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木堡之变的50万明军是如何被屠的?

关于土木堡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50万明军其实是个非常夸张的说法。五十万明军,实际上是京卫七十二营和京畿八府所有额定军人的总和。但是从宣德年间,因为边防调度加上士兵逃亡,最后总比例实际上也就只有额度的一半。也就是说,50万明军实际上只有二十多万。根据明人李贤的《古穰杂录》记述,土木堡之战,明军总数不过二十多万,也是迎合了这个观点。另外这二十多万人却还不都是战兵,明代卫所军旗军和京营旗军分为种地的屯兵和打仗的守军两种。根据明人叶盛的《水东日记》和《明实录》的记载,正统十四年,京营的旗军中屯军占据了四成,而守军则是六成,如此一来这么一算,明军跟随皇帝亲征的这二十多万大军,能打仗的实际上就只有十三万左右了。

再就是蒙古人的数量,关于蒙古人的兵力,说法也是多种多样,有说二十万的,有说三万的,有说两万的。根据指纹烽火工作室的资料整合研究发现,在《蒙古源流》这本书中,记录过也先带领都沁·都尔本部落军杀入关内。所谓都沁·都尔本在蒙古语里面是44的意思,也就是说,也先当时带领的大军,是四十四万户蒙古人撑起来的军队。这点确实不夸张,因为早在瓦剌政府女真的时候,就出动了十万大军。不过考虑到当时瓦剌对当时其他敌对蒙古部落仍需控制,因此瓦剌不可能倾国出动所有军队,尤其是东蒙古部落就可以凑出十万人的大军,所以留守部队至少要二十万以上才可以镇得住东蒙古、兀良哈和哈密三个部落。在考虑北京保卫战时,也先自己手底下就有九万多人,而土木堡时另外还有阿剌知院一部和也先一起,再除去蒙古南侵部队在山西和北直隶侵占地区的留守部队,土木堡之战的蒙古大军,差不多也得有十三万以上。

所以这是一场人数上势均力敌的战争,只是双方的指挥和实力上有了差距。

在这里要给一个人洗白一点罪名,就是王振怕明军踩坏家乡的庄稼然后要求改道一事,其实应该是《明实录》中的一个错误,根据《宣府镇志》来看,郭登和王振都要求明英宗从紫荆关回师,但是明英宗没有同意,所以这个锅很可能是给皇帝避嫌脱罪而强行栽赃到王振身上的。

至于英宗为什么非要走宣府这条远路呢,根据《正统临戎录》记载,英宗亲口说的回事途中遭到也先的追击,所以很可能是英宗已经意识到了也先在追击自己,一场大战不可避免。而明初大同—蔚州—紫荆关一代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并没有城堡建筑,而明军多是步兵,在平原很容易就被蒙古骑兵给吃了,所以相对而言,宣府一代多山地的地形虽然远,却是和蒙古军队作战的好地方。

但是说实话,也先更加棋高一着,早在英宗决定路线之前,也先就已经排好了军阵。在先前进攻大同和宣化的时候,整个蒙古大军只有也先的部队,而阿剌知院的部队一直埋伏在回师京城的路上,等着明英宗撞进自己的包围圈。

由于也先对宣府的疯狂攻击,整个宣化已经失去了对鹞儿岭北路和东路的控制,只能龟缩自保,而在同时后,两路留守的五万断后军也被蒙古人打的全军覆没。当明军走到了土木堡之后,已经是彻底陷入包围圈,并且孤立无援。

不过对于明军在土木堡之战中的表现,并不像影视剧那样一触即溃,在《蒙古黄金史纲》里面记载,明军到了土木堡之后,马上修筑起了可以供十万人使用的防御工事,这点在《鸿猷录》中也有提到。

有了防御工事,骑兵的作用就很难发挥出来了,所以也先决定用计。

第一步,围困,把明军饿的渴的精疲力尽。

第二步,假意议和,把明军骗出防御工事。

第三步,发挥骑兵优势,疯狂的进攻,失去了防御工事的明军步兵,无论如何,也打不过突如其来的同等数量的蒙古骑兵。所以最后,大明惨败。

不过根据《正统临戎录》、《北征事迹》和《古穰杂录》的记录,蒙古大军并没有热衷于屠杀,而是忙着抢盔甲、兵器和骡马,至于明军的伤亡,《古穰杂录》记载“伤居半,死者三之一”,《北征事迹》也是说“人马皆散”,可见大部分明军没死,而是逃跑了。

土木堡之变,明军号称五十万大军,实际上也就二十多万,为什么少了那么多?因为一半当了逃兵了。此战明军几十万大军,为什么竟然被屠戮殆尽,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土木堡之变时蒙古瓦剌的势力。

明英宗正统帝时期,被明太祖和永乐大帝打散的蒙古各部落又统一起来了,其中势力最大的一个部落叫瓦剌。

瓦剌之主叫脱脱不花,但是没有什么实权,实权都掌握在太师也先手里,太师也就是丞相。除了也先,还有一个阿剌知院,知院也就是枢密使,国防部长,知院阿剌,也是瓦剌的一大部落首领,很有实力。

所以,瓦剌以太师也先为首,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权力形势。一般情况下,其实都要听也先的。

土木堡之变发生的原因。

瓦剌太师也先的父亲脱欢最早统一瓦剌各部落,所以蒙古人有再次强大的迹象,到也先当了太师,蒙古瓦剌更加野心勃勃,想要恢复元朝。

瓦剌一开始还向明朝俯首称臣,明朝封也先为顺宁王。他每年派手下向明朝进贡马匹,明朝朝廷回馈金银玉帛作为谢礼。

谁知道也先野心勃勃,在跟明朝的外交通使接触的过程中,买通了这些通使,详细探听清楚了明朝的虚实。

于是他就策划派大军入侵明朝。当时发生了一件事,给了他一个借口。

瓦剌太师也先自以为势力比较大了,就骄横跋扈,膨胀起来,他要求跟明朝通婚,娶明朝的公主。结果呢,也先通过明朝的外交通使提出了这件事,明朝的外交通使没有报告朝廷,竟然私自答应了也先。

正好当时也先派了两千人马到明朝进贡,却谎称三千,明英宗身边的大太监王振嫌也先奸诈,虚报的那一千和马匹也没给馈赏和马钱。也先大怒,于是明朝跟也先失和。

也先就以此为借口,说这批马是给明朝朝廷的聘礼,因为明朝通使答应他要跟他通婚。其实朝廷根本就不知道通婚这回事。而且朝廷还下诏,根本就不会跟瓦剌通婚。

于是也先更加气愤,同时也为他入侵明朝找到了借口。于是他派出四路大军进攻明朝边关。

一路是,他亲带领大军进攻明朝西北边镇大同,一路是瓦剌之主脱脱不花进攻辽东,一路是知院阿剌进攻边镇宣府,另外派一军进攻甘肃。

土木堡之变的大体经过。

也先带兵叩关,明朝边军虽然节节抵抗,仍然被打败,外围城堡全部失守,只有宣府大同等重镇,因为兵多,防御措施坚固,还能死守住。

但是,边关危急和打败仗的奏报却一天几十道报到了朝廷。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明英宗九岁继位,年号正统,当时有太皇太后摄政,有著名的“三杨”作为内阁辅臣辅政,所以正统前期,明朝还是天下太平的。

等到太皇太后一死,英宗亲政,他宠信宦官王振,把衰老的三杨赶出朝廷,一切大权都掌握在了王振手里。而英宗对王振也是言听计从,非常依赖。

于是,王振就要英宗率领大军亲征大同,去打也先。英宗对王振非常宠信依赖,就同意了,当即下诏,两日后大军启程。

当时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于谦等人都非常反对,苦劝英宗,英宗不听。并让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城主政,郕王就是后来的景泰帝。

于是,王振忽悠着明英宗,带领所谓的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了京师,八月到了大同。所谓五十万大军,其实只有二十多万,因为明朝逃兵极其严重,有的兵,名额上有他,实际上他并不在军中。还有的兵,本人已死,名额还在,粮饷却被上司冒领。

在大军出征以前,明英宗已经派了四路人马支援大同,每路一万人,结果这四万人全军覆没。

明朝有太监监军之说,当时在大同监军的太监郭敬是王振的人,他在四路大军全军覆没的时候,躲在草丛里躲过一劫,偷偷跑回来告诉王振,瓦剌军队太猛了,不能打,然后明军又震于四路大军全军覆没,于是王振决定班师撤军。

此时王振有私心,他想让英宗去他的家乡蔚州,好使自己大大的风光一次,大军便朝蔚州撤退。然而,刚走了四十里,王振又担心大军把自己在蔚州的地里的庄稼踩坏了,于是又要改道,往宣府退。

当时的大同总兵郭登,由于对地理形势比较了解,告诉王振说,如果要撤军,最好过蔚州进紫荆关。王振不听。

这里说一句,明朝永乐大帝北征元朝,曾经带领五十万大军出征,这五十万大军铺开来,宽度达到二十里地。所以,以当时明军几十万的数量,铺开也得有十来里宽,王振才担心他的庄稼被踩。

明朝大军刚改道,后面瓦剌骑兵就追来了,王振就派成国公朱勇率领三万骑兵抵御,朱勇此人有勇无谋,结果中了埋伏全军覆没。

在朱勇的三万大军当炮灰的同时,英宗的大军正好也走到了土木堡。

土木堡是一个小城堡,并不适合大军安营扎寨,更不可能建筑防御工事抵御敌军,当时离土木堡二十多里地,有怀来城,如果明军进入怀来城,绝不至于全军覆没,然而,大军为了等待王振的一千辆私人物资车辆,竟然停靠在了土木堡这个危险的地方。

当时随军的大臣都奏请英宗赶紧入关,进入怀来城,都被王振赶了出去。于是大军在土木堡待了一晚上。

等到第二天大军将要启动时,才走了几里地,瓦剌大军追了上来,将明军团团围住。并且也先派精锐骑兵,手持长矛长刀,向明军发起了猛攻。

南行未三四里,敌复四面攻围,兵士争先奔逸,势不能止。铁骑蹂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众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宦侍、虎賁矢被体如猬。

此战,明军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逃回去的没几个。随军的大将高官,包括永乐朝的大功臣,英国公张辅,尚书邝埜、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五十多人被杀,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

当时边关重镇也在被瓦剌军围困,但是面对英宗几十万大军被围,有人建议开关带兵去冲击瓦剌围军,以助英宗脱困,然而,宣府总兵拒绝了这一要求,坚决闭关坚守。

明英宗的内侍,禁军,都被射成了刺猬。英宗本人也下马坐在了地上,被两个瓦剌小兵抓到,他们认为他气度不凡,逮到了也先弟弟赛刊王大帐中,也先弟弟赛刊王一问之下,才知道他就是大明的正统皇帝。

经此一战,明朝京营精锐损失大半,明朝国运从此走向了下坡路,明朝军队也一蹶不振。

明朝几十万大军为什么被屠戮殆尽?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准备不足。

几十万大军出征,竟然两天就拔营,这怎么打仗?

是个人都知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两日之内,粮草是绝对准备不足的。

因此,明朝大军刚出了北京城,就开始缺水缺粮,又过了几天,军中开始饿死人,甚至于,“僵尸满路”,说难听点,明朝大军,是一路死到大同的。

二、主将不明。

英宗出征时,虽然任命英国公张辅为主将,成国公朱勇为副将,然而,毕竟是皇帝亲征,一切都要请示皇帝,再加上中间有了王振擅权,所以,从整军,到行军,到撤退,到对敌,到排兵布阵,张辅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将无任何用武之地。

三、王振擅权。

王振忽悠英宗亲征,可是他又不懂军事,反而闭塞言路,使明朝大军一次次错失自救的机会。

大军到了大同,很多人上奏英宗撤军,结果都被王振训斥,甚至赶了出来。

明朝班师时,如果走蔚州,过紫荆关,就是长城以内,安全度大大提高,而且很快就可以回到京师,完全可以避免全军覆没的厄运,结果王振却以踩坏庄稼为由,强行改道去宣府,导致大军来回拖延,被瓦剌骑兵追上。

明军走宣府也不是没问题,可是又因为等待王振的一千多辆私人辎重车,驻扎在了土木堡,延误了进怀来城不说,土木堡附近还没有水源,明军士兵又饿又渴,大军战斗力下降,军营混乱。

四、瓦剌太勇猛,也先太狡猾。

瓦剌骑兵是蒙古兵,勇猛就不说了。

明军在土木堡被围军时,也先竟然假装议和,瓦剌军假装后退,致使明军轻信,大军挪动,阵型大乱,被瓦剌趁机反杀。

此外,也先还派兵围攻宣府,甘肃,埋伏于赤城等地,使明朝边军不敢轻易出动救援。

五、明军战斗力太差。

明朝战斗力最强的是边军,京营与之相比,差了太多。明朝曾经有边军抱怨,跟京营军队并肩作战太丢人,因为京营军队往往望风而逃。

明军逃兵太多,导致战斗力差,号称五十万大军,实则二十几万。

明军粮草跟不上,又没有及时占据河流等水源,导致军士又饿又渴,战斗力能好到哪去?

此外,由于王振擅权,主将不分明,大军一遇到敌人,无人统一指挥,不战自溃。

铁骑蹂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众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土木堡之变,为何明朝几十万大军,却被蒙古骑兵一击而败?
历史故事——土木堡之变(中)
史上耻辱之战,明朝50万大军被敌人3万骑兵打得哭爹喊娘
为什么明朝精锐50万大军会在“土木堡战役”之中全军覆没?
明帝国的边防(四)
土木堡之变:明王朝的转折|温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