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红砖绿瓦——中山大学康乐园早期建筑群

中山大学校友之歌(第二校歌)——山高水长:

你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讲了许多年,风里的钟楼火里的凤凰激扬文字的昨天

你是一支美丽的歌谣唱了许多遍,灯下的身影清晨的书声青春不老的容颜

你是一座高高的山峰矗立在南天,肩上的道义笔下的风采铸成民族的尊严

你是一条长长的大江延伸到天边,甘甜的乳汁芬芳的桃李连接四海的眷恋

山高水长 根深叶茂;上下求索 海纳百川

悠悠寸草心怎样报得三春暖,千百个梦里总把校园当家园


中山大学康乐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其前身是建于1888年的教会学校岭南大学,1952年中山大学与原岭南大学合并,组成现在的中山大学,校址设在原岭南大学旧址康乐园。

康乐园早期建筑群是指现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原岭南大学)内被列为文物的永久性保护建筑,包括中轴线一带的建筑以及东侧马岗顶洋教授宿舍,东南侧的广寒宫和西侧的模范村中国教授宿舍。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地图

岭南大学创建时是近代教会学校发展的兴盛期,其建筑从1906年第一幢永久建筑马丁堂开始,表现为中西合璧的折衷主义风格。在其后的发展从对中国传统形式的简单模仿和中西样式的简单糅合,到“中国古典复兴”的先期实践,再到中国民族主义建筑形式,从西方建筑师主导到后来中国本土建筑师独立设计,岭南大学经历了中西建筑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康乐园早期建筑特征总结

1. 折衷主义时期(1904-1928年)

20世纪初的广州被动接受了许多外来文化,作为教会学校存在的岭南大学为表现西方文明的开明和缓和中国文化的排斥情绪,其建筑采用“仿中国传统式”或中西结合的方式,但仍具有一定程度的西方宗教色彩。康乐园折衷主义建筑又可以细分为早期折衷主义时期及成熟折衷主义时期,划分界线为1913-1915年左右。

1.1 早期折衷主义(1904-1915年)

马丁堂,位于中轴线中部东侧,是康乐园内第一座永久性建筑。这栋建筑起先被称为“东院”,后为纪念辛辛那提的亨利·马丁先生而改作“马丁堂”,因为马丁先生捐献了岭南大学建校的第一笔也是最大的一笔经费25000美元。马丁堂是中国第一栋钢筋混凝土建筑,也是第一栋由硬质红砖而不是灰色软质砖建起的房屋。


马丁堂

1.2 成熟折衷主义(1913-1928年)

1913-1928年,这一时期的建筑相对成熟了许多,西式符号与逐渐与中国融合的过程中,也逐渐中式化,建筑也更显得多样个性。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建筑包括十友堂和八角亭等。此时的建筑已很有中国韵味,这也是西方建筑在中国被逐渐同化的代表如怀士堂和黑石屋具有明显的西式风格。


八角亭

十友堂

怀士堂建于1915年,是康乐园内中轴线上重要的建筑,位于两条平行校道的交汇点。平面采用哥特式教堂最常用的拉丁十字型,北面为方形,南门为六角形。怀士堂体现了中西两种文化的交汇融合,是中山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怀士堂

怀士堂后的中山大学校训

孙中山先生在岭南大学的演讲——“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

黑石屋是1914年由美国黑石夫人(Mrs. Blackstone)捐建,曾为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钟荣光先生的住宅,现为中山大学贵宾招待室。


黑石屋

2. 古典复兴主义时期(1928-1936年

1927年,岭南大学开始由国人自办,康乐园建筑受到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建筑采用仿清代宫廷式建筑形制。康乐园此时的一些建筑由墨菲事务所负责,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包括惺亭、陆祐堂、哲生堂、广寒宫等。虽然这些建筑由外国人设计,但这些古典复兴建筑中也显示了他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与认同。

惺亭是墨菲在岭南大学设计的第一座建筑,位于校园中轴线上,为原岭南大学惺社同学于1928年捐建,用以纪念史坚如、区励周和许耀章三位烈士。


雨中惺亭

陆祐堂哲生堂均为仿清代宫廷建筑,陆祐堂为四层十一开间,哲生堂为三层九开间,建筑风格基本一致。


陆祐堂

陆祐堂

哲生堂

哲生堂屋檐部件

1933年,岭南大学校园由广东信托公司建筑师黄玉瑜设计的女生宿舍(广寒宫)落成。黄玉瑜在广寒宫的设计中地道娴熟地运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技艺,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古典建筑韵味。


广寒宫(网络)

3. 康乐园早期建筑的保存设计现状

康乐园在1952年高校调整后归为中山大学使用,岭南大学时期留下来的文物建筑大多被改变。有的建筑已经被拆除,如亚特伍德抽丝实验室、育种室、无病蚕室及北门珠江渡口处的柳荫亭;有的建筑为满足教学和办公需求,被改造、加建。

另外,在一些细节上被不当的修缮改变,如康乐园早期建筑的瓦当图案是由“岭南”二字组成,“岭南”二字取自于校名。后来的修缮中,部分瓦当被更换为花纹图案的瓦当。


岭南图案瓦当

花纹图案瓦当

康乐园早期建筑群产生于国内由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转变的时期,在建筑艺术与技术方面,有其独特的代表性。在这些建筑群中,有典型的西式红砖砌筑墙体、简化的西式双柱、高高矗立的烟囱等西式建筑特点;又有曲线优美的琉璃屋顶、美化建筑的彩画、层层出挑的斗拱等中式传统建筑的符号。

游览其中,无不感受到那段中西建筑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同时不禁赞叹是怎样的技术缔造了这一群优美的建筑;而那些斑驳的墙体、凌乱的瓦面时刻提醒后人好好珍惜这些历史的馈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之高校建筑巡礼(四)
北门,码头,牌坊
康乐园里的孩子们
陈平原 | 我在中山大学康乐园完成了精神蜕变
广州康乐园早期建筑群(中山大学南校园)-下
广州这座全国最美大学,风景比肩北京大学,却很低调知道的人不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