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出版|欧斋石墨 以广墨缘

本文作者:朱传荣


2014年是我父亲朱家溍先生诞辰百周年,故宫博物院为此举办了“欧斋墨缘——故宫藏萧山朱氏碑帖特展”,故宫出版社同年开始启动名家藏碑的项目,推出“欧斋石墨系列”的第一种《宋拓九成宫醴泉铭》 ,到2016年已经出版十本(《宋拓九成宫醴泉铭》、《南宋拓九成宫醴泉铭》、《明拓九成宫醴泉铭》、《宋拓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明拓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明拓汉司隶校尉鲁峻碑》、《清拓汉司隶校尉鲁峻碑》、《宋拓吴天发神谶碑》、《明拓天发神谶碑》、《明拓禅国山碑》)。编辑希望我能对读者说一点与此相关的话。



 “欧斋”与“宋拓九成宫醴泉铭碑”


先说“欧斋”,因祖父朱翼盦先生嗜爱欧阳询书,在得欧书之《九成宫醴泉铭》后,自署“欧斋”。


朱翼盦先生


祖父以精鉴名重一时,所藏碑帖极为国内外藏家所注目,生前即与故宫博物院院长马叔平先生有约,将以所藏全部碑帖归诸国家博物院中,以免流散。1954年父亲兄弟四人秉承先人遗志,举全部碑帖七百余种无偿捐赠国家,归故宫博物院中保藏。这就是“欧斋墨缘——故宫藏萧山朱氏碑帖特展”与“欧斋石墨系列”出版的起因。


欧阳询的九成宫,从唐朝就有盛名,流行至今,连红模子都有,这么郑重其事的出版有什么特别吗?


“九成宫醴泉铭”自唐代开始流传,因为喜爱的人太多,拓的遍数就多,字口渐渐就平了,后来的人一看,再拓不好看了,索性动工重新凿一遍,这样字口深了,字形也变化了。所以,拓本虽然多,但面貌神情彼此相差很多,好的非常罕见。以祖父的经历而言,收藏碑帖三十年中,欧书的有名的基本都有了,拓本也好,惟独醴泉铭只有一本明拓,至于宋拓,竟一直无缘得到。及至壬申年(1932年得碑,“忽睹此本,洞心骇目,几疑梦寐”,称为“平生所见第一”。


朱翼盦先生在“宋拓九成宫醴泉铭中手书的题跋


祖父如何看这本“九成宫”拓本?


以祖父所见到的醴泉铭拓本,不下十数本,字体完好的程度,没有能超出此本的。譬如“重译来王”的“重”字,向来缺右上角,此本完好。又如“萦带紫房”的“紫”字的勾画,即使在宋拓中,也是高出“此”字约半分,这样的结构,并不符合欧字的风格,但拓本如此,习欧书者都以此为准,好象不如此,不算欧书似的。而此本“紫”字的勾划适当,是欧书的本来面貌。所谓高出的部分是一处自然剥蚀,与正常的笔画之间有清楚的界限。由此可以知道,一些拓本中,有些解释不通的结体,过去被人一言蔽之曰“帖笔”的字,其实正是与此类似的误会。此外,“长廊四起”的“四”字,“栉风沐雨”的“栉”字等等,都是以前所见各本或不见或严重缺损,而此本锋棱俱在,显然可见。这些都是北宋初拓的最好证明。


宋拓九成宫醴泉铭“重”字完好

南宋拓九成宫醴泉铭“重”字缺损


祖父所作长跋在这次出版中首次刊印,其中详述获得此明代库装本(开本较大,天头地脚疏阔。也叫漏镶本,是明代宫中大库藏帖的标准装潢)经过和考据心得。

“欧斋石墨”的出版对当下的意义是什么?


好的底本,清晰的图像,还原度最好的印刷,装帧古雅,方便使用,是“欧斋石墨系列”出版的标准,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更真实的,有足够道理说服人的,正确的历史的物证。可以对照习字,也可以稍加深究,了解中国字的构成、发展,更可以由跋语所及对过往的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断面重建自己对书史的勾勒。民国在那里,清代、明代在那里,唐朝也在那里。

如何看待欧斋捐赠与 “欧斋石墨”系列出版?


欧斋旧藏碑帖共七百余种,一千余件。名碑名帖多,善本精拓多,鉴家、专门学者题识多。这七百余种在数量上占故宫碑帖藏品的3.7%,其中一级品则占全部一级品的26.9%。


其实,祖父对古书画器物无一不爱,所蓄无一不精,只是晚年精力集中在碑帖的收藏考订碑帖上,限于资力,都是卖去古籍、书画,换得寤寐以求的碑帖。如忍痛割让沈石田《吴江图》和文徵明《云山图》换来《宋拓九成宫醴泉铭》,《宋拓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亦是卖了元人《静春堂诗双卷》才买到手的。


朱翼盦先生旧影


尽管收藏的过程如此不易,祖父的碑帖题跋中仍然时常出现“以广墨缘”、“讵非墨缘哉”、“墨缘独厚”、“墨缘聚散亦阴有至者”这类句子,与同好分享自己的收藏与心得是他一生未改的初衷。捐赠的目的即是为此,“欧斋石墨系列”的出版才真正实现了他“以广墨缘”的念想,我想无论祖父还是父亲伯父们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


2014年《宋拓九成宫醴泉铭》出版时,我哥哥说起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上中学的时候,花九毛钱买了一本九成宫,二伯父看见了,感叹,九毛钱,这么好的本子,真是太福气了,不好好写字都说不过去。


萧山朱氏捐赠进入故宫博物院的时间是1954年,以“欧斋石墨”为名系列出版是2014年,恰是一甲子。


我是1957年出生,在家里与这些碑帖是没有见过面的。1995年、2001年、2014年三次展览,让我对“欧斋石墨”从蓦然相向到略有所知,藉由清楚或残损的字,引发我开始去读先人写好而在我身边静默的文字,连缀家中口口相传的一些片断,迟来的感触始终未脱一个晚辈的眼光。这些感触不能与我的祖父父亲交流,是欠缺,是遗憾,但一个人能有这样一天,有古人遗泽可以看,有长辈声音可以听,何幸之有。


感谢我们的时代,以高度还原的技术,让书法史上的物证,那些曾经疑惑了一代又一代大收藏家的细节,在清晰的摹拓中毕现,给我,给你——愿意阅读,愿意写字,或是愿意倾听的人,与墨结缘,真实的幸福就在其中。


朱翼盦夫妇与孙子在一起


老照片提供:朱传荣

编辑 / 张林  美编 / 鲁婉卓  审校 / 许冰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座音频|朱传荣:我的家 · 我的书
卫景武公碑宋元明拓神话的前世今生
朱家溍:去故宫与历代文心相会
他是国内拓片藏家第一人,拥有最完整的宋拓《九成宫醴泉铭》
朱家溍与“欧斋旧藏”
对《张迁碑》“东里润色本”的浅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