臂搁

清竹根雕小船

岁寒不改,虚怀惟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竹根竹雕艺术品欣赏
竹刻艺术欣赏
清代竹雕艺术
竹雕赏析
竹雕艺术
#竹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