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遂宁读书台

1、金华山位于四川射洪县金华镇涪江之滨,因其山贵重而华美得名。 

a、前山为金华道观,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公元502年)。

b、后山是开初唐一代诗风的著名诗人陈子昂少年时代的读书台。

2、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四川射洪县人。

a、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

b、二十四岁举进士,上书论政,得到武后(则天)的重视,任为麟台正字,再迁为右拾遗。他一方面支持武后的政治改革,另一方面对武后的不合理的弊政也屡次提出尖锐的指责。

c、他曾在二十六岁、三十六岁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后一次出塞,因为和主将武攸宜意见不合,遭受排斥打击。三十八岁后就辞职还乡。

b、被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时年只有42岁。


3、……至清初,读书台建筑全坍坏。

a、康熙五十一年,知县唐麟翔于学堂旧址建方厅一大间,置匾额为古读书台,道光八至十一年,邑令钱秉德,汪澍移读书台于岭后梧岗山。光绪六年(1880年),知县文芳等捐资劝募,拆去短垣,于亭前新建厅三间,翼以回廊曲槛,外置甬道门阁;亭右立精舍三间,亭后辟地增建大厅三间,匾额题留云山馆,游廊环绕,外蔽缭垣;最后砌台竖荷叶亭一大间,匾额题涵波临江,建船房三间,小榭一间,已初具规模。b、此后基本保持原状,略有增修。

c、古读书台内匾对甚多,多数为古今名家手迹。其木刻《感遇三十首》及《陈伯玉先生别传》等为重要文物,留云仙馆内陈列的陈氏有关文献资料亦不可多得。

d、臭石:于明代嘉靖年间由射洪县人杨最任云南副使时,从曲靖县带回,放置在金华镇江西街一小院内;19839月运往金华山,收藏于此。这块石头,形如人脑,表面微光,色呈灰黑。原高约12,经多年来搬运敲击,现只有06了。若以铁器击之,臭气顿出。清代袁霖先生的《臭石歌》就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此石:敲石得乐声,煮石 得其味,那见击石出臭气?不信将石砥,臭即随手起,遗臭千年存,谁知石端委?”石头击之有臭,世间少闻。不过,现在已将臭石封装在玻璃箱内,不能任意敲击了。

陈子昂读书台大门

拾遗亭

明远亭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 x x x x x x x x

金华山牌坊

金华山道观

道观祖师殿

 

道观玉皇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川中名山--金华山(旅游览胜)
行走丨怅望读书台
射洪打造陈子昂诗廉文化教育基地
射洪县遂宁市蓬溪县名胜古迹简介
【方志四川•散文】程驰 ‖ 浪花落根涪江岸——子昂故里话古今
杜甫五古《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读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