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琅琊寻仙踪,翁醉山水间

琅琊寻仙踪,翁醉山水间

佬株
2019-03-13 阅读1051
云水禅心(古筝独奏)
设彩铃

  滁州有琅琊山,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噪天下。其中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脍炙人口,谁人不知。

究竟是何等的景色,让嗜酒之人不为酒醉,又是怎样的“林壑尤美”,令一代宗师沉醉其间?

  带着好奇与憧憬,三月初冒雨到访琅琊山,置身于丘壑林泉,嗅着千年酒香,感受醉意飘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惊蛰纷纷雨,远来客湿衣。

琅琊寻仙迹,才叹来已迟。

  醉翁亭在琅琊山中,于滁州城西南六七里。

  北宋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琅琊寺僧智仙敬重他的文章人品,特于山中建亭为他游山助兴。欧阳修为亭命名并撰写了《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描述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色,以及与滁人的游乐场景,表现出欧阳修“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生活情调。

太守饮辄醉,颓然藏苦衷。

寄情景物秀,谪居也从容。

  欧阳修创作《醉翁亭记》时,正值中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四十犹未老,醉翁偶题篇”,他当时的心境可见一斑。

  苏轼慕名也来凑趣,书写了亭名并为《醉翁亭记》书碑。这是怕欧翁的名气还不够大吗?

苏字确有几分魏碑的风骨。

  《醉翁亭记》碑刻,藏于醉翁亭西侧宝宋斋内。书法与文章相得益彰,“欧文苏字,珠联璧合”,被人们视为稀世珍宝,其名不虚。

“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琅琊山声名日隆,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探幽访古,题诗刻石。王安石、曾巩、宋濂、文征明、李梦阳、王世贞等著名诗人、文学家也都在此留下了足迹。

唐、宋以来的摩崖、碑刻约有数百处之多。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古道、古亭、古建筑相得益彰。

  醉翁亭园内古树婆娑,亭台错落,碧水潺流,环境如画,十分优美。

  这座过门造型别致,很有特点。

  初建时只是一座亭,后文人雅士竟仿,修筑城池楼馆,相传到明代,房屋已建到“数百柱”, 可惜历遭劫难,多被毁。

  现见到的建筑群,有九院七亭。由全椒观察史薛时雨,于光绪七年主持重修。

  整个布局严谨精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

  这般小景,被构筑的如此玲珑,匠心独具。

  醉翁亭建筑与山间环境极为和谐融洽,实在难得。有这般水准,我见过的也为数不多。

  醉翁亭北面,有一株古梅,相传系欧阳修亲手栽植,世称“欧梅”。


其实,原梅早已枯死,此株为明人所补植。梅高7米,苍颜多瘢。虽经数百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清香不绝。

  这株古梅品种不俗,花期不抢腊梅之先,不争春梅之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名曰“杏梅”。我到时,正值繁华如锦。

醉翁不言酒,聊戏赋亭中。

古梅又迎客,谁解山水情。

欧阳修在滁为官“宽简而不扰”,关心民生,颇有政绩。闲暇放情山水之间,借此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有人曰:焚香默坐岂消遣,酌酒述文非独乐。又曰:醒来欲少胸无累,醉后心闲梦亦清。

表达了后人对欧阳修因伸张正义被贬的不平,和能诗文教化与民同乐的敬佩。

  意在亭,选型苏州园林建筑,小巧古雅。

  亭前仿晋人的曲水流觞,掘石引流,遂成曲水。传说当年欧阳修常在这里与友人饮酒作乐,成后世趣谈。

泉香酒冽丝竹闹, 觥筹交错人影乱,

游人不知太守乐,得心寓酒慰苦忧。

  欧翁的一个“醉”字,说透了自己与世浮沉、幽闲独放的情怀。

政治上的不幸却带来了意外的收获,使得《醉翁亭记》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篇章。

醉翁亭虽然历遭变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正如亭中一副对联所言:“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离亭不远,有泉自地下出,石块砌方池,水入池中,后汇入山溪。泉水温终年十七八度,这便是著名的“让泉”。可谓是“一泉千年不枯,名篇以醉传世”。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琅琊山的文化渊源厚重久远,令人肃然起敬。

  醉翁在哪里?在琅琊的山水之间,在连绵不绝的文明传承中,在有家国情怀者的心头。

  琅琊山虽不高,但清幽秀美,拾级而上,曲径通幽,四季皆景。

  山中沟壑幽深,林木葱郁,花草遍野,鸟鸣不绝。

  初春雨中的琅琊,水清淩雾迷离,令人流连。

观碧水涟漪,湖映山影,景色淡雅怡人。

绝崖披纱雾,霞落谷清幽。

林壑水潺潺,四时景色秀。

  唐代诗人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曾赞叹琅琊山:“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欧阳修以《丰乐亭游春》一诗记载了琅琊山春日美景及与民同乐之盛况:“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知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继欧公后,历代众多名人雅士都曾游居琅琊或诗文记其胜。琅琊山成为诗人、作家向往的游览胜境。

  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方令孺约丁玲、徐悲鸿等游琅琊山后,写了散文新篇《琅琊山游记》。

  深秀湖取《醉翁亭记》中“蔚然而深秀”而得名,湖水上源琅琊溪,清澈透底,九曲桥、湖心亭、玉带桥与四周山色相映成趣。

  风景也是有情的,你懂她,欣赏她,她的美就有了灵性,琅琊山就是这样。

  今日之琅琊山,早已不是昔日的容貌,也非欧公所见之景物。时光流转,世事更替,但其韵味未变,文化在流传。

  小游半日,蜻蜓点水之后感慨:琅琊有醉翁,山不胜其荣,醉翁在琅琊,情终有所寄。

仙游琅琊,心中顿生敬畏,“并未成翁,到处也须杖履;不能一醉,此来辜负山林。”(——安徽滁县醉翁亭 ) 。

  琅琊山的美妙,在于她悠然于喧嚣之外;琅琊山的雅致,在于她融合自然山水与建筑文化为一体的深幽意境,不虚此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读《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写尽琅琊山最美四季天
滁州醉翁亭对联
放飞醉翁亭
琅琊山上醉翁亭
醉翁亭里说醉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