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心得】远斌老师“规则与界限”工作坊分享总结

文/张秋实(根娃娃班矅曜爸爸)

写在最前面

远斌老师早有耳闻,亲见还是第一次。与其说对人,不如说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如何为孩子建立规则和界限”更感兴趣。因为与孩子确实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有关规则和界限方面的问题。课程安排的很充实,前后六个小时的内容,句句珠玑,直白坦诚。参与活动的家长们真诚又有激情,可谓志同道合。课后的两天里,严格用远斌老师传递的精神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收效显著,效果立竿见影,令人激动。所以决心认真回顾整理本次课程内容,既能深化理解,又能与朋友们分享心得,何乐不为呢。下面是梳理过的远斌老师的观点,观点中有笔者演绎成分。


远斌老师观点和我自己的反思

1、人的成长过程是与自然的交互过程,人与自然的沟通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孩子可以领悟到天地自然法则,这都将有助于孩子们的“灵”的成长,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感知与控制。

我自己的反思:今天的孩子们生活在钢筋水泥间,不接地气高高在上,他们会失去怎样的一种生存体验?生命的旋律又该如何体现呢?想到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窘境,实在不想让我的子女仍然在对自然的感悟上有所欠缺。


2、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更是家长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找到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还可以不断反思我们自己的初心。
我自己的反思:自从当了爸爸,一直深切的感受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与其说我们对子女有种种要求,百般期待,不如说那就是我们期待自己的应然状态。要求子女,更是要求自己。例如,我们要求孩子们跟邻居们主动热情的打招呼时,如果效果事与愿违,归根结底还不是作为表率的我们,没有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吗?我们要求孩子们做的和我们自己做的完全南辕北辙,孩子们无所适从也就不奇怪了。能意识到这点我们也就是进步了吧。

3、
教育不是爸爸妈妈某个人的事,教育要带入家庭。家是我们很现实的边界,家给我们保护与依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关系决定着家庭的氛围,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模式。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上,夫妻应彼此信任,不忘初心。在意见出现分歧时,冷静应对,尊重并坚定信任当事人的做法,不同意见可以事后回顾。这样做不伤氛围,有利更深层次的沟通。例如,虽然华德福教育理念不主张孩子们看电视,但假设妈妈发现父亲正带着孩子津津有味的看电视时,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和信任父亲的决定,因为父亲也是爱孩子的,作为当事人的他选择带孩子看电视一定有他的原因,而妈妈如能事后与爸爸就此事进行回顾讨论,而不是绝对的,强硬的,坚定的马上关掉电视一走了之,进而破坏了当时父子温馨相处,其乐融融的氛围的话,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将会降到最低。
我自己的反思父母在做,子女在看,一个家庭中夫妻相处之道也势必会影响到家庭中子女今后与他们的配偶的相处方式,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择偶观。想到这些,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应该加倍呵护彼此,用相见如宾,相濡以沫的态度认真经营家庭氛围。

4、
成年人自己对外界的恐惧不要投射给孩子,成年人的视角未必适用于孩子。过多的约束只能培养出畏首畏脚的孩子,或者另一个极端——对一切都充满了尝试欲望的孩子,而显然后者比前者更需要被担心。太多的恐惧只会让孩子忧心忡忡,心理压力增强。即便真的面对危险时,也不应当让孩子们独自面对。而避免这种局面的责任在成人身上。例如:发生地震,救孩子脱险的责任在成人身上,而此时要求孩子冷静,判断自己的处境自救是不那么现实的。再比如,害怕孩子玩刀叉伤到自己,不应一味的说教,作为成人应该根本不让刀叉出现在孩子能触及的地方,等等。

5、
榜样的力量将会无形渗透到孩子的行为模式中。因而身教远胜于言教。没有比一个坚定的拥抱更加能够表达爱意,孩子也会在类似坚定有力的肢体接触中找到家庭的安全感。过度说教只会令孩子更加无所适从与不安。
我自己的反思:今天的我们,习惯了以高效率处理生活事务,习惯了迅速恢复由随机事件造成的生活秩序混乱。用嘴直接发出指令看似高效,但对于育人本身确实极难被接受的。教与育本来就是两种不同层面的概念,而一蹴而就的不是教育。

6、人类是灵魂与身体的统一。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的灵魂是我们永远无法触及的远方。对孩子建立的规则与界限是不可以进入灵魂的境界的,这里是人性光辉之所在,集中了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全部精神元素。其他人不应该更没必要对孩子的思想和精神横加界限和限制。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到能完全学会运用自己的身体之前,灵与身有时是很难统一协调的。而作为孩子监护人的我们,出于保护目的,而为孩子更好的成长所建立的规则与界限其实是针对身体层面而言的。在这里要坚守“三不”原则,即
保证孩子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这是身体与行动界限的最下限要求。

7、作为父母,我们有绝对的义务看护好子女的成长,他们因我们而来,我们就要对他们在成熟前——即灵魂与身体可彻底配合,协调统一前照顾好他们身体的部分。这种看护义务是绝对的,不可推卸的,不可因我们困乏于过度的精力消耗而松懈或推诿。例如,孩子在做有风险的行为时,我们劝阻多次仍不奏效时,不可因我们困乏于过度的精力消耗而松懈或推诿。例如,孩子在做有风险的行为时,我们劝阻多次仍不奏效时,不可就此放弃,大撒把,甚至把未来对风险的承担推给孩子自行负责。他们根本没有能力理解行为与风险间的内在联系。
作为家长,我们要把一切隐患消灭在风险出现之前,不让隐患出现才是我们该做的,比如,收起家中的刀具,化学物品,减少家中的棱角和开放的电源插座等。

8、
对身体建立规则和界限的过程势必不会一帆风顺,这要求家长运用正确的爱的表达的同时,内心无比的坚定。因孩子们可轻易察觉出我们的动摇。而由于我们的动摇,干扰甚至损害了界限的形成,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自己。当然,期间技巧和方法的合理运用必不可少,一般认为一个明确的、具体的、充满坚定的指令是有益的。例如,孩子该睡觉不睡觉,或该吃饭不吃饭,或非要买零食,否则就哭闹的情况下。作为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明确的感受到来自我们的爱,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可以令孩子内心平静,不会产生被抛弃,孤独,迷茫的负面心理倾向。同时,我们又要在行动上无比坚定。传达出这即是界限,这就是家里的规矩的明确信号,是时候要做某种必须的行动了。例如,告诉孩子,我们睡醒后继续玩,但现在要睡下了,并可以同时反复哼唱节奏舒缓的旋律,加上轻柔的抚摸,即便是一个正在哭闹的孩子也会逐渐放松下来,意识到父母的坚定决心,从而接受目前要睡觉的局面。

9、绝对不建议的做法:睡前讲故事——会让孩子展开联想,精神不会放松反而更加兴奋,不利于入眠。[
远斌老师补充关于睡前讲故事,我想做一点补充,讲课时我是说,孩子睡眠不好的,家长又很累的,讲故事不如唱歌谣加抚摸保险。但是也不是绝对不能讲,相信睡前听妈妈讲个故事,是我们很多人小时候温馨的回忆,只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用得不当就会适得其反,故事也一样。孩子在睡前需要安全温暖恬静昏暗的氛围,如果你家孩子有睡前讲故事的习惯,你就选择相应氛围的短故事(十五分钟以内)重复的(可以一个月一年都不变),以缓慢而平静的语气小声的耳语就好了。至于故事的选择,我曾经给一个因媒体影响而致有多动倾向的男孩每天午休时讲三只熊与小女孩的故事,讲了一学年。重复和平静是睡觉故事的关键。供有心的朋友参考。很有幸能与大家共同走在自我成长,追求知行合一的道路上,希望看到更多朋友的实践心得。]追着孩子喂饭吃——孩子不吃饭,多半是没玩够,而大人的穷追不舍式的喂饭,反而使孩子本来平淡无奇的游戏增添了乐趣,有了新伙伴的加入,所以这么做之后只会让他越来越远离餐桌。给孩子的指令要简单清晰又具体——过度成人化的说教压根没有作用,因为成人与儿童的话语语境不同。时间,数量对于孩子完全是无概念的。具象化的指令往往更能被孩子接收。例如,告诉孩子,当妈妈手中的铃铛再次响起时,我们就要结束手中的游戏去吃饭。比跟孩子说你再玩一会我们就吃饭效果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以爱的名义伤害了孩子
宠爱孩子的界限在哪里?爱与规则如何来平衡 | 讲座预告
家庭教育与家庭治疗 李子勋
儿子27还和妈妈同睡,对这狡辩说辞,无界限感的亲子关系怎么看?
给孩子立界限的7条规则
80后宝爸和10岁儿子的睡前事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