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听李德毅院士讲掌声响起来

  今天在2016人工智能大会上,听了李德毅院士的演讲《交互认知:从图灵测试的漏洞谈开去的演讲》,这是第三次听李院士演讲,也是第三次听李院士讲掌声响起来的案例。

  第一次听李院士讲掌声响起来的案例,是在网络大会上,李院士讲的是网络的相互影响,用的例子是掌声响起来;第二次是在云计算大会上,李院士仍然通过介绍掌声响起来介绍网络相互影响的效果。这次是第三次听李院士演讲:这次掌声响起来介绍的是交互认知的案例。

  人们有过这样不常有的生活经历,音乐厅里在一个精彩的节目结束后,观众会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很短的时间内这种嘈杂的掌声会突然转变成有节奏的掌声,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驱使观众一致的鼓掌,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交互认知导致的自组织同步现象

  从第一次听李院士讲掌声响起来的案例,我想起来的名词是共振,人们按照相同的振动频率鼓掌,与共振有相似之处。

  就如同掌声响起来是李院士最得力的武器;共振是我自己的武器。曾经从事过的行业中:供应链管理、软件、咨询、媒体,我都是用共振做为自己研究的工具。

  一队人正步走,因为共振原理可以毁坏一座桥;荡秋千,利用共振原理可以荡很高;通讯利用共振原理可以远距离传送消息;激光因为共振原理,非常小的功率就可以具备非常强的杀伤力。

  在供应链案例中,牛鞭效应,就是典型的消费与供给频率发生共振,形成了巨大的库存效应。

  我分析小米的案例中,用振动的原理分析,小米的需求与供给体系也是共振的,因而不稳定。

  在自己创办的媒体之后,我给员工讲的第一个原理就是共振原理,而在媒体的传播中,用的就是共振原理,促发新媒体的传播。我还在那个媒体的时候,我天天观察公众号的阅读数、朋友圈的转发,在有意识的形成文章传播的正反馈,也就是共振。效果是在我离开这个媒体之后,公众号的阅读量大概下降了三分之一。

  共振原理应用很广,其实很多传销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非常巧,在今天第二场演讲,蒲慕明的演讲《神经科学能为人工智能带来什么?》中,介绍赫伯学习法则中,同步的突触前与突触后神经元电活动可造成突触加强或稳固同步是另外一种共振形式。

  回到人工智能大会的主题:李院士通过掌声响起来的案例,是为了证明交互的重要性,李院士的观点是:人类通过交互、记忆和计算获得认知,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们太多地关注了计算智能、忽视了交互智能和记忆智能。

  李院士的核心观点,回答了昨天人工智能论坛下午讨论环节的一个问题:什么是人工智能的关键?李院士认为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交互,而交互认知的本质是协商、学习:通过协商达成共识,或者协商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或者没有共识,但知晓了对方的认知,利于下一次交互;一方可以从另一方获得新的认知,学习是可以相互的。

  李院士最近在自动驾驶做了很多研究,驾驶过程存在很多的交互:


  1、驾驶过程中的人车交互:人对方向盘、油门和制动的长期交互,可以舒适的、凭感觉性操作,人能够自如、熟练、定性的让车完成各种精巧的运动。

  2、驾驶员对周边环境和车流的交互: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对道路环境变化和周边流量不停的进行交互,用车的运动行为让周边车辆感知自身的存在,通过灯语、笛语、手势灯和附近车辆、行人沟通,认知的结果转为对自身车辆的控制,交互认知的差异,反应个人智力和运动协调能力的差异。

  3、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和人的多种交互:

  自动驾驶汽车:自主驾驶,拥有临时处置权。

  驾驶位上的驾驶员:双驾双控。

  程序调试,试验和维护人员:在线干预机器人的认知能力。

  乘客:目的表达。

  互联网远端车主:责任人,拥有指挥权。

  互联网远端请求:预约目的地表达。

  互联网远端的黑客:抵抗黑客攻击。

  从自动驾驶汽车看,未来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交互认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戴琼海院士——人工智能:算法·算力·交互
李德毅院士:智能驾驶——打造中国新名片
李德毅院士:薛定谔 图灵 维纳 = ?
别再盯着计算了,“记忆认知”和“交互认知”才是人工智能的重点
李德毅院士:通用人工智能十问
CICC副秘书长刘玉超|AI最高阶段是智能指挥决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