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阳了”还难受,已致全球多人死亡!广东疾控提醒→

换季本就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

再加上近期甲流、支原体

也呈现“高峰”趋势

多地医院的发热门诊人满为患

然而比起病因明确

能够对症下药的发热

“病因不明”才是更要命的!

日前,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

就接到了这样一个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

出游后“中招”

症状与血癌相似

据介绍,9月初,这位51岁的患者吕阿姨就发烧了,38℃,且全身肌肉酸痛。她以为是感冒,便到附近诊所治疗。

然而在输液几天后,吕阿姨的症状越发严重,还出现无力、胃口不佳、晕眩,甚至手臂上莫名多了几块淤青,刷牙时嘴巴里还有血腥味。

种种症状的出现让吕阿姨吓得不轻,她急忙来到浙大二院。

各项检查化验结果显示,吕阿姨肝脏功能受损,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明显,双侧锁骨上及腹股沟有肿大淋巴结......这结果很像血液内科的白血病,俗称“血癌”。

医生认为发病有些蹊跷,再次问诊才得知,吕阿姨发病前一周有跟姐妹去过云南,但同行的人没出现发热或其他不适,而且从云南回来一周后,自己才出现发热。

“云南”“一周后发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损伤”……一连串琐碎的信息,让医生想到了“登革热”,随即对她进行了登革热抗原、核酸检查,并对其进行防蚊隔离。

最终确定,吕阿姨的确是登革热病毒感染。经过系列针对性的治疗后,吕阿姨康复出院。

全球多地暴发登革热疫情

孟加拉国卫生服务总局10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该国目前正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今年以来全国报告总病例数已超20.6万例,其中,死亡病例已达1006例。

柬埔寨卫生部门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1月至9月,柬埔寨累计发现登革热病例超过2万例,死亡病例38例。

泰国卫生部官员9月20日表示,卫生部疾病控制厅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初至9月13日,泰国共发现91979例登革热感染病例,累计死亡病例84例。

法国公共卫生部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法国各地已报告多例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

一种急性传染病

目前并无特异治疗方法

严重可致命

日前,广东疾控再次发布提醒

我省正处于登革热高发季

市民要拉响防蚊警报

所处地区的媒介伊蚊密度越高

发生登革热流行的风险越高

广东“蚊子地图”公布

这些小区、公园要小心

10月5日,广东疾控发布了2023年9月下半月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风险显示:

全省共监测到37个媒介伊蚊高密度监测点,幼虫密度BI和成蚊密度MOI分别为14个和23个。

其中广州市最多,有13个,其次珠海7个,云浮市3个,深圳、肇庆、汕头、潮州和揭阳市各2个,河源、梅州、佛山和韶关市各1个(具体位置详见表1、图1和图2),其余地区未出现高密度监测点。

表1 全省9月下半月登革热媒介伊蚊风险点

图1 广东省2023年9月下半月幼虫密度BI高密度监测点所在镇街地图

其中高密度是指BI>20,各地区红色的深浅程度表示该区域内高密度监测点的数量,颜色越深表示高密度监测点越多,伊蚊幼虫密度越大,登革热流行风险越高。

图2 广东省2023年9月下半月成蚊密度MOI高密度监测点所在镇街地图

其中高密度是指MOI>20,红色的深浅程度表示该区域高密度监测点的数量,颜色越深表示高密度监测点越多,伊蚊成蚊密度越大,登革热流行风险越高。

广东疾控提醒

登革热暂无疫苗预防

避免中招

做好两点非常重要

▼▼▼

1

防蚊灭蚊

  • 隔: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
  • 驱: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
  • 避: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上午7-9点和下午4-6点)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 装: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
  • 灭: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杀虫喷雾剂等进行驱蚊。
  • 换: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鱼缸等,至少每星期清瓶、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适时在水缸中放养食蚊鱼。登革热流行期间,室内避免种养水生植物,如需种养建议改为沙石种养。

2

清理积水

  • 封:封盖好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
  •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等。
  •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等。
  • 排:排清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水池/水养植物、饮水机托盘/花盆底托、竹筒/树洞/轮胎、建筑工地和绿化带等积水。
  • 清: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及时清除丢弃或翻倒过来。

登革热如何传播?

在哪些地区流行?

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

······

一起了解

▼▼▼

01.

登革热如何传播?

登革热是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

我国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能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病毒输入后可以快速传播扩散。

02.

中招后如同断骨

登革热又被称为“断骨热”,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 高热:突发高烧(40°C以上);
  •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网友:“比阳了还难受”

怀疑自己中招了怎么办?

广东疾控提醒,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过,或自己生活的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并且出现发热、肌肉痛、皮疹等症状。

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向医生说明情况,避免延误病情及造成进一步传播。

03.

我国登革热主要由什么蚊子传播?

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

白纹伊蚊分布在我国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的辽阔地域。它们与人们的活动时间一致,日出前后和日落前是叮咬的高峰时段。

白纹伊蚊的幼虫喜好洁净的水,社区内的树洞、石穴、积水轮胎,废弃的碗、盒,存接水的瓶瓶罐罐,丛生植物的叶腋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温床。

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省沿海市县及火山岩地区、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边境地区和台湾省南部,尽管分布局限,但它对登革热的传播能力强于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除了在早晨和近黄昏有叮咬高峰外,整个白天都会活跃地吸血。与白纹伊蚊相比,埃及伊蚊与人类更为“亲近”,喜欢与人类共居一室,我们家中的饮用贮水缸、水培植物、花盆托、腌菜坛、饮水机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温床。

04.

伊蚊一般出现在哪些场所?

白纹伊蚊多栖息在孳生场所(指蚊子的幼虫生长及成蚊产卵的地方)附近,在室外主要栖息在阴暗避风处,如缸、罐、坛的内壁,工地积水的基槽内壁;在室内则倾向于停留在墙上、桌椅和床下、悬挂的衣服上等。

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家蚊”,主要栖息在室内避风阴暗处,如水缸脚、碗柜背后、卧室床底、墙角、蚊帐等处,悬挂的有汗渍的黑衣服,更受它们喜爱。

有这些特征的人

更容易变成蚊子的“香饽饽”

▼▼▼

05.

登革热在哪些地区流行?

该病广泛流行于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南部等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主要来源国为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多分布在广东、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

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最后分享一个

拍蚊子的姿势


编辑 | 尹蓁 责编 | 张秀丽

综合来源 | 浙大二院、广东疾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花蚊子”比例4年上升超10%,防蚊灭蚊记住这4点!
登革热来袭?一套“防蚊”大全送给你
多地爆发'登革热'疫情,出现这些症状千万要小心!
WHO:基孔肯雅热
上海现9例输入性登革热,看到花蚊子要警惕,去年我国2万多人中招!
又一疫情传入中国,全球每年3.9亿人中招,有这些症状要小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