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工智能是否算是工具

  很多机构转载我的原创文章,而经过几次传播之后,作者和出处就不见了,未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

  昨天我将文章概念再多,也要把握工业的本质一文转发朋友圈之后,很多朋友发表了评论。其中与网友大胡子关于人工智能是否算工具做了讨论。本文首先把有价值的评论列出来,再解释一下我对工具的理解。

有价值的评论以及我的观点

  郭朝晖:如果互联网不能带来知识生产的进步,大概就不是革命。

  首先这个观点我是认可的。但与我的观点并不矛盾,我关于这点的回复是:范互联网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工具,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信息处理包含两个方向:归纳方向,将数据抽取成为信息,通过信息挖掘形成知识,而多种知识融合成为智能;和应用方向:用智能处理数据。

  在我的回复中,信息处理包含知识生产的内容

  赵敏的评论:不仅仅是知识生产,还应该有生产关系的革命。

  郭朝晖回复赵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我的理解:商业规则的颠覆不就是生产关系吗?我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还有生产关系这个词(我中学政治一直不及格)。

  孙芸的评论:产品过剩年代,客户有了挑选的权利,企业成本也增加了,光上ERP不行了,还要上SCM等系统。过剩时代对顾问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要求有越来越深和广的知识能力。

  我的理解: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我的一系列文章中提到的APS就是SCM系统。我最早成为咨询顾问,就是与SCM系统密切相关的,而我当时仅仅软件经验在咨询中遇到非常多的瓶颈,开始学习运营管理,从而建立了供应链的知识体系。单纯懂一套软件系统,是做不好供应链管理的顾问的

  大胡子的评论:互联网仅仅作为工具不足以引发知识的革命,互联网应用的泛化(人机物联)必然带来知识的革命,至少包括知识生产和随机调用的革命。

  我的回复:Waston和阿尔法狗等人工智能算不算工具?

  大胡子回复:Waston和阿尔法狗不是工具。公举具有确定性,被定义。深刻地理解智能技术,正在从客体、工具向主体、准平行智能演进。

  我的回复:我们对工具的理解不一致,所以导致分歧。传统的工具帮人克服体力的瓶颈,人工智能帮助人解决脑力的瓶颈。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对工具概念理解不一致。

  大胡子回复:有些工具将演化为伙伴,比如企业下属员工就是工具,一旦转化为创客,还能以工具视之,待之吗?

  工业企业把互联网当工具,大谬。

  所谓工具,对应决策与操作的主体。你能掌控,你能定义,你能分配价值,当然你说了算。但区区单体工业企业在互联网面前有此能力与自信吗?

  我的回复:我还是认为人工智能人的智能是有区别的。

  我也不认可员工是工具的观点。

  如果人工智能达到与人的智能没有任何差异的那一天,就是人类灭亡的开始。所以只要人工智能人的智能还有差异,人工智能就还是工具。

  

  以上列举了朋友圈的几个核心观点,其中我与大胡子的分歧,还是在工具的定义,最核心的分歧在于人工智能是否是工具

我对人工智能与工具的理解

  首先看一下百度百科对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再看一下百度百科对工具的解释

  工具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为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

  工具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其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所以只要能使物质发生改变的物质,相对于那个能被它改变的物质而言就是工具。

  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工具是由人创造的。——毛泽东

  人工智能是工具吗

  大胡子认为人工智能不是工具。而我认为人工智能是工具

  最简单的判断是否是工具的方法,就是毛泽东这句话: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工具是由人创造的。人工智能会不会带来生产力的提升(我认为是能的),人工智是生产力;人工智能是人吗?(肯定不是人)那么人工智能就只能是工具了。

  当然单纯用毛泽东这句话来断定人工智能是工具就太无厘头了。

  根据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在这里没有提到对人的情绪、感情、感觉的模拟。

  也就是说处理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是不会疲劳的,而人在学习、思考过程中,是会有疲劳的感觉的。计算机没有疲劳感,是我们利用机器,让机器帮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疲劳感是人类长期进化而来的非常有利的保护自己的机制,在人类长期的计划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人永远都不知道疲劳,然后这些人可能在很年轻就累死了,没能留下后代。没有疲劳感的基因在人类长期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中给淘汰了

  人类的生存首先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劳动也好,思考也好都是获取能量的手段,而在劳动、思考的过程中,同样消耗很多能量

  所以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直在劳动(消耗能量,但获取更多的能量)和休息(节约能量)之间平衡。疲劳是保护人在劳动中消耗过多能量的一种保护机制,是在劳动与休息之间平衡调解的开关

  但既然劳动带来疲惫感,而疲惫让人偷懒,人必然需要一种机制来平衡掉疲惫感,人平衡掉疲惫感的机制是情感、情绪、感觉带来的愉悦感,比如学习是非常消耗能量的,所以学习很容易带来疲惫感,但掌握了一个技能之后带来的愉悦感可以平衡掉疲惫感。所以即使学习很累,人也愿意学习,这是通过这个机制来保证的。

  但是机器没有疲惫感。所以机器做的更多的事情是重复性的。而人是不愿意做重复性的工作的,做重复性工作人更容易有疲惫感;即便人工智能可以做很多创新性的工作,未来人类利用人工智能主要是做重复性的工作,只不过这种重复性,需要从什么维度看。

  未来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发展到有疲惫感,并通过疲惫感保护自己的时候,我才会去重新判断人工智能是否是工具,但现在人工智能还是工具。

  人工智能与人的区别是:让他做一件事情,他会不会选择。让人工智能去做一件事情,人工智能是不会选择的。而让员工去做一件事情,员工是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的,最没有办法的时候,员工选择不做一项工作的方法就是可以选择辞职。

  而大胡子认为人工智能不是工具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可以指派员工任务,但这个基础也是有更高级别的人、机构让人工智能的机器去做,而人工智能是没有选择的,只能按照这个执行。

  所以人工智能仍然是工具,只不过是更高层次的工具而已。

编者:笔者从14年开始观察工业4.0,智能制造,经过几年的发展,认为智能制造很快进入落地阶段。以前在相关领域的讲课偏务虚,而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我是有一系列落地想法的,最近已经写了一些短文,每篇短文包含一个观点,每个观点都是现阶段最关键的要素。未来也希望这一系列文章可以出一本书。欢迎大家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汪镭 吴启迪 | 人工智能的社会平台特征
当机器换人,人类社会将面临什么?
互联网是生产关系、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是生产力
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革命超乎想象
人类将迎来最大的一次转折点“人机关系”!
科技的近景与未来----一些科技杂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